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作者 | 中大諮詢研究院王迪 鄭詩琦

編輯 | 中大商業評論小編


引言

村鎮銀行自2007年首次設立以來,多次被“中央一號”文件提及,歷經艱辛探索與曲折發展,村鎮銀行已發展成為銀行體系內法人數量最多、單體規模最小、服務客戶最基層、支農支小特色最突出的“微小銀行”。

本文將以宏觀環境變化為因、監管歷程演進為線,行業競合態勢為果,分析外部環境的變化給村鎮銀行發展帶來了哪些“變”與“不變”,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尋村鎮銀行的價值之錨,並回答“後村鎮銀行時代,如何在農村金融市場存量博弈中找到戰略增長的價值飛輪。


外部環境給村鎮銀行發展帶來了哪些“變”與“不變”


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不僅具有“支農支小”的政策屬性,還具有 “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的銀行經營屬性。


若想探明村鎮銀行發展的現狀、預判其未來,必須理清宏觀環境變化使村鎮銀行“有哪些變化”、監管演進歷程要求村鎮銀行“堅守什麼”、行業競合態勢要村鎮銀行挖掘“有什麼可能性”。


縱觀村鎮銀行的發展,可以發現:


①宏觀環境變化是因:經濟增長放緩、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金融科技掀起行業變革“巨浪”等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變化使數量擴張的增長邏輯不再適用;


②監管政策演進是線:銀行監管從嚴,村鎮銀行迴歸“貸農貸小”初心,規範化、集約化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③行業競爭態勢是果:農村金融市場“蛋糕”難以做大、但“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村鎮銀行應該如何理解農村金融生態以守住自己的“蛋糕”。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1 外部環境給村鎮銀行發展帶來了哪些變與不變


01 宏觀環境變化是因:為什麼數量擴張不再適用?


一、經濟增長放緩與利率市場化


銀行業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既是經濟的發動機,同時也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增速由過去高增速切換為常態化的中低增速,從根本上限制了銀行業的規模性擴張


現階段,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深化階段,貸款利率、貼現利率成為改革重點。隨著利率市場化的衝擊加劇,淨息差呈現下滑趨勢,銀行業資本的盈利能力受限制


從個體來看,利率市場化倒逼銀行從原有依賴規模彌補盈利缺口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向精耕細作的模式轉型,強調精細化資本和資源配置;


從整體來看,主動擁抱變化、率先完成變革的優秀銀行通過兼併收購、外延式發展成為常態,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2 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的影響


二、金融脫媒


近年,“金融脫媒”趨勢愈加明顯。


多渠道的融資方式對銀行業的信貸業務產生了衝擊,餘額寶等各類金融創新產品的繁榮導致了銀行的“存款搬家”。


從短期來看,銀行負債端呈現資金總量下降、負債期限短期化、成本上升等特點;資產端面臨優質客戶分流、風控難度增加等問題。


從長期來看,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的融資中介功能產生明顯衝擊,逐步改變間接融資佔絕對主導的金融體系。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3 金融脫媒對銀行業的影響


三、金融科技


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為核心的金融科技正在飛速發展。


從短期來看,銀行業直面具有科技創新基因的互聯網金融的衝擊,這種衝擊從負債端逐步擴展至資產端。倒逼著銀行業從“如何提高單筆資金投放效率”轉變為“如何嵌入客戶需求網絡”。


從長期來看,隨著科技創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支付、消費、投資習慣,這一定程度上倒逼銀行進行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的同時,也為其創新落地提供了土壤。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4 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的影響


02 監管政策演進是線:為什麼規範化發展是必然趨勢?


一、銀行業“強監管”時代到來


我國對於銀行業的監管經歷了萌芽階段、單一監管階段、整頓型監管階段、法制化監管階段、專業型監管階段、大資管時代監管階段、強監管階段,體系構建日益完善、手段日趨多元、覆蓋面逐步擴大。


2017年以來,銀行進入“強監管”時代。


為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銀監會組織開展“三三四十”專項治理行動,過去幾年銀行業突飛猛進的同業、投資和理財業務成為治理重點。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首位後,防範化解風險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同時 29項開放政策陸續落地,39 項大資管相關政策信息陸續釋放。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5 銀行業監管演進


二、農村金融改革下的村鎮銀行


農村金融改革總體以機構改革為主,主要踐行了“增加機構數量-增加資金投放-提升服務總量”的改革邏輯。


村鎮銀行因深化農村金融服務而起,自2007年成立第一家以來,經歷了零星試點的萌芽期到遍地開花的擴張期,政策性定位與經營性需求的矛盾使得村鎮銀行的發展過程略顯曲折。


經歷了規模擴張與規範經營的“搖擺不定”,村鎮銀行的監管重點最終迴歸本源,反映了其鼓勵多主體參與、拓寬農村金融服務廣度、挖掘農村金融服務深度與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精度的核心價值取向。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6 村鎮銀行政策演進


03 行業發展態勢是果:為什麼改善服務是生存之道?


