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學最傑出代表人物是哪幾位?請解析他們一首詩或一篇散文?

春日之虎


劉楨(? ~217),字公幹,東平寧陽(今山東省寧陽縣)人。

劉楨是漢宗室之後,其祖上難以考知。目前有資料可考的僅有劉梁,《後漢書·文苑傳》和《三國志》注引《文士傳》有載,然是劉楨的父親抑或祖父,亦不得而知。

劉楨小時候在清貧的環境中長大,但非常有才華,年僅8歲就可以誦讀《詩經》《論語》等。

建安初年,劉楨入許都,被曹操徵召為司空軍謀祭酒。此後,劉楨隨曹操參加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建安十四年(209)東征孫權的戰爭。建安十六年(211),劉楨任曹丕五官中郎將文學,後因平視曹丕夫人甄氏而獲罪,遇赦後為小吏,建安十九年(214),任曹植臨淄侯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季,中原瘟疫流行,劉楨不幸染病身亡。

劉楨詩今存13首,失題詩13首,共計26首。數量雖不多,但藝術成就很高,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與他同時代的曹丕就曾經稱讚“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鍾嶸亦高度稱讚道:“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幹升堂,思王入室。”“自陳思以下,楨稱獨步”(《詩品上》),鍾嶸在《詩品》中將劉楨歸入上品,在上品十二人中排名第五位,在建安文人中僅次於曹植。關於其具體藝術成就,後人亦有所評。曹丕雲:“劉楨壯而不密”(《典論·論文》),鍾嶸稱劉楨“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凝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品上》),劉勰雲:“公幹氣褊,故言壯而情駭”(《文心雕龍·體性》)。綜諸家所評,劉楨詩歌的特色主要集中在“言壯”和“情駭”兩個方面。所謂“言壯”指情致高遠,氣勢強勁,藝術高超;所謂“情駭”指情感真摯,感人至深。

劉楨的詩,最具代表性的是《贈從弟三首》:

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插圖]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採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鳳凰集南嶽,徘徊孤竹根。於心有不厭,奮翅凌紫氛。豈不常勤苦,羞與黃雀群。何時當來儀,將須聖明君。

第一首詠[插圖]藻。[插圖]藻生長在“磷磷”見石的清澈水中,花葉繁茂。它潔淨無比,從根莖到花葉都沒有半點汙穢,可以做宗廟祭品。詩人勉勵從弟(即堂弟)要像[插圖]藻一樣安居卑位,始終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本性。第二首詠松。松樹聳立在高山之巔,聽任山谷中大風不斷侵襲,巋然不動。無論風多麼強勁,松樹依然蒼勁挺拔。不僅如此,它還能承受風霜嚴寒的考驗,即使天寒地凍,萬物凋零,青松在山岩之間,挺拔的姿態依然如故。詩人勉勵從弟要像青松那樣骨勁剛健,具有頂風斗寒不屈的倔強性格。第三首詠鳳凰。鳳凰不僅有神奇的習性,而且可以奮展巨翼、遠飛九霄。詩人以此勸勉從弟要像鳳凰一樣志存高遠,具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詩歌從低窪水中的柔弱[插圖]藻,到高山之巔的挺拔松樹,再到展翅飛翔的高潔鳳凰,一環緊扣一環,一章勝過一章,具有一股摧人向上的力量,使感情得到淨化與昇華。對偶句式,以及“一何”“豈”等語氣詞的運用,使全詩具有一氣呵成、波瀾壯闊的氣勢。諄諄勸告,其真摯之情溢於言表。此外,如《失題詩》中詠“素木”“女蘿”“青雀”等,都與《贈從弟三首》一樣,具有“言壯”和“情駭”的特點。

《贈五官中郎將四首》與《贈從弟三首》一樣,亦是贈答詩,風格略有不同:

昔我從元后,整駕至南鄉。過彼豐沛都,與君共翱翔。四節相推斥,季冬風且涼。眾賓會廣坐,明鐙熺炎光。清歌制妙聲,萬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觴行無方。長夜忘歸來,聊且為大康。四牡向路馳,歡悅誠未央。

餘嬰沉痼疾,竄身清漳濱。自夏涉玄冬,彌曠十餘旬。常恐遊岱宗,不復見故人。所親一何篤,步趾慰我身。清談同日夕,情眄敘憂勤。便復為別辭,遊車歸西鄰。素葉隨風起,廣路揚埃塵。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追問何時會,要我以陽春。望慕結不解,貽爾新詩文。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寵珍。

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終夜不遑寐,敘意於濡翰。明燈曜閨中,清風悽已寒。白露塗前庭,應門重其關。四節相推斥,歲月忽欲殫。壯士遠出征,戎事將獨難。涕泣灑衣裳,能不懷所歡。

涼風吹沙礫,霜氣何皚皚!明月照緹幕,華燈散炎輝。賦詩連篇章,極夜不知歸。君侯多壯思,文雅縱橫飛。小臣信頑鹵,僶俛安能追!

