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掙錢”市場經濟還有“活力”嗎?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市場經濟”(13)

【告白】筆者在文中講的都是大家的常識性問題,不需要繁瑣的論證,想想都能明白的道理。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己有四十年了,己經有了相當多的經驗與教訓,這些都給筆者撰寫本文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素材。

在當下,“激活活力”與“調動積極性"應當是人們使用最頻繁的經濟詞彙之一。筆者從上高中政治開始,就接觸“激活活力”與“調動積極性"等詞彙,到現在有關方面還在使用這兩個詞彙。三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活力"與“積極性"調動得怎麼樣了?

一、“不掙錢”市場經濟還有“活力"可言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最熟悉的農民包產到戶問題說起吧。

當年農村開始改革的時候,包產到戶的理由是“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到現在為止,大部分青壯農民又離開了農村與土地,種田的積極性銳減。農民為什麼離開農村呢?因為種地不掙錢了,農民們要養家,所以他們離開了農村。

我們再來舉一個例子,公交車,現在城鄉直通的公交車,在筆者家鄉,票價一元,象徵性收費。按一般人看來,公交車運營就賠錢。

一般的私企經營戶都不願幹,當然也沒有經營的活力與積極性。你說這活還幹不幹?不幹是不行的,只有國企單位負責運營(當然也有政府補貼)。

可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掙錢是沒有活力可言的。所謂激活活力,實際上就是創造條件(包括提供補貼)讓經營者掙錢。

但事實上,市場競爭條件下80%的賠錢率,是對經營者積極性的一種沉重打擊。不是他們不願掙錢,而是命中註定發不了財,有些人失去了信心,自然就沒有經營積極性,更無“活力"可言了。

中國的文字是很有意思的。我們細想,“激活活力",是因為原本沒有活力,才需要“激活",沒有“積極性"才需要“調動”。

盲目迷信“市場活力"與“經營積極性",手段與效果都是極為有限的。

二、“變現”與“庫存"都是經營效率的表現形式

現在總能聽到有人說,幹企業不掙錢,商品銷售不出去,全變庫存了。

其實,你已經“掙錢”了,只不過,“掙錢"表現為“庫存”,是以“商品實物"形式存在而己,而沒有變成“貨幣”,也不能“存進"銀行。

市場經濟以“效率"為中心,以“掙錢"為目的。正因為目標明確,所以“調動"了廣大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晝夜謀劃,竭力管理,盡力少付出,多回報,最終把原本屬於他人與大自然的財富公正合理合法地實現了轉移,變成了自己可以支配的財富。這就是筆者理解的“掙錢"。

現在,這一成果是非常喜人的。經過廣大經營者的用心經營,市場活力空前,生產力有了極大提高,無論產品的產量,產值,還是質量與品種,都比以前空前豐富。現在無論是商家的貨架,還是企業的倉庫,都堆滿了品種繁多,數量空前的商品。給人的感覺是社會物質極大豐富,我們的生活比蜜甜。市場經濟以鐵一般的事實,征服了人心,認同了這一種經濟模式。

這便是“效率”的勝利,是“管理“的結果,更是科技創新的結晶。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底氣拍著胸脯說,市場經濟就是好,計劃經濟該淘汰!

不過,說這話還為時過早。因為社會上人們追求的是“錢",而不是“貨",腰包裡鼓起來才是“硬道理”。而掙錢靠的是賣貨,是銷售,是市場交易。就目前看來,市場交易似乎不給力。“百姓無錢消費"始終是市場經濟的一道緊箍咒,因為“沒錢消費",商家的貨賣不出去,企業的庫存減不下來。企業家們來不及欣賞物質極大豐富帶來的喜悅,便被產品滯銷,資金難回籠,企業財務告急的煩惱事吞噬了好心情,折磨得痛不欲生。有些人陷入了困境,有些人走向了破產。

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多種,其中與人們奉行的“掙錢思維”有很大關係。“掙錢思維"需要的是“索取”,需要從別人口袋裡掏出錢來往自己袋裡裝,而市場交換需要“奉獻",交易就是“索取”與“奉獻”的交易。你一味索取,把客戶都索取窮了,誰來陪你交易呢?

因為無法實現交易,許多經營者的努力都白費了,他們跌入了失敗者的行列,最終都逃不了倒閉破產的命運。

三、許多人都在謀劃掙錢,為何最終還是掙不了錢?

如上所述,當今社會“掙錢"是最大的共識,因為“掙錢意識"控制了人們的頭腦,市場經濟得到了全民的認可並鼎力支持。

根據市場競爭的2:8定律,命中註定將有80%的人與企業會成為失敗者。這就好比現在的學校應試教育,雖然升學只錄取班上的前幾名,但全班同學都得為爭取這前幾名而不斷努力,不過大部分人最終都將成為落榜者。

市場競爭也同樣。市場上的全體企業與個人都想成為20%的成功者,併為避免墮為失敗者而不斷努力,全力以赴。但最終逃脫不了失敗者的命運。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筆者分析,這80%的失敗者可以分為以下四類情況:

第一類情況是:產品賣不出。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還差不多,最終因客戶無錢消費,致而企業產品滯銷造成庫存積壓而失敗。

第二類情況是:管理能力差。這一部分企業是因為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差,而導致成本居高,物耗過大,產品質量不過關而虧損。

第三類情況是:投機心理重。還有一部分企業與個人抱著投機的心理,一直想著賭一把。他們經常瞄準經營風險較大的項目,但風控能力差,往往導致失敗。

最後一個情況是:幻想掙大錢。還有一部人一直生活在幻想中,一心直想著如何掙大錢,目標雖然遠大,但看不起小錢,也不願為之而付出艱苦的勞動與努力,結果一事無成。

通過分類剖析,這剩餘的80%均不適合用“掙錢思維”去指導其經營活動。如果拋開“掙錢思維":對於有庫存商品的第一類情況企業與個人,可以通過易貨市場互換商品,互通有無的方式消化庫存,生活下去。其餘各類情況均不適合用“掙錢思維”去刺激其進行冒險投機。只有第二類經營者,能力低下,需要紮紮實實的苦練內功,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可是當下有許多人被“掙錢思維"折磨得神魂顛倒,欲仙欲死。誰也沒心思去下苦功夫提升經營管理能力。

四、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勞動,精心經營管理,才能各得其所,推動市場經濟發展

從本質上講,人類追求的是自身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而金錢只是調動,分配物質財富的手段與工具。只有追求物質財富,發展實體經濟,才能正本清源,促使人們生活健康發展。

掙錢只是謀生的手段,是促使人類更好工作,積極勞動,創造財富的思想意識。但掙錢意識也容易引導人們本未顛倒,捨本逐末,走火入魔。

自由經濟發展完全證明這一點。人們都想著掙錢,但有80%的人命中註定掙不了錢。人們都追求金錢,但避實就虛,使市場經濟產生大量泡沫,製造業衰退。市場交換需要均衡發展,而貧富兩板分化破壞了均衡發展,使交易難以進行下去。

市場經濟需要健康發展,人們需要美好生活,需要我們正確三大關係:生產經營,市場交換與利益分配

生產經營主要處理人與物的關係,重點是提高物質利用效率,減少浪費。

市場交換主要處理物與物的交換與流通關係,重點是優勢互補,互通有無,促進分工協作,提高合作效率。

利益分配主要處理人們參與生產勞動的利益分配關係,是均衡發展的關鍵,而均衡發展又是市場交換能否健康發展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