一、需求側——為誰服務


看消費性金融需求的轉變:

2014年至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489元上升至16021元,年增速維持在8%以上。同期,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8383元上升至13328元,年增速基本維持在9%以上(2017年除外)。從消費結構來看,相較於2014年的34%,2019年農村居民食品菸酒消費佔比為30%,呈現下降趨勢,而交通通信、文化娛樂、醫療的消費佔比改善。農村居民消費不再侷限於食宿、婚嫁、蓋房等剛需,而是逐步轉向購置中高端消費品、享樂型耐用品與服務。因此,農村居民的借貸場景、資金需求與服務要求都發生了轉變。


看經營性金融需求的轉變:

我國農業長期以來以小規模分散經營方式為主,生產成本高、收益較低。在農業現代化的背景下,以適度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興起,這些主體積極流轉土地、引入先進生產技術、增加資本投入,形成了“去小農化”趨勢。這些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生產集約化程度較高,使得農業新型主體的融資需求量較大;生產週期長,資金需求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經營類型豐富,融資類型各異;生產效益相對較好,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較強,但更加註重服務體驗。


然而,當前農村金融供給未能完全匹配轉變的農村金融需求。

農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收入來源相對集中、農業經營抗風險能力差等因素,給農村金融機構加大了風控的難度,導致了涉農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又進一步使得金融機構對農業,特別是對小微主體,的放貸意願低。同時,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也相對單一,基本都是政策導向下的補貼型產品。


多重因素使得金融機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動力去改善農村市場的金融服務質量。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7 轉變的農村金融需求vs現有農村金融供給


二、供給側——和誰競爭?



看農村金融整體市場,農村金融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


2018年,全國涉農貸款餘額達到3.94億元。2013年至2018年,全國涉農貸款增速呈現明顯下行趨勢,由2013年的11.7%下行至2018年的1.8%。


考慮到大型農村金融機構資源、規模與風控運營的優勢,農業信貸總量放緩的態勢必然會對小型農村機構產生更大的影響。


看農村金融機構市場分割。

大中型金融機構面向優質頭部農業企業,涉農貸款總量大。中小型金融機構面向小微三農客戶,形成了農商行為主,村鎮銀行為輔的格局。


在中小型農村金融機構中,農商行是農村金融服務的砥柱銀行,風控體系完善、規模經濟效應與客戶選擇(經濟發達區域、企業型客戶)使得農商行在涉農貸款規模、不良貸款率與資本利潤率表現得顯著優於其他金融機構。農信社如同“歷史遺留的龐然大物”,資產規模的先天優勢使得農信社在盈利水平表現相對較好,但農信社的風控體系較差。農合行如同“逐漸退出舞臺的金融老兵”,處在逐步全面改組為農商行的進程中,業務發展呈現衰退態勢;農村資金互助社則是“積極嘗試的低效產物”。


村鎮銀行是“援邊助小的後起之秀”,立足於“支農支小”的政策性目標,其服務地域受到監管限制,在規模水平與盈利水平處於農村金融機構的中下游。


看村鎮銀行競爭來源,村鎮銀行在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者越來越多。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國有大中型銀行發力普惠金融業務,向農村市場延伸的力度持續加大。農業銀行總行建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八大後臺中心”的事業部架構,37 家一級分行(直屬分行)和重點二級分行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形成具有農行特色的“三農+小微”雙輪驅動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中國銀行通過中銀富登村鎮銀行成功收購27家建信村鎮銀行,在全國 22 個省(市)設立了127家法人行,“支農支小”服務網絡進一步擴大。


另一方面,農商行積極下沉渠道,掘金縣域。


農商行作為農村金融市場的最重要參與者,也發揮優勢,力爭取得更大市場份額,不斷下沉網點和業務。

在網點佈局上,台州銀行打造百姓家門口的“金融便利店”,建立客戶移動工作站,上門提供一站式服務,80%的網點分佈在城郊結合部、鄉鎮與村居。

常熟銀行149家營業網點中,服務縣域及鄉鎮的網點高達135家(佔比91%)。台州銀行、常熟銀行涉農貸款佔貸款總額比重高達70%、68%,遠高於浙江省、江蘇省的平均水平(31%、34%)。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金融平臺跨界競爭更提高了村鎮銀行守住原有“蛋糕”的難度。


在2019年,網商銀行和497個縣域達成戰略合作,其中包含146個貧困縣,在這些戰略合作的縣域裡,涉農貸款服務的用戶數達到344萬。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8 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


在“變”與“不變”中尋找確定性和可能性


進入後村鎮銀行時代,宏觀環境變化將導致村鎮銀行的數量擴張增長邏輯不再適用,監管政策演進指明瞭村鎮銀行進一步規範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行業競爭激烈程度加劇將驅動村鎮銀行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綜上,村鎮銀行所面對的問題不再是選擇業務領域和客戶群體,而是如何在目標既定、領域受限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可利用的資源,主動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快速轉變增長方式、優化治理體制、響應客戶需求、重構競合關係。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9 後村鎮銀行時代的增長邏輯、治理體制、業務方向與競合關係