這組詩用以表達對曹丕的知遇之恩及感激之情。詩中不乏“四牡向路馳,歡悅誠未央”“壯士遠出征,戎事將獨難”等豪情壯語,但更多的是瀰漫著濃郁的悲涼氣息。詩中既有“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清風悽已寒。白露塗前庭”“涼風吹沙礫,霜氣何皚皚”悽慘的秋景描寫,又有“餘嬰沉痼疾,竄身清漳濱”的悲慘處境,亦有“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終夜不遑寐,敘意於濡翰”“涕泣灑衣裳,能不懷所歡”的淒涼心境,情景交融,把詩人自身胸懷大志,然年紀已大仍一事無成的悲傷情緒表現出來。詩歌情調憂鬱,風格蒼涼悲壯,達到了劉勰所謂“情駭”的境界。

總之,劉楨的詩是“言壯”和“情駭”的結合,情志高妙,辭采優美,情調淒涼。劉楨是建安文人中僅次於曹植的著名詩人。金人元好問曾雲:“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可惜幷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論詩三十首》)他認為劉楨與曹操一樣有豪情壯語,這個評價頗為中肯。

劉楨的賦現存《大暑賦》《黎陽山賦》《魯都賦》《遂志賦》《清慮賦》《瓜賦》6篇,除《遂志賦》外,其餘均為殘篇。《魯都賦》描繪魯國曲阜宮殿的宏偉壯觀、冬天圍場狩獵的規模宏大、資源的富饒、人們生活的安居樂業等,文辭華美,鋪陳誇張,是標準的京都大賦。《大暑賦》描寫天氣的炎熱。《黎陽山賦》抒寫曹軍人才濟濟及自我的欣慰之情。《清慮賦》寫作者自己孤高不凡、高潔自許的人格。《瓜賦》寫瓜熟、瓜實、食瓜,以及瓜味、瓜色等。成就略高的是《遂志賦》。該賦清楚地表達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梢吳夷於東隅,掣叛臣乎南荊。戢干戈於內庫,我馬縶而不行。揚洪恩於無涯,聽頌聲之洋洋。四寓尊以無為,玄道穆以普將。翼俊乂於上列,退仄陋於下場。襲初服之蕪[插圖],託蓬廬以遊翔。”消滅劉備、孫權的割據勢力,實現國家統一,國君實行無為而治,臣民擁君,邊境和睦,國家長治久安,自己則功成身退,解甲歸田,過蓬廬隱居的悠閒生活。在人人盼望建功立業的建安時代,劉楨的這種思想顯得特立獨行,別具一格。該賦語言華麗,對仗工整,情調高昂,情感真切,依然符合劉楨作品“言壯”與“情駭”的特點。

劉楨的散文今存碑文1篇,箋記3篇,最受後人稱道的是箋記,“公幹箋記,麗而規益,子桓弗論,故世所共遺。若略名取實,則有美於為詩矣”(《文心雕龍·書記》)。劉楨的箋記今存《諫平原侯植書》《與曹植書》《答曹丕借廓落帶書》3篇,成就略高者為《答曹丕借廓落帶書》。“廓落帶”,古人衣袋之一。“廓落”有寬鬆之意,故“廓落帶”指寬鬆的衣帶。文章針對曹丕討還廓落帶時的一句玩笑語“物因人為貴”,“小題大做”,寫成一篇文章來:

楨聞荊山之璞,曜元后之寶;隨侯之珠,燭眾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綴侍臣之幘。此四寶者,伏朽石之下,潛汙泥之中,而揚光千載之上,發彩疇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於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貴者所御,賤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農夫先嚐其粒。恨楨所帶,無他妙飾,若實殊異,尚可納也。

文章以荊山之璞可以用來做傳國玉璽、隨侯之珠成為眾人爭相把玩的寶貝、南垠之金成為窈窕美女頭上佩戴的飾品、灰鼠尾巴上的皮毛成為皇帝侍從頭巾上的裝飾品等為例說明,荊山之璞、隨侯之珠、南垠之金、鼲貂之尾均“出身低下”卻取得了非常尊貴的地位。在此基礎上,他引申出一個嚴肅的主題,“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貴者所御,賤者所先也”,表現出氣勢凜然的傲岸性格,“辭旨巧妙皆如是,由是特為諸公子所親愛”(《典略》)。


枕月拾星


我來試試回答。建安文學最傑出的代表,當然是曹操,其他建安七子也好,包括才高有八斗之稱的曹植,雖都是詩文之人,但都比曹操差一點。

建安文學的特點主要是受樂府民歌影響,在這基礎上去抒情敘事,以四言和五言詩歌為主,短句多而簡練,詩中慷慨悲涼有氣勢,這是建安風骨所在詩文魅力。

曹操的詩《短歌行》就是建安詩文的典型代表作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小詩開頭就直抒胸懷,並借杜康有酒飲可解憂,見豪情壯志的大情懷。當你讀到小詩的結尾處,“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時,英雄氣概已經全來,在當時建安詩文之人,也只有曹操把建安文學的特點,表現的如此突出。簡練,大氣,境界均可是建安文學的經典作品。

其他建安詩文之人,從詩文水平,從思想和境界,從社會經歷上,都要比曹操差一些,曹操是建安文學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沙沙小觀園


建安文學最傑出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劉楨、阮瑀、徐幹、陳琳、應瑒)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這裡面文學成就最高的還數曹操。曹操的詩歌現存二十多首,大多是敘述他的豪情壯志的。下面就直接表現他雄心壯志,昂揚進取精神的《步出夏門行·龜雖壽》作一簡要分析:

神龜雖壽,猶有竟(終、止)時,騰蛇乘

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壯志不已。盈(長)縮(短)之期,不但在天,養頤之福,可得永年。

這首詩,表現了曹操的人生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這個自然規律是必至之常期,但人的事業心和為之實現而奮鬥的精神是無限的;自然的生命的修短非人力所能改,但自我的精神道德的修養卻是可以自求多福———立德、立功、立言以永垂清史。全詩以浩然之氣,貫穿於字裡行間,因而能突破四言的侷限性,中氣呵成,使全詩成為一個渾然的整體。這個整體便是壯心不已的詩人,自我塑造的英雄形象。至今讀其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不但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給人以自強不息,昂揚進取的精神力量。這就是作為詩人的曹操,“養頤之福”所獲得的藝術的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