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賈府系金陵四大家族之一,鐘鳴鼎食之家,富貴至極。亦是書香門第,賈府四春每人都有一個十分高雅的特長,依次是琴棋書畫。尤其是元春擅長彈琴,連丫鬟的名字都叫做抱琴,書中說她是因為“賢孝才德”被選入宮,又一步步加封為貴妃娘娘的,我認為她彈琴的技能也一定給她加分不少。

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元春

賈府之中除了元春擅長彈琴,其他的姑娘們包括寶玉也都會彈琴,只不過書中描寫彈琴的情節非常少,只是在第二十三回中說過寶玉搬進大觀園中居住和姐妹們每日彈琴下棋,吟詩作畫,日子過得非常悠閒而已。再有就是從側面描寫寶玉和黛玉的屋子裡都有琴,寶玉的琴是掛在牆上,借劉姥姥之眼描寫;黛玉的琴是擺放在琴桌上,借雪雁之口描寫。不管是日常消遣也好,用作裝飾也罷,說明有錢人家都是十分注重這些高雅藝術的薰陶和培養。

除此之外,整部書整個賈府也有很多處情節都描寫過這些琴簫笛笙的樂曲之聲。紅樓夢滿篇皆是伏筆,隨處可見線索,這些樂曲之聲應該也不是白白寫出來的,也對應著賈府的命運。按照時間順序,我給這些琴笛之聲分為靡靡之音、弦外之音、曲終人散三個階段,預示著賈家由鼎盛走向滅亡的必然結局。

第一階段:靡靡之音

靡靡之音指的是讓人頹廢的,讓人萎靡不振的聲音,情歌王后鄧麗君的歌一度被人稱為靡靡之音。因為那個時代的國人剛剛艱苦奮鬥出了一些成就,最需要的不是這種讓人想入非非的歌聲,而是鬥志昂揚、催人奮進的戰鬥歌曲。靡靡之音很容易讓年輕人失去鬥志,安於現狀。紅樓夢中前五十四回中的樂曲基本上都屬於此範疇。

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元春省親

賈府一開始尤其是元妃省親之時還處於“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世,但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賈府眾人只懂得享樂,不懂得為將來謀劃,整日沉醉於靡靡之音,才有了後來的大廈傾覆。

在書中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之時,警幻仙姑就曾經命歌姬以“紅樓夢”十二支曲演奏給賈寶玉聽,也就是金陵十二釵的判曲,揭示著賈府十二個女子的悲慘命運。這是書中首次明確描寫的樂曲,歌詞寫得非常詳細,曲調也十分婉轉動聽。

寶玉聽了此曲,散漫無稽,不見得好處,但其聲韻悽惋,竟能銷魂醉魄。

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警幻仙子

如果說警幻仙子的十二曲紅樓夢是一道開胃前菜,那麼賈府從姑蘇買來的十二個小戲子就是精心烹製的主菜。有錢人家過年過節請堂會,賈府直接把堂會買到家裡。在第十八回中賈府買了十二個女孩子安置在梨香院教演學戲,這十二個小戲子平時什麼都不用幹,只管唱戲,重大節日隨傳隨唱。

  • 十二個戲子唱戲在書中也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給書中人物性格增色

在第二十三回中,黛玉葬花之後偶然聽到梨香院中“笛韻悠揚,歌聲婉轉”,原來是那十二個小戲子在演習戲文,林黛玉和賈寶玉相愛卻總是相互猜忌,又想到自己的命運多舛,本有傷感之心,此時只聽得如痴如醉,淚流滿面。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這段戲文選自湯顯祖《牡丹亭》中《皂羅袍》一段,寫的是杜麗娘瀏覽自家的後花園,發現園內萬紫千紅遍地,卻總與殘垣斷壁相伴,感嘆美景無人欣賞,美好時光空自流逝,表達自己青春流逝,無可奈何的惋惜。這段戲文用在黛玉身上也非常合適,黛玉雖然沒有看過這出戏,但是被其中的戲文深深地吸引,對照葬花吟中的“花落人亡兩不知”,再結合自己的身世,

體現出了黛玉對命運的傷懷悲嘆之情

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黛玉葬花

  • 第二個作用是透露賈府奢靡無度的生活。
  • 在第四十一回,賈母請劉姥姥逛大觀園,喝酒吃飯的時候也要配上音樂,不僅眾人聽了後心曠神怡,連劉姥姥都聽得手舞足蹈。

    不一時,只聽得簫管悠揚,笙笛併發。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自然使人神怡心曠。

    第五十四回中,榮國府元宵佳節大擺宴席,賈母不聽說書先生的腐舊琵琶書,卻要聽芳官、文官只用琴簫合奏的“尋夢”“下書”,連見多識廣的薛姨媽都直說聽了這麼多戲,從沒有見過只用簫管的。

