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時, 小孩大腦裡究竟在想什麼?4個故事瞭解孩子寫作思維

曾受邀參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辦的“第三屆課本作家與語文教師”教學觀摩會。遇到了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協主席趙麗宏先生,著名作家、名記者夏輦生女士等。他們都是教材中文章的作者。這個大會很特別,作家應邀出席並作了專題演講;教師執教作家在課文中的作品,參與現場互動交流。

我很遺憾,就參加了半天活動。我很幸運,就這半天的收穫,足以讓我思考和享受一年。

就在兩位名家的講述中,有四個故事為我打開的天窗,給我巨大啟發。這才發現:其實,我們一直關注的是下位的“技”,是寫出讓成年人滿意的“答案”;我們忽略探索上位的“道”,甚至有時候聽聞小孩說出“道”的時候,還“大笑之”。如今想起來,有時候自己很像作家故事中的“那樣的老師”……

在此,把最要緊的感受和大家說出來:關注寫作,幫助小孩進步,就是去探索:寫作文時,小孩的大腦裡究竟發生了什麼?而不是劃定規矩,讓小孩跟我來!各位務必注意,當你知道這一秘密時,才算是真正擁有了指導兒童寫作的權利。

寫作文時, 小孩大腦裡究竟在想什麼?4個故事瞭解孩子寫作思維

第一個故事:趙麗宏做題。

趙麗宏先生有很多文章被收在教材中,也有不少單篇被用於類似“一課一練”等教輔之中。一次小趙找到老趙,說是要老趙代勞,完成一道短文分析,因為文章正是選擇老趙親自寫的《學步》,而且寫的事件,就是兒子小趙學步的故事。這樣的文章,小趙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卻不會分析,原本就是咄咄怪事啊。老趙可拒絕不了,因為小趙的理由充分:一課,是你寫的;一練,必須你來做。

老趙頭一看,發現自己真的無法解答。因為問題是任意抽取出的一句話,問:這句話中的這個詞好不好?這個詞表達出怎樣的情感?如果替換一個行不行?老趙硬著頭皮一做,沒想到對照標準答案——全錯。

故事感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為什麼讀了書還是不會寫?為什麼天天在學閱讀,依然是個寫作困難戶?原來是讀的方法錯了,學的方法錯了。閱讀不能是“拔下公雞的毛,一根一根欣賞”。閱讀應該是整體“欣賞美麗的大公雞”。成人化的、標準答案式的閱讀,對寫作而言,百害而無一利。即便是作家本人來參與類似的解題,依然無法應答。對文本的理解,存在著“此一時彼一時”的變化,如何有標準答案?寫作也一樣,沒有統一衡量的標準,更沒有公式化的審美尺寸。成年人的界定和侷限,對於小孩而言,就是類似“纏小腳”一樣的禁錮。

小孩寫作時,心裡是不是有一把鎖?是不是有一根繩子?是不是有一塊模板?趕緊解、鬆綁、碎模。


專欄

藏在古詩詞裡的“生動寫作密碼”

作者: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

99幣

3人已購

查看

第二個故事:偏題的春遊作文。

去春遊雖好,但回來就得遭殃。寫春遊的作文,讓大多數小孩頭疼。故事主角依然是小趙,講述者依然是老趙。

小趙曾經寫下一篇連大作家老趙都覺得好的春遊作文。不幸,卻被判為偏題。那一次,小趙去春遊路過黃浦江,看到外灘邊上的老房子。他覺得老房子雖然矮矮的,但是像打扮精緻的小精靈;另外一邊的房子新建的,高高的,但像冷冰冰的巨人。小趙一路看一路想,一路想一路就構思好,回到家就寫。其間,關於“春遊”部分,就寫了幾句:到了公園真無聊;吃了午餐就回去了……文章被老師判為偏題。然而老趙卻為孩子吶喊。

