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2007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剩女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是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廣義上是指27歲以上的單身女性。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身為做著群團工作的我,常常幹著帶隊參加各種聯誼活動,當好”紅娘”的事,公司甚至出臺了一個“鵲橋獎”以鼓勵老同志們提供資源。共青團聯誼活動的現場常常出現偷偷溜進來認真拿著本子記著各種信息的父母,團幹部們也經常被叔叔阿姨們諮詢有沒有好的姑娘、男孩子。“相親一線”的“哨兵”加“總指揮”往往都是即將退休的父母,領導和同事充當著“增援部隊”,由熱心的老同志們組成的“關工委”給了中國的年輕人許許多多的關心和愛護。而“剩女”這個話題在國內也成了茶餘飯後的“熱點”話題,不斷上升,上升到了一個關乎“後代”、關乎“養老”、關乎“顏面”、關乎“中國未來發展”的新高度。每當講起這個口水話題,賣菜大媽和出租車司機們都是長篇大論慷慨激昂頭頭是道。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但是,很長的時間裡,我又很少碰見年輕人自己大膽、認真而主動地“求介紹”,而一般會這樣子的人群又擁有著可以“自己搞定”的技能,例如在健身、驢友出遊、馬拉松、新員工培訓中積極而主動地認識“可愛的你”。

不同類型的“剩女”是歧視還是真實存在?“剩女”到底是怎麼剩下的?大家印象中的“剩女”,其“剩”是源於女性數量大於男性,還是兩性婚配選擇預期的失衡,還是小時候的“傳統教育”?問題出在女性的挑剔還是男性的不懂欣賞?本文希望引用社會學、心理學的相關文獻,在大家茶餘飯後的討論中添加一些數字和科學的佐料。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社會學:不同類型的“剩女”存在嗎?

在社會學英文期刊《符號互動》(Sym-bolic Interaction)上,香港大學博士杜先致發表了一篇研究中國剩女的論文。在對北京、上海、廣東、安徽、遼寧、香港、臺灣等地的單身女性進行訪談後,杜博士將剩女分為四種較為典型的類型。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1、進取型剩女條件很優秀,對男方的經濟條件不是很看重,希望尋找收入未必高,但具有兩性平等觀念的男性。因此,這類女性的脫剩機會很多。她們找到的另一半由於不是家庭經濟的頂樑柱,所以不會以傳統的性別角色來要求她們,也就不會干涉她們的生活模式,甚至男方會分擔更多的家務勞動,形成一種“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模式。但顯得與傳統中國家庭格格不入,選擇空間小,找不到願意男主內的男性,因此剩下。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2、傳統型剩女以結婚為目標,想嫁一個有經濟實力的老公。她們的擇偶觀念比較傳統,看重男性的經濟地位,普遍比較現實,很多時候就算遇到了合適的人也要再三考慮,因此常常就這樣與婚姻失之交臂。身為剩女,卻依然思想傳統,秉持著男強女弱、男高女低的觀念,非高富帥不嫁,她們讀書只為拿個本本,而不是塑造思想,她們賺錢是形同虛設,只是為了養活婚前的自己,屬於最難脫剩的一類剩女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3、突破型剩女性格普遍較為外向,不喜歡被拘束。她們認為結婚是對自己與伴侶的一種束縛,而這種束縛會阻礙自己的追求。所以她們通常希望伴侶可以與自己採取通過婚姻之外的關係在一起,比如同居而不結婚。這種思想在現在的中國社會其實還是不能很好地被接受,這種人生選擇很可能會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心理學:從婚戀市場角度談到底是女性的挑剔還是男性的不懂欣賞?

1、傳統觀念與生活節奏衝突所致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指出,從整體來看,我國20至30歲的男女比例大體相當,但人口結構不均衡,在大城市單身女性比例偏高。女性想尋覓年齡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強、地位比自己高而又情投意合的伴侶,可謂難上加難。許多剩女雖然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思想卻傾向於傳統,非條件在自己之上的男性不嫁,卻很少主動出擊追求。所以,不少剩女是自造出來的。

2、眼光過高、寧缺毋濫

都市女性文化程度、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越來越高,選擇伴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再加上獨立性強,不存在“嫁漢吃飯”的依賴思想,所以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寧願單身。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3、對舊情人念念不忘

分手這兩個字無疑是戀人之間最令人傷心的詞語了,而這兩個字從剩女們口中蹦出的比例高嗎?調查顯示,提過3次分手的剩女比例最高,佔34.72%,其次便是2次主動提出分手的剩女,佔22.34%,提過1次分手的佔17.45%,提過4次和5次分手的比例為14.99%和8.78%,從沒主動提過分手的剩女僅佔1.72 %。