    少不得弄個新樣兒的.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提琴合蕭管,笙笛一概不用。

    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劉姥姥逛大觀園

    這些描寫除了說明賈母是一個超級會享受的人,更體現了賈府平時奢靡無比的生活。

    正是這種無憂無慮、掩耳盜鈴的生活麻痺了他們的神經,也加速了賈府的毀滅。書中最開始時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按照他的說法“外面架子雖未甚倒,內囊也盡上來了”,前五十四回賈府還勉強處於繁盛之期,但是賈府中人不懂得未雨綢繆,只一味地貪圖享樂,導致最終的滅亡,所以這個時期的樂曲可以稱為靡靡之音。

    第二階段:弦外之音

    《紅樓夢》有一百二十回和一百零八回之說,我比較傾向於一百零八回,因為從第五十五回,也就是全書的一半開始,賈府開始走下坡路。王熙鳳病倒,十二小戲子解散,抄檢大觀園,攆晴雯死司棋等一系列事件連到一起,體現出賈府風雨欲來、搖搖欲墜的態勢。

    第六十三回群芳開夜宴中,薛寶釵得了“豔冠群芳”的籤後,寶玉叫芳官唱了一出《賞花時》,這賞花時還是出自湯顯祖的《邯鄲記》。

    翠鳳翎毛扎帚叉,閒為仙人掃落花。你看那風起玉塵砂,猛可的那一層雲下,抵多少門外即天涯!你再休要劍斬黃龍一線兒差,再休向東老貧窮賣酒家。你與俺眼向雲霞。洞賓呵,你得了人可便早些兒回話,若遲呵,錯叫人留恨碧桃花。

    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怡紅夜宴

    這是書中很少見地引用全段曲詞的段落,看來作者除了非常喜歡戲劇之祖湯顯祖之外,一定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這段戲文寫的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要在凡間度一個人去天門替荷仙姑掃花,他在河北邯鄲遇到了盧生,就讓他做了一場黃粱美夢之後,帶他去天庭掃花。這段戲文的弦外之音是不是在說薛寶釵的“金玉良緣”不過是自欺欺人空“留恨”,甚至賈府之中的所有榮華富貴都是一場黃粱美夢呢?

    如果說《賞花時》體現的弦外之音還有些牽強、有些隱晦的話,在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中的弦外之音可是相當地明顯了。八月十五中秋夜,賈珍帶領妻妾吃酒賞月,本來吹簫唱曲一片陶醉氣氛。可是忽如其來的一聲長嘆,令人毛骨悚然,酒都醒了大半。而且這長嘆聲又偏偏來自祠堂之側,這是不是祖宗顯靈,對子孫無德,在大家族將要沒落的時候還在飲酒作樂的感嘆呢?

    還是這回和第七十六回,賈母也擺宴賞中秋之月,賈母因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便令人遠遠地在桂花樹下吹笛。有沒有似曾相識的畫面?四十一回劉姥姥逛大觀園時賈母也是要聽遠處的吹簫弄笛之聲,可同樣是吹笛,四十一回中的笛聲和這回的笛聲,不可同日而語。前一個讓人聽了心曠神怡,而這一回的笛聲悲怨讓人聽了倍感淒涼,連賈母都不禁墮下淚來。這與前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文體現的是賈府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這裡體現了賈府即將沒落,而作為一家之長的賈母無力迴天,只能心有不甘地強顏歡笑罷了。

    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中秋夜宴

    而且不僅如此,在席間賈赦和賈政說的兩個笑話,也很有意味。賈政講的怕老婆的笑話弦外之意是諷刺賈璉怕王熙鳳,而賈赦講的針灸針心的笑話弦外之意是嗔怪賈母偏心。本來挺和諧的一場中秋家宴,卻處處隱藏著明槍暗箭,賈母也無可奈何只能一笑而過。當賈府眾人已經開始互相攻擊,甚至明目張膽地抄檢大觀園時,離最終的家族破敗已經不遠矣。

    第三階段:曲終人散

    聽夠了靡靡之音,又體會了弦外之意,最後的結局免不了曲終人散。雖然紅樓未完,但是賈府大廈傾覆已成定局,大觀園眾姐妹再不情願也難免有解散的那一天。到時候“琴簫笛笙總不見,曲終人散終有時”,再也聽不到美妙的樂曲之聲,餘者只有傷感悲嘆。前八十回已經開始死又副冊上的人物晴雯,八十回以後應該會陸續死副冊和正冊中的人物了。最起碼香菱和迎春已經有了徵兆,一個“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一個“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紅樓夢中樂曲的三個階段,從靡靡之音到弦外之音,再到曲終人散

    迎春出嫁

    曾經的榮華富貴終究不過是一場夢,再美好的春花秋月也抵擋不住嚴冬的侵蝕,賈府的繁華也不過幾年的光景,瞬息即逝。樂極生悲,盛宴必散才是永恆的真理。賈府的沒落始於自身的腐敗,等到元春失勢甚至死亡之日也就是賈府徹底傾覆之時。到時候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樹倒猢猻散,誰也顧不上誰。千紅一哭,萬豔同悲,註定要曲終人散,賈府乃至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車輪也註定駛向滅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我是流浪歌手黃老邪,歡迎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