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人物是哪几位?请解析他们一首诗或一篇散文?

春日之虎


刘桢(? ~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省宁阳县)人。

刘桢是汉宗室之后,其祖上难以考知。目前有资料可考的仅有刘梁,《后汉书·文苑传》和《三国志》注引《文士传》有载,然是刘桢的父亲抑或祖父,亦不得而知。

刘桢小时候在清贫的环境中长大,但非常有才华,年仅8岁就可以诵读《诗经》《论语》等。

建安初年,刘桢入许都,被曹操征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此后,刘桢随曹操参加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建安十四年(209)东征孙权的战争。建安十六年(211),刘桢任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后因平视曹丕夫人甄氏而获罪,遇赦后为小吏,建安十九年(214),任曹植临淄侯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季,中原瘟疫流行,刘桢不幸染病身亡。

刘桢诗今存13首,失题诗13首,共计26首。数量虽不多,但艺术成就很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他同时代的曹丕就曾经称赞“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又与吴质书》)。钟嵘亦高度称赞道:“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诗品上》),钟嵘在《诗品》中将刘桢归入上品,在上品十二人中排名第五位,在建安文人中仅次于曹植。关于其具体艺术成就,后人亦有所评。曹丕云:“刘桢壮而不密”(《典论·论文》),钟嵘称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凝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诗品上》),刘勰云:“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综诸家所评,刘桢诗歌的特色主要集中在“言壮”和“情骇”两个方面。所谓“言壮”指情致高远,气势强劲,艺术高超;所谓“情骇”指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刘桢的诗,最具代表性的是《赠从弟三首》: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插图]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第一首咏[插图]藻。[插图]藻生长在“磷磷”见石的清澈水中,花叶繁茂。它洁净无比,从根茎到花叶都没有半点污秽,可以做宗庙祭品。诗人勉励从弟(即堂弟)要像[插图]藻一样安居卑位,始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本性。第二首咏松。松树耸立在高山之巅,听任山谷中大风不断侵袭,岿然不动。无论风多么强劲,松树依然苍劲挺拔。不仅如此,它还能承受风霜严寒的考验,即使天寒地冻,万物凋零,青松在山岩之间,挺拔的姿态依然如故。诗人勉励从弟要像青松那样骨劲刚健,具有顶风斗寒不屈的倔强性格。第三首咏凤凰。凤凰不仅有神奇的习性,而且可以奋展巨翼、远飞九霄。诗人以此劝勉从弟要像凤凰一样志存高远,具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诗歌从低洼水中的柔弱[插图]藻,到高山之巅的挺拔松树,再到展翅飞翔的高洁凤凰,一环紧扣一环,一章胜过一章,具有一股摧人向上的力量,使感情得到净化与升华。对偶句式,以及“一何”“岂”等语气词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一气呵成、波澜壮阔的气势。谆谆劝告,其真挚之情溢于言表。此外,如《失题诗》中咏“素木”“女萝”“青雀”等,都与《赠从弟三首》一样,具有“言壮”和“情骇”的特点。

《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与《赠从弟三首》一样,亦是赠答诗,风格略有不同:

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众宾会广坐,明镫熺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大康。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自夏涉玄冬,弥旷十余旬。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所亲一何笃,步趾慰我身。清谈同日夕,情眄叙忧勤。便复为别辞,游车归西邻。素叶随风起,广路扬埃尘。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追问何时会,要我以阳春。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明灯曜闺中,清风凄已寒。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四节相推斥,岁月忽欲殚。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明月照缇幕,华灯散炎辉。赋诗连篇章,极夜不知归。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小臣信顽卤,僶俛安能追!

这组诗用以表达对曹丕的知遇之恩及感激之情。诗中不乏“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等豪情壮语,但更多的是弥漫着浓郁的悲凉气息。诗中既有“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清风凄已寒。白露涂前庭”“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凄惨的秋景描写,又有“余婴沉痼疾,窜身清漳滨”的悲惨处境,亦有“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的凄凉心境,情景交融,把诗人自身胸怀大志,然年纪已大仍一事无成的悲伤情绪表现出来。诗歌情调忧郁,风格苍凉悲壮,达到了刘勰所谓“情骇”的境界。

总之,刘桢的诗是“言壮”和“情骇”的结合,情志高妙,辞采优美,情调凄凉。刘桢是建安文人中仅次于曹植的著名诗人。金人元好问曾云:“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论诗三十首》)他认为刘桢与曹操一样有豪情壮语,这个评价颇为中肯。

