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鑼聽聲,聽話聽音

俗話說“聽鑼聽聲,聽話聽音”,這個“音”不是指口音,指的是弦外之音,意思是聽別人說話,要明白其言外之意。當然,對於那些空話,大話,即使天花亂墜,也要保持理智,絕不可輕信。在談話時抓住機會提問,通過有效詰難,就可以深入瞭解對方實情。輪到自己說話,則要簡潔有力。

聽鑼聽聲,聽話聽音

戰國時,齊國田嬰為了發展家族勢力,準備在他的封地薛大建城池,這樣做就遠離了齊國朝廷,不利於國家利益,也不利於個人發展。因此,他手下的門客紛紛勸阻。田嬰於是下令:“妨來勸阻者,一律不要通報。”這時,有一個人冒險前來,讓下人通報:“我只有三個字多一個字,願受烹煮之刑。”這引發了田嬰的好奇心,於是接見了他。拜見完畢,那人說:“海大魚!”然後掉頭就走。田嬰忙說:“且留下,把話說完!”那人說:“我可不敢拿性命當兒戲!”田嬰說:“不礙事,請講。”

那人說:“你沒聽說過海里的大魚嗎?漁網釣鉤對它無能為力,一旦離開了大海,螻蟻也能隨意擺弄它。以此相比,齊國就像殿下的‘水’如果永遠擁有齊國,要薛地有什麼用呢?如果失去了齊國,即使將薛地的城牆築得跟天一樣高也沒什麼用。”田嬰聽了稱讚說:“對。”於是停止了在薛地築城的工程。

那個齊人為了勾起田嬰的好奇心,讓他傾聽自己的言論,用充滿懸念的言語誘惑他,用“海大魚”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表達了“龍游淺灘遭蝦戲”的意思,使田嬰意識到自己思慮不周,犯了錯誤。

現實生活中,有人說話很直接,有人說話很委婉。雖然無所謂對錯,但有時太直接的話,會讓人覺得不便,或抹不開面子。為了起到好的效果,就要使用一些隱語。不過,使用這種方式,一定要確保對方能夠聽明白,否則就是白費心思。

聽鑼聽聲,聽話聽音

看一個人是善是惡,要看眼神;看一個人是智是愚,要觀言行。在與人的交談中,適當運用比喻,或加上一段長長的議論,就會把握談話的主動權。出色的言語表達,可以使人內心感動;善於說話的人會獲得更多的機會。當對方行跡未顯,或不太瞭解時,不妨採取圓通的方式,使其漸漸失去戒心,脫去外殼。有了充分了解再用既定的原則阿里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