01 從規模擴張,到存量挖掘


從宏觀環境變化來看,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趨勢使得銀行經營難以進行規模性擴張,傳統以利息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也受到挑戰。在銀行業經營難以進一步擴張,數量擴展不應再成為增加金融供給的優選路徑。


在戰略定位層面,村鎮銀行要始終將支農支小作為立身之本,以提供基礎金融服務為使命,實現業務範圍和經營區域的“兩小”

——專注傳統信貸主業,專注縣域農戶與小微企業。


在業務選擇層面,村鎮銀行要向下做深做透做實,以當地特色產業為突破口,提供契合本地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在營銷層面,村鎮銀行應該為客戶提供“套餐式”的金融支持,提高品牌知名度,贏得信賴與口碑。


在運營層面,村鎮銀行要樹立穩健、審慎、合規的經營意識,始終堅持“小額、分散”的風險防控理念。


02 從點狀佈局,到分層管控


從監管要求來看,農村金融改革總體以機構改革為主,主要踐行了“增加機構數量→增加資金投放→提升服務總量”的改革邏輯。


村鎮銀行的監管重點最終迴歸本源,反映了其鼓勵多主體參與拓寬農村金融服務廣度挖掘農村金融服務深度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精度核心價值取向


以規範化、集約化發展為核心的監管重點將進一步加劇村鎮銀行的經營分化。對於經營規模、管理控制、風險控制與人才管理有優勢的村鎮銀行,將更容易取得“投資管理型銀行”的牌照或開展“多縣一行”的試點。


一方面,跨區經營將為此類村鎮銀行拓展更多的客戶資源;另一方面,村鎮銀行可以沉澱和積累更多的客戶信用數據,加強風控能力,降低不良貸款率。


在這樣的情況下,村鎮銀行應該加強對不同地區支行的管控,發揮總部在風險控制的優勢,改善支行運營績效


03 從業務線條化到需求場景化


從客戶需求來看,進入後村鎮銀行時代,服務的對象仍舊是農戶和農業企業,所滿足的需求仍是農戶的消費金融需求和農業企業經營需求。

但是,農村居民消費升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興起,將帶來需求場景多元化和需求層次升級,對現有的農村金融服務的精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現階段,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供給尚不能滿足轉變的金融需求。


以消費性金融需求的轉變為例說明,消費偏好與習慣的轉變意味著金融需求的場景發生轉變,農村居民消費和收入的改善會推動消費貸、車貸、房貸等的增長。但因風控需要,現有的農村金融產品還是偏向於滿足農業經營性需求,而沒有很好地滲透到新的消費場景中。


另一方面,消費信貸需求量增加使得農村個人貸款與企業貸款的界限模糊

現有按照借貸金額劃分的信貸產品與業務線設計可能無法適配增長的農村信貸需求。


對這類現象究其根本可以發現,大部分村鎮銀行是以銀行為中心進行業務線條劃分,而不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構建金融服務場景。村鎮銀行供給的金融產品是圍繞銀行經營中資產負債管理、審批管理與風險控制的需求進行設計,而不是深入滲透到生活場景和生產工作場景中。


在下一階段,村鎮銀行應關注到客戶消費需求與經營需求的轉變,快速設計出對應的金融產品,滲透到農村居民的購物、餐飲、娛樂、生活繳費等生活場景中或是農業經營主體的貨物採購、銷售、資金管理等生產工作場景中。


只有這樣,村鎮銀行才能改善原有的服務質量以提高客戶滿意度進而提高自身的在三農小微領域的競爭力


後村鎮銀行時代,村鎮銀行如何在變與不變中找尋確定性?

圖表10 後村鎮銀行時代的業務重構


04 從零和競爭,到跨界合作


從競爭格局來看,一方面,農村金融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村鎮銀行“腹背受敵”,亟待提高競爭力。

另一方面,逐漸完善的信用體系、支付體系與信息化建設將提高村鎮銀行優化運營能力的可能性,也對村鎮銀行整合生態圈資源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村鎮銀行應加強與政府、互聯網公司的合作力度,尋求獲客渠道、商業模式、徵信機制等多方面突破。


村鎮銀行未來可接入政府徵信系統,減少信息不對稱,進行信用信息查詢,瞭解農戶信用記錄並實施與信用等級相對應的信貸額度與利率。


此外,村鎮銀行未來可依託網絡平臺上產生的交易情況、行為情況等數據,通過大數據信用評估模型最終形成貸款的評價標準。


同時,村鎮銀行未來還可加快與新型支付方式提供商的合作或加快與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的合作,提供適合農村客戶特殊需求的金融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