清平樂:太后劉娥奪別人子,穿龍袍臨朝聽政,為何得以善終

歷史劇《清平樂》上演得如火如荼,劇中北宋真宗的章獻皇后劉娥並非是仁宗生母,在宋真宗駕崩後,她垂簾聽政,大權獨攬,對仁宗的皇權進行約束和制擎,仁宗因其嫡母的身份和地位也無可奈何,一直對其畢恭畢敬直到臨終也不敢發作。歷史上的劉娥比劇中更加專權,

她搶奪別人的親生子落己名下,甚至聽政後期效仿武則天穿龍袍祭祖,和稱帝僅一步之遙,這在皇權如天的時代是滔天大罪,可仁宗皇帝和滿朝文武卻聽之任之,對其尊敬有加,直至善終,這是為何?分析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清平樂:太后劉娥奪別人子,穿龍袍臨朝聽政,為何得以善終

御人有術,攝政有方,在朝野有良好的口碑

劉娥出身卑微,本是蜀地孤女,早年曾嫁與銀匠龔美,後來憑藉聰慧美貌被真宗收入宮中,並且收到真宗寵愛。早年她在民間的豐富經歷練就了一雙慧眼,有過人的識人、御人之術。陪伴真宗期間,她紅袖添香,聰慧過人,對政事有自己獨到見解,不知不覺成了真宗的左膀右臂,練就了卓越的主政能力。

在真宗駕崩後她以太后之尊攝政,能夠慧眼識珠,先後任用了呂夷簡等精幹的重臣,在錯綜複雜的朝堂各派勢力間巧取平衡,開辦州學,興修水利,先後罷黜了丁謂、曹利用等權臣結束了黨爭,並且終止了真宗時期瘋狂的“天書運動”,發行世界上第一個貨幣“交子”,結束了真宗後期朝政混亂、財政枯竭的局面。在她主政期間,政治清明,四海清平,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為後來的仁宗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執政基礎,在臣民心中有較高的聲譽和不錯的口碑。

清平樂:太后劉娥奪別人子,穿龍袍臨朝聽政,為何得以善終

識大體,懂進退,審時度勢無篡位之心

權力像鴉片一樣上癮,劉娥在多年的主政生涯中,已經形成了自己強大的勢力集團,百官無不對其唯命是從,臨朝時便著袞服龍袍與仁宗隔簾並做,勢同帝王。當時仁宗仁弱、劉娥聲譽日隆的情況下她如果效仿武則天臨朝稱帝也未為不可。據說一次丞相程琳獻上一幅“武后臨朝圖”,劉娥當即問滿朝文武“武后是什麼樣的人”,滿朝文武都默不作聲,只有剛直的魯中道說:“唐之罪人,太后若此,至當今聖上於何地”,語罷,滿朝皆肅,都在看大權獨斷的劉娥怎樣表態。

劉娥思忖良久,一把將手中的“武后臨朝圖”撕碎,並且擲地有聲地大聲說:“我絕不做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並且為了避嫌,日後祭祖時將身上穿的袞服龍袍帝王的十二圖章改為忠孝、潔淨的宗彝和藻二章,以示自己沒有稱帝的野心。史書記載:“後周瑾恭密,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正是劉娥在關鍵時刻審時度勢, 識大體,知進退,才沒有邁出像武則天改朝稱帝那一步,沒有激起北宋朝野的震盪,保全了自己賢后的名節 ,在歷史上留下較高的聲譽。

清平樂:太后劉娥奪別人子,穿龍袍臨朝聽政,為何得以善終

輔佐仁宗,善待李妃,懷柔寬憫得以善終

俗話說“隔層肚皮差層山”,仁宗生母李妃本是劉娥身邊侍女,劉娥為了有子嗣可以名正言順當上皇后,不惜讓李氏承幸真宗,借腹生子,本來事成之後,可以一杯鴆酒或者一顆毒藥了斷了李氏,以絕後患,但是劉娥沒有,而是向真宗為其邀功請封,李氏先被封為才人 ,繼而封妃 ,雖然與親生兒子不能相認, 但也在後宮生活優越,頤養天年,毫無性命之憂,遠比那些宮闈陰謀中的犧牲品幸福的多。

劉娥在真宗駕崩、仁宗年少、垂簾聽政期間,對仁宗言傳身教,教仁宗處理政務和為君之道。她輔佐少帝兢兢業業 盡心盡力培養仁宗執政能力,是仁宗心中的“嚴母”和楷模。劉娥年老時,又恢復了當年自己政敵寇準等一批清流派官職,讓他們重新回到朝堂獻力,為後來的仁宗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仁宗生母李妃病逝後,又以太后禮厚葬,讓得知身世後本來欲興師問罪的仁宗開啟棺槨後流著淚嘆息到:“人言可畏, 朕差一點誤會大娘娘了”,可見劉娥的為人寬和仁憫 ,對政敵 、對帝戚都留以餘地,也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得以善終。

清平樂:太后劉娥奪別人子,穿龍袍臨朝聽政,為何得以善終

1033年劉娥崩逝於皇儀殿 ,終年六十六歲,臨死前死勁抓扯自己的衣服,仁宗思忖良久才知她是不願意穿著龍袍袞服去地下見先帝,命人為其換上太后冠冕才合目而逝,這位北宋的傑出女政治家、太后,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留給後人無盡傳說。

清平樂:太后劉娥奪別人子,穿龍袍臨朝聽政,為何得以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