刘桢的赋现存《大暑赋》《黎阳山赋》《鲁都赋》《遂志赋》《清虑赋》《瓜赋》6篇,除《遂志赋》外,其余均为残篇。《鲁都赋》描绘鲁国曲阜宫殿的宏伟壮观、冬天围场狩猎的规模宏大、资源的富饶、人们生活的安居乐业等,文辞华美,铺陈夸张,是标准的京都大赋。《大暑赋》描写天气的炎热。《黎阳山赋》抒写曹军人才济济及自我的欣慰之情。《清虑赋》写作者自己孤高不凡、高洁自许的人格。《瓜赋》写瓜熟、瓜实、食瓜,以及瓜味、瓜色等。成就略高的是《遂志赋》。该赋清楚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理想:“梢吴夷于东隅,掣叛臣乎南荆。戢干戈于内库,我马絷而不行。扬洪恩于无涯,听颂声之洋洋。四寓尊以无为,玄道穆以普将。翼俊乂于上列,退仄陋于下场。袭初服之芜[插图],托蓬庐以游翔。”消灭刘备、孙权的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国君实行无为而治,臣民拥君,边境和睦,国家长治久安,自己则功成身退,解甲归田,过蓬庐隐居的悠闲生活。在人人盼望建功立业的建安时代,刘桢的这种思想显得特立独行,别具一格。该赋语言华丽,对仗工整,情调高昂,情感真切,依然符合刘桢作品“言壮”与“情骇”的特点。

刘桢的散文今存碑文1篇,笺记3篇,最受后人称道的是笺记,“公干笺记,丽而规益,子桓弗论,故世所共遗。若略名取实,则有美于为诗矣”(《文心雕龙·书记》)。刘桢的笺记今存《谏平原侯植书》《与曹植书》《答曹丕借廓落带书》3篇,成就略高者为《答曹丕借廓落带书》。“廓落带”,古人衣袋之一。“廓落”有宽松之意,故“廓落带”指宽松的衣带。文章针对曹丕讨还廓落带时的一句玩笑语“物因人为贵”,“小题大做”,写成一篇文章来:

桢闻荆山之璞,曜元后之宝;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帻。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汙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若实殊异,尚可纳也。

文章以荆山之璞可以用来做传国玉玺、随侯之珠成为众人争相把玩的宝贝、南垠之金成为窈窕美女头上佩戴的饰品、灰鼠尾巴上的皮毛成为皇帝侍从头巾上的装饰品等为例说明,荆山之璞、随侯之珠、南垠之金、鼲貂之尾均“出身低下”却取得了非常尊贵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他引申出一个严肃的主题,“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表现出气势凛然的傲岸性格,“辞旨巧妙皆如是,由是特为诸公子所亲爱”(《典略》)。


枕月拾星


我来试试回答。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当然是曹操,其他建安七子也好,包括才高有八斗之称的曹植,虽都是诗文之人,但都比曹操差一点。

建安文学的特点主要是受乐府民歌影响,在这基础上去抒情叙事,以四言和五言诗歌为主,短句多而简练,诗中慷慨悲凉有气势,这是建安风骨所在诗文魅力。

曹操的诗《短歌行》就是建安诗文的典型代表作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小诗开头就直抒胸怀,并借杜康有酒饮可解忧,见豪情壮志的大情怀。当你读到小诗的结尾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英雄气概已经全来,在当时建安诗文之人,也只有曹操把建安文学的特点,表现的如此突出。简练,大气,境界均可是建安文学的经典作品。

其他建安诗文之人,从诗文水平,从思想和境界,从社会经历上,都要比曹操差一些,曹操是建安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沙沙小观园


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玚)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这里面文学成就最高的还数曹操。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多是叙述他的豪情壮志的。下面就直接表现他雄心壮志,昂扬进取精神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作一简要分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终、止)时,腾蛇乘

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志不已。盈(长)缩(短)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的人生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个自然规律是必至之常期,但人的事业心和为之实现而奋斗的精神是无限的;自然的生命的修短非人力所能改,但自我的精神道德的修养却是可以自求多福———立德、立功、立言以永垂清史。全诗以浩然之气,贯穿于字里行间,因而能突破四言的局限性,中气呵成,使全诗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这个整体便是壮心不已的诗人,自我塑造的英雄形象。至今读其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自强不息,昂扬进取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作为诗人的曹操,“养颐之福”所获得的艺术的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