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西方國家倡導的民主、市場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的真相(一)

在西方社會,“民主”成了政治正確,好象不民主就是落後、愚昧的象徵。

在我看來,“民主”僅僅是處理某些有限事務的工具,我們生活中也隨處可見,但它並非是一把治國的萬能鑰匙;西方國家向全世界推銷的“民主”,不僅不是一把治國的萬能鑰匙,而是一把經過包裝的有毒玫瑰,暗地裡裡維持其全球分工的上游地位,以及收割其它弱國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某個社團、公司要做一個小決策(旅遊目的地,旅遊時間安排等),採用完全民主投票的方式,常常久拖不決,而且會惹得部分人怨聲載道。這僅僅是生活中的小事,結果好壞無關緊要,大家也都能接受。對於治理國家的方針,策略,重大事件的決策,會涉及到各個專業領域,並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憑經驗就能決斷的;如果決策得當,能獲得巨大收益(例如高鐵戰略);如果決策不當,後果也是相當嚴重的。這些治國方針、策略,事關國家前途的重大事件只能採用專家小範圍的民主討論,然後集中決策方式進行。可見全民民主對於治國並非是個好東西。

那大家的疑問,為什麼西方國家採用民主能維持他們當前的領先地位?他們向全世界推銷民主也是真想其它落後國家快速發展進入發達國家嗎?下面逐一給大家揭秘。

按照上述分析,全民民主決策常常造成事件久拖不決,而且需要專家經驗分析的事件由於普通民眾主觀投票結果可能會導致不好的後果。那麼一個完全民主的國家總體趨勢可能會陷入高福利陷阱,導致社會逐漸退步。那麼美國和西歐,北歐國家為什麼總體是全世界高度發達國家,美國一直維持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呢?那麼原因只有可能是從外部獲取了很大利益來抵消全民民主低效帶來的損失外,還有盈餘維持這些國家人民享受高福利水品,同時還能有盈餘進一步投入來促進國家一些進步(儘管是低效的)。

在這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前期,獲取外部巨大收益的手段是通過軍事手段來獲取;通過軍事手段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讓這些殖民地作為工業產品和農業產品原材料種植基地或採礦基地(大家很清楚現在南美國家是農產品,非洲是礦產品基地),這些都屬於產業鏈的低端產品,殖民地國家人民勉強能吃飽肚子;另外發達國家也可以以很低價格購買殖民地國家人民提供第三產業服務(保姆,家政,園丁,廚師,維修等);同時殖民地國家也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品市場,通過高價出售工業產品把這些殖民地靠節衣縮食省下來的結餘拿回來;這樣,那些殖民地國家只能始終處於產業鏈的低端,這些所謂民主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這種產業鏈的分工獲得了很大紅利,從而維持富裕的生活。這個時候他們絕不向這些殖民地國家或地區推銷民主(包括迴歸前的香港)。

在二戰後,全球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這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如果要繼續維護全球產業鏈分工才能繼續從外部獲取超額利潤,但現在軍事手段不能再象之前那麼明目張膽的使用。那用什麼手段呢?那麼對這些落後國家推銷民主則成了替代手段之一。全民民主本來就是一個低效管理國家的手段,加上落後國家人民普通受教育程度低,看問題只能想到眼前利益,那麼這些國家採用全民民主制度後,那麼國家能不退步就不錯了,不可能多餘財政去發展科技,改變自己國家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注:這也是改革開放初期一些學者和大學生提倡的全面資本主義自由化的由來,被西方全面民主洗腦了)。

另外一個手段就是全球推廣全面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目的就是讓全球分工從經濟收益上最合理。傳統上工業產品原料生產國,繼續生產工業原料從經濟角度最划算;如果去發展科技,生產高價值的工業終端產品,則需要投入大量財力去培養高技術人才,購買高端工業設備去生產,那麼生產出來產品成本反而比直接從西方發達購買貴;如果全盤接受了市場經濟的觀念,那麼這些落後國家即使在獨立後,仍舊繼續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為西方發達國家提供原料和第三產業的服務人員,再用解決溫飽後的一點結餘去購買發達國家的高價值的終端產品。(注:這也是改革開放後國內的一些市場經濟學派推崇的“造不如買”的由來,被西方全面市場經濟洗腦了;)