剩女們為分手後悔過嗎?55.31%的剩女稱自己後悔過,其中還有26.77%的剩女甚至後悔過2次。對舊情人戀戀不忘的剩女,佔總數的77.65%,但這些戀舊的剩女心中,八成以上都只有一個愛人最讓她們難忘。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4、主動單身,為享受自由

曾幾何時,剩女、剩鬥士、齊天大剩……在女人30歲不結婚就成老姑娘的傳統觀念裡,單身女性被有色眼鏡惡意中傷。然而,這一現象正在逐漸變化中,因為她們中的很多經濟獨立,擁有話語權和社會地位的女性,不再是被迫剩下來的稀缺物種。

女性主動追求單身,正是因為她們自主能力增強了,單身女性們開始反思傳統婚姻中的女性角色,在對傳統性別角色作重新審視後,女性更能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結婚後要掙錢養家、永遠做不完的家務,想到這些很多單身女性們感嘆:人生苦短,要好好地、明明白白地活。這是現代人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種體現,我們應該尊重她們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但不值得提倡。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5、年齡越大,匹配男性少

很早以前,就有人從交易學角度分析過男女不同的擇偶觀:如果把男人、女人按照優秀程度分為ABCD四種的話,A男想找A女,B男想找B女,C男找C女,但ABCD女都想找A男。

優秀的大齡女青年會被剩下的原因是:條件太好,年紀又不小。通常而言,男性對女性審美基本就三點:一是年輕漂亮的;二是最好溫柔一點;三是純潔的處女。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女人通常喜歡比自己強的男人,越能仰視對方越好。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女人都喜歡A男的原因。他們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擁有最大的挑選權。

另一個讓人心酸的事實是:時間雖然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年齡對男女還真是不公平,女人的年紀越大在婚戀市場中越貶值,而男人卻恰恰相反。因為男人永遠喜歡年輕貌美的女孩,但不少女人就喜歡找叔型男友,年長的男人更懂女人,也更成熟。所以,大齡A男們不是被年輕貌美的小女孩搞定了,就是不願意和任何人定下來,剩下大齡A女徒傷悲。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6、擔心結婚後會影響工作和前途

解決方法:黃金剩女們怎樣克服心理障礙,首先要改變擔心結婚會影響工作前途的心理,正常的婚育應該是公司和個人都應該考慮的問題。

7、擔心對未來老公不夠了解

解決方法:男女雙方需要不斷地加強相互之間的瞭解,加深感情,這是最重要的婚前心理準備。這項準備若不充分,其他準備再完備也不能保證婚後生活美滿幸福,縱然是婚前物質準備應有盡有,亦難以彌補心理的損傷,維持夫妻真摯的恩愛。建議還是多瞭解一下再考慮結婚,或者婚前長談一次,儘可能多的互相瞭解,或許可以消除對未來婚姻的恐懼感。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8、擔心婚後不自由

解決方法:嘗試承擔,不妨為自己設定一個為期三個月的時間段,在這期間去盡力承擔自己應盡的那份責任,度過心理適應期後,你對愛情與家庭的信心,一定會飛快增長。

貢獻出自己的苦苦相親路

我性格靦腆,比較漂亮,但是26歲前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後來知道原因是男同事在背後說漂亮的小姑娘都想住別墅,還有就是我不主動的性格讓他們覺得我高冷。後來的後來,我只能狠下心來抓緊充電吧,健身、旅遊、讀書、學習化妝、學習製作美食。也坦誠地告訴阿姨們我不想找富二代住別墅,我想找怎樣的類型。後來我就認識了我的老公。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我們能做些什麼?

在宏觀上整體社會觀念沒有儘快改變的同時,有什麼微觀上我們能做的來提高婚配幾率?

1. 不為一時的摩擦性失戀沮喪。積極擁抱生活,認識新朋友。

2. 合理調整婚姻期望值(不是隨意湊合),要降低對己對人的雙重標準

3. 找不到工作時我們會去進修或培訓來提高自己的技能,沒有找到另一半的時候,抓緊充電吧。讓自己在婚姻市場上更有魅力--健身、旅遊、讀書等等,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4. 一個城市找不到工作,換一個城市。一個行業不適合自己,尋找自己感興趣和可以發揮比較優勢的行業。你懂的。

5. 最後,“剩女”概念本身是非常具有歧視的,所以我提倡從現在起,我們用勝利的勝字代替,或者加引號,作為一個社會課題而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群來單指。

“剩女”現象社會學:我那麼優秀,為什麼就剩下了呢?

她不應該為父母親結婚,她不應該在外面聽什麼風言風語,聽多了就想著要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去結婚,昂首挺胸的,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剩者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