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談點意義,多做點實事

少談點意義,多做點實事

1

人一定要活得有意義。

人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

那麼我想問:我們追求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如同學生時,學一篇文章對我們要求的主題思想?

段落大意?

很多意義對一個個體而言其實都是沒意義。

不是悖論。

也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人的教育從幼兒時就被灌輸了太多的意義。

學習的意義是為了可以去一所好的大學。

讀好大學的意義是為了可以有一份好的工作。

好的工作的意義是人生可以擁有幸福的生活。

幸福生活的意義是可以讓自己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

如此等等。

少談點意義,多做點實事

2

是這樣嗎?

很多孩子在意義主義的培養下,一步步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好的學習成績。

好的大學。

好的工作。

一步步也都實現了。

那麼我想問:這些人都過上了自己想要幸福生活了嗎?

還是在經歷著別人定義的幸福生活?

答案肯定不是那麼樂觀。

如果成長永遠是一個模式,順理成章,陽光燦爛,潔白無瑕,那不是成長,那是不合格的文學創作。成長是真實、立體的,也會讓人有一些擔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線就行。——白巖松

白老師的話有沒有道理?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錢老的問題有沒有觸痛我們?

少談點意義,多做點實事

3

對意義的追求本身沒有錯。

錯的是我們曲解了意義兩個字的真正“意義”。

同一件事,同一個人,也許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認知。

我們的錯是把所有的認知都同質化了。

標準錯了,所以複製粘貼出了太多同質化的人。

我們所知道或者說所認知的幸福生活就是:有車有房,有穩定的收入;

我們所知道或者說所認知的優秀人才就是:有知名度,有顏值,有用之不竭的金錢;

我們所知道或者說所認知的生命的意義就是:和家人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是,我們努力追求金錢。

於是,我們努力追求名利。

於是,我們努力想著怎麼幸福。

……

結果呢?

孩子不知禮。

成人不知義。

老人不知智。

社會不知信。

天下不知仁。

少談點意義,多做點實事

4

不是嗎?

充斥網絡媒體的是“明星,選秀”;

街頭巷尾傳播的是“毒奶粉”“地溝油”;

笑談閒論的是“碰瓷,訛詐”;

城市鄉村的空氣裡充斥著“焦慮,急躁”;

……

這是我們努力追求的幸福生活嗎?

我們要的意義呢?

意義本身應該是褒義的,鼓勵的,或者說倡導的。

意義本來應該是想要的,遵循的,或者說應該的。

正是因為我們誤解了,曲解了,所以讓一些本來很有意義的人或者事變得不再有意義。

少談些意義,多做點事實。

也許,那才是我們想要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