還有一個殺手鐧就是針對相對落後國家提出的全面知識產權保護策略。這裡說的是相對落後,而不是指哪些由於實施全面民主和完全市場經濟的落後國家,因為那些國家在執行西方的這些全面民主化和市場化之後,整過國家已處於世界產業鏈的低端並且固化下來,沒有盈餘和政策去支撐開發高價值的產品。而一些由於沒有全盤採納西方建議,而是結合自己國傢俱體情況的國家不會滿足於一直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勢必向高價值產品進軍,這個時候知識產權保護策略又來了,阻礙這些國家的產業轉型升級。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楚明白,西方發達國家向落後國家推銷的“全面民主化”的政治制度,“全面市場化”的經濟制度,“全面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都是有毒玫瑰,用來掩蓋其固化全球經濟分工,享受超額利潤的工具罷了。

西方國家全面民主化確實是個好東西,但是是建立在剝奪其它國家利益來彌補國家管理低效,維持國內人民自由的同時人民也能享受高福利。如果全球每個國家的人民都想享受美好的生活,那必須找到新的發展之路。西方國家政策建立在全球的蛋糕就那麼大,我要多吃點,其它國家就必須少吃點,同時也讓其它國家能安心得,心甘情願,同時事實上也只能少吃點。

全球所有的國家,無論當前發達還是落後的國家,如果都想過上美好的生活,怎麼辦?那就是每個國家必須採取高效的政治、經濟和科技制度,不剝奪其它國家利益就能有高效的產出,那只有採用適合自己當前國情的制度;無論當初亞洲的四小龍,還是如今高速發展中的中國,無一不是其中的典範。那我們再逐一解讀當前中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對中國發展的影響以及對全球共同發展的貢獻。

民主集中制度 VS 全面民主化。全面民主化無疑是低效的,民主集中的核心是各社會階層、社會團體,都選出自己的代表,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這些代表要求能夠代表各自社會階段和社會團體的利益。民主集中制在社會實踐中也需要逐步改良,因為如果代表不具備專家經驗,同時只顧眼前利益,同樣會產生全面民主化帶來的低效問題。比如農民代表是不是一定要在農民中產生,我覺得更應該是在研究農業政策,同時具有豐富農村實踐經驗的專家中產生,這樣的專家即能兼顧農民的當前切身利益,又能兼顧國家的長遠利益。

國家計劃與市場經濟相結合 VS 全面市場化經濟。全面市場化只能固化全球產業鏈的分工,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如果國家出面,拿出一部分資源進行產業突破,則能走出西方國家給落後國家設定的產業分工。另外,中國也有相比其他落後國家(東南亞)不具備的優勢,即使低端產業鏈利潤低,但是龐大產量也能積累起可觀的資金,再加上中國傳統上具有高儲蓄,低享受的特質,國家能夠積累大筆資金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投入,同時中國大量的人口以及傳統上重視教育又積累了大量的工程師,也為國家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人才支撐。

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從之前到當前期來看,我國經歷了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到逐步開始接納西方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過程,這個沒有錯。但有一點,從前面分析我們知道,西方知識產權制度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固化落後國家產業鏈分工的一種手段,我們不能全盤接納,如同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一樣,必須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在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上,需要考慮如下建議:1)對於關於國計民生的知識產權(例如,治療癌症,肺炎等藥品的知識產權),實現國家買斷策略,保證知識產權擁有者具有一定超額利潤。這個適用於國內國際專利,一視同仁。2)對於國外技術,需要繼續堅持市場換技術的策略,特別是關係國際民生,國家基礎設施以及關係國家安全的產品。


作者語:政治也是有趣的,作者後續系列文章會繼續探討,弘揚正能量,為中國政治、經濟、知識產權制度進步獻言獻策。

破解西方國家倡導的民主、市場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的真相(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