首先,春遊處於安全考慮,總喜歡重複去同樣的地方,總是做類似的事情,當然沒有什麼興趣。沒興趣就沒得寫。然而在路上,小孩有了新奇的發現,有了書寫的慾望,而且還用了童話般的表達,真是一篇天然的好作文。沒想到,大人不喜歡。看來,大人心中早就對“作文如何是好”有了比較,有了判斷,有一種很頑固的審美標準。順我者生。以這種標準評價小孩習作,無疑是把小孩的創造力抹殺,把思維的延展封鎖。當小孩寫出符合標準的好作文時,其實寫出的就不是好文章。

故事感慨:幸好,小趙在老趙的培養下,如今已經是華東師範大學的教師了。因為老趙知道該給予孩子怎樣的引導。至少說,該給小孩只有馳騁思維的空間。而多少小孩,卻在迎合教師的錯誤審美之中掙扎、討好,殊不知是南轅北轍,正在遠離寫作正道。小孩怎麼會想到:自己煞費苦心寫出來的,其實才不是所謂的“好作文”。

小孩寫作時,心裡有沒有一種衝動,一份驚喜,如果沒有,那麼教學就要創造這樣的衝動,給予這樣的驚喜。


第三個故事:越來越少的評語

趙麗宏先生最後講的一個例子,發生在他的朋友身上。

朋友的孩子特別愛寫。每天自己寫日記,自由寫作文,極為瀟灑。起初,老師的評語寫得很認真,就是傳說中的精批細改。但真正歡喜這樣評語的是朋友,是小孩的爸爸媽媽。而小朋友本人卻一點都不在意,很簡單,老師的評語套話小孩看不懂,看了沒感覺。小孩的話語頻率和成年人的,不在一個頻道上。後來,由於孩子寫得多了,老師估計也改得煩了,評語就少了,最後剩下一個“好”又或者是“一般”“還可以”等。沒想到簡短的話,反倒是讓孩子有了一種動力。看到“好”,心裡歡喜;看到“一般”“還可以”,就有了寫好的動力。

故事感慨:親愛的老師們,當我們為小孩習作精批細改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自己的話語模式小孩看得懂嗎?有沒有想過評改的意義在哪裡呢?如果你把這兩個問題想通了,你就會知道為什麼一個“好”字勝過千言萬語。

小孩在寫作文的時候,心裡是期待得到認可而不是評判的。因為每個人有心語轉化為筆下文字,從自己的認知系統看,都是完美的。評價,就要促進“自我調整”,而不是從外部來摧毀信念。所以,辛苦寫下的評語,特別是連續寫的程式化評語,真的有用麼?一個教師的體力有限,放在哪裡才能發揮出作用?

專欄

統編語文,生動教學跟我來

作者: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

199幣

7人已購

查看

第四個故事:大蝦生小紅蝦

夏輦生老師給我們說了一個“大蝦生小紅蝦”的故事。故事是小孩作文中寫到的。一個孩子寫了一篇想象文,說自己養的一隻大蝦,生下了一隻紅色的小蝦。老師一看就知道是瞎扯,當堂揭穿。小孩很難過,但這又是事實,文章寫的確實不存在。

夏老師經過詢問才知道,這雖然是一個想象,但在孩子的心裡卻真的有這麼一種很美妙的畫面。而文章本身,簡直是一篇妙不可言的童話。原來,老師要讓小孩寫真實的事——春蠶寶寶的繁殖。而小孩不小心弄丟了用以觀察的蠶卵,但靈機一動就寫成了關於蝦生小蝦的故事。最後,夏老師安慰小朋友,鼓勵他繼續編寫屬於自己的童話故事。

故事感慨:截然不同的兒童觀帶來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老師啊,請不要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小孩的作文。老師啊,請特別思考:寫作時,小孩的大腦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如果,寫作真的有意義的話,它應該是一種創意。如果,寫作真的有價值的話,它應該能守護童年,守衛純真。

小孩寫作文時,大腦裡就有一個天地,就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好大的乾坤。

歡迎關注@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更多教學方法和寫作技巧點擊專欄獲取

#小學作文##寫作小技巧##教育大家說##語文教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