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4月16日電題:打造新“引擎” 崛起新高地——重慶發揮“三個作用”開闢發展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李勇、張桂林、趙宇飛、韓振
↑這是2019年4月7日拍攝的重慶城市風光。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發力,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渝新歐)持續升級,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生態效益凸顯……
近年來,重慶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引領西部地區協同發展;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推動“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拓展綠色發展路徑,不斷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打造西部發展的新“引擎”
↑4月12日,“川渝貴”省際環線高鐵重慶首發列車在重慶西站等候旅客上車。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今年3月,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標誌著這個今年初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戰略按下“啟動鍵”。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重慶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使命。
↑4月12日,旅客準備登上“川渝貴”省際環線動車組重慶首發列車。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以前,地處成渝中間地帶的榮昌高新區招商引資非常困難,現在不少企業為兼顧成渝兩大市場爭相落戶。”重慶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
周邊省份也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月10日起,重慶、成都、貴陽開行環形高鐵。
↑3月3日,位於重慶高新區的臺晶(重慶)電子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晶振封裝無塵車間內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2019年10月,在重慶,西部12省區市以及海南省等,共同簽署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框架協議。
從最早由重慶發起,到西部省區市全覆蓋,陸海新通道帶動著西部地區走向世界,目的地已覆蓋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個港口。
↑這是3月24日翻拍的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規劃圖。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關鍵。重慶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智能產業“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日益壯大……
2019年重慶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長近15%,“智造重鎮”加快崛起,輻射帶動作用顯現。
共繪“一帶一路”的“工筆畫”
↑4月3日,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首發專列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新華社記者唐奕攝
4月3日,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從重慶團結村站緩緩駛出,為疏運國際郵件開闢出新通道。
9年前,我國第一條中歐班列線路“渝新歐”在此首發,此後,重慶在共建“一帶一路”中一馬當先:率先迎來中歐班列回程班列、率先打通西部陸海新通道……
↑4月3日,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首發專列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2019年7月,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第52屆會議通過了中國政府提交的“關於就解決鐵路運單不具備物權憑證屬性帶來的相關問題開展工作的建議”。其背後,是重慶對“陸上國際貿易規則”的不懈探索。
一直以來,海運提貨單可作為融資押匯的信用憑證,但在國際鐵路運輸中卻無法實現。2017年12月,重慶開出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並將其廣泛應用於中歐班列等陸上國際貿易活動中。
↑4月3日,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首發專列在重慶團結村站等待發車。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近年來,“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繼續在重慶落地開花。截至今年3月底,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已累計簽約204個項目,總金額逾300億美元。
上海合作組織地方領導人會晤、“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等一批國際會議、展會相繼在渝舉行。
↑選手參加“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精細木工項目比賽(2019年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依託機制創新和獨特區位,重慶帶動眾多內陸省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大拓展了我國經濟版圖的戰略縱深。”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貿易和投資研究室主任王海峰說。
擔起綠色發展的“上游責任”
重慶廣陽島,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一度被規劃超過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開發量。如今,新定位是“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
↑這是3月6日拍攝的重慶廣陽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廣陽島之變,背後是重慶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重慶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慶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明確全域產業禁投清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對總長約394公里的岸線進行治理提升。
↑這是4月8日拍攝的重慶黔江小南海風景區春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2019年重慶森林覆蓋率達到50.1%;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6天。
三峽庫區重鎮萬州,關閉一批重化工、電鍍、造紙等汙染產業,拒絕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投資項目50多億元,綠色照明、智能裝備等重點產業正加速崛起。
↑這是2019年4月5日拍攝的夜幕下的重慶朝天門碼頭一帶風光。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曾是全國產煤百強縣的奉節縣,關煤礦、開“文礦”,深挖千年詩詞文化積澱,打造文旅融合風景線,擦亮了“中華詩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