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背後的殘酷真相

#尋找真知派#

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背後的殘酷真相

“看不見的手”是現代經濟學始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到的一個重要概念,也被認為是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的核心支撐基礎,更粗暴一點說:沒有看不見的手的假設,就沒有市場經濟。

那麼,“看不見的手”到底是什麼呢?現代社會主流的說法是:所謂看不見的手,就是用“價格、利潤”等市場工具,把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生產資料和貨幣)等資源進行最高效的配置,使之生產價值最大化。

再簡單理解一點,就是:如果蘋果的價格是10元/斤,龍眼的價格是100元/斤,更多農民就會把更多土地和資本投入到龍眼的種植中;如果蘋果和龍眼的價格置換,更多農民就會把更多土地和資本投入到蘋果的種植中,這就是所謂用價格工具,把勞動力、土地和資本進行高效的配置。

但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龍眼價格高了,農民一定會轉種龍眼,這一切發生的前提又是什麼?

這一切發生的前提是:農民不轉種龍眼,他的收入消減,生存就變得困難,同時他又得不到外界的社會保障,逼的他們只能“哪些植物價格高,他們種啥”。

也就是說,勞動力、土地和資本能夠進行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核心前提是:讓99%的人,每時每刻時刻處於生存挑戰狀態,每時每刻不得不為活著而服從高效配置,“自由流動”。

這也是為什麼亞當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見的手”概念,卻很少具體解釋“看不見的手”到底是什麼的原因。

因為“看不見的手”的背後,是血淋淋的雙手,這雙手:一隻手握住“原教旨產權制度和私有制度”,強調自由奮鬥,強調政府不要干預,讓市場的人無外在的社會保障可依靠;同時,另一隻手只給予99%的人生存上下的資源,多一分都不多給,因為給多了,你安逸了,就不服從“看不見的手”的高效配置了。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企業主給工人的工資就是參照當天的麵包價格發放。

這血淋淋的雙手和殘酷的真相,是寫出《道德情操論》的西方聖人無法明言的,同時一旦明言,也就暴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骯髒發家史”,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圈地運動”。

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背後的殘酷真相

圈地運動之前:英國的土地是公有的,所有權歸教會和封建貴族,使用經營權歸農民。

由於當時沒有所謂的市場機制,所以農民耕作“公有土地”的租金並不算高;同時農民還可以隨時享用“非農作物生產和收穫時間”所有公有土地上“野果、獵物”等產出;更為關鍵的是由於英國有大量的草原、森林、荒地屬於無主區域,農民還可以共同享有那裡的資源;這讓圈地運動前的農民,生存的壓力並沒有那麼大。

但這一切隨著英國城市紡織工業的興起和殖民地貿易的興盛,一切都變了。

由於毛紡織工業的擴張,英國需要更多的土地養羊;由於城市繁榮,對農產品需求暴漲,城市裡的資本家急切的想要“資本下鄉”,建立大農廠,獲得高額利潤。

於是,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教會、封建貴族便不想再與農民續約,提出了“價高者得”的辦法,也就是說,用價格配置勞動力、資本和土地;因此,大批土地因此被賣給了“資本下鄉”的農業資本家們,用來養羊和建立大農場。

高牆籬笆樹立了起來,一切草原、森林、荒地都成了私人財產,農民禁止入內;“非農作物生產和收穫時間“的土地也不再對農民開放,大批的農民因此失去土地,沒有尺寸之地,流離失所。這就是所謂的羊吃人。

按理說,按照西方傳統法律,農民的土地使用權也是一種私人產權,應該在圈地運動中被補償,而事實上農民沒有被補償,直接被強行剝奪了。

被剝奪的不僅包括農民,還有一部分封建貴族和教會,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大批保皇封建貴族、教會人士被剝奪財產、處死,他們的土地被名正言順的劃為英國資本階級“神聖不可侵犯的私產”。

當然了,英國資產階級給圈地運動失去土地的農民“準備”了後路,那就是充當城市工廠的廉價勞動力,進行資本、土地和資本的自由、高效配置。

於是,再無小農經濟和幾畝薄田可以依靠的農民,只能進城,成為光榮的工人階級。

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背後的殘酷真相

由於進城的農民工沒有恆產,是被迫流入城市,所以他們幾乎沒有博弈的能力,工資被壓縮到最低,工作時間被提高到16小時,這極大的促進了英國工廠原始資金的積累和工業生產效率;同時,圈地之後的大農場,由於土地廣闊、資金充足,可以進行大面積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土壤培育等等)、機械運用和科研投入,農業效率也被極大的提升了。

可以說,圈地運動極大的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誕生,但也是以數百萬英國農民失去家園和尊嚴,無底限的奉獻餘價值為代價的。

這就是亞當斯密總結“看不見的手”可以進行資源高效配置的歷史背景,也是亞當斯密不敢明言的原因。

真相很殘酷:要效率還是要人性的公平和尊嚴,這是一個直擊心靈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