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孩子成長的痛,映襯了千萬個家庭教育的悲哀

郭敬明在《小時代》中說:我不知道什麼叫年少輕狂,我只知道勝者為王。

從前我也一直以為青春應該很美好,是朝氣蓬勃,是熱情洋溢,是年少輕狂,是意氣風發;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很多人的青春都會在平安喜樂中度過。

但對有的人來說,青春卻是被戴上銬鏈的枷鎖,他們越努力的掙扎,越渴望掙脫,反而越容易受傷,沒有勝者為王,有的只有命運流轉。

《少年的你》自從上映以來,收到的好評不斷,劇中的每個角色都關聯的恰到好處,從多個角度詮釋了這場校園霸凌,沒有一個人洗脫得了責任,這場會痛的青春,也沒有一個人是贏家。

《少年的你》:孩子成長的痛,映襯了千萬個家庭教育的悲哀

陳念

忍一時沒有風平浪靜,退一步也沒有海闊天空。過度的忍讓,就是對霸凌者無底線的縱容。

不可否認的是:陳念是懦弱的,無論是胡小蝶被霸凌的時候,還是輪到她自己被霸凌的時候。但是她也不是完全懦弱的,她也會反擊。

電影中在體院館被同學用排球砸的情節裡,她是有將排球打回去的,但是她知道,她越是反擊,霸凌者們就越是變本加厲,所以乾脆忍了下來。

因為她實在是不敢拿自己的未來去試錯,她錯不起,因為她還要去北京,要出人頭地,要離開這個噁心黑暗的地方。

《少年的你》:孩子成長的痛,映襯了千萬個家庭教育的悲哀

但凡有一步踏錯了,她的希望就會破碎,所以後來即使她們打她、煎她頭髮、撕她衣服、拍她照片,她都統統照單全收。

她什麼都懂,但是就是不懂得凡事有度。過度的忍讓,就是對霸凌者的默許,就是對她們無底線的縱容。

小北

自已本就是身陷泥沼的人,卻固執的想要幫她贏一次,最後只能兩個人一起下沉。是救贖,也是沉淪。

陳念這輩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應該就是無意間撥打了110,救了這個滿身泥濘的少年,一次救贖,換一世守護。然而少年艱澀的處境也很難堪,從默默在背後守護,到甘心替陳念頂罪,只為了給她一個光明乾淨的未來。

少年或許懂愛,卻看不清未來。劇中的女警官問過鄭警官一句話:“他為什麼會替她頂罪呢?”鄭警官的回答是:“你不會,我不會,但是他會,因為他現在還是少年。”

《少年的你》:孩子成長的痛,映襯了千萬個家庭教育的悲哀

少年的心思澄明,還沒有見識過成年世界的殘酷與自私,甘願用自己的一生賭一個人的未來,他說:“只要你贏了,我就不算輸。”但遺憾的是,他們兩個誰也沒有贏。

魏萊

生在“高枝兒”上的人,永遠不會懂被漚在泥沼裡的感受。

魏萊家境優渥,她的起點,也許就是陳念小北這類人摸爬滾打一輩子想到達的終點,但有的時候,外表越是光鮮,內裡就越是腐朽。

從上一位霸凌者不堪重負跳樓而亡,到把陳念從樓梯上推下去,她的眼底見不到一絲憐憫,因為她生下來就是踩在高枝兒上的人。

她的母親表面上看上去是個知識分子的形象,知性,溫柔,但最引人注意的一點卻是她對他人生命的藐視以及冷漠。

《少年的你》:孩子成長的痛,映襯了千萬個家庭教育的悲哀

面對自己的女兒是校園霸凌的罪魁禍首這一事實,她甚至覺得這沒什麼,無所謂,甚至是把這種霸凌的行為稱之為“玩”。

犯了錯,即使是鬧出人命來,也會有家人在背後為自己開脫,撐腰,甚至還因此露出沾沾自喜的表情,或許這也是魏萊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失敗所導致的。

魏萊父母

扭曲的教育,造就了孩子扭曲的心理。

魏萊家裡擺滿了從小到大獲得的獎盃獎狀,因為自己一次沒考好,父親就整整一年一句話都不跟她講,可見那滿屋子的獎項,都是重壓之下逼出來的。這樣只關注成績,不注重心理的扭曲式教育,註定是失敗的。

影片中在老警察在酒館吃飯時講到的案例,一個男孩在廁所裡被同學活活打死了,而那些打人的學生說,他們在這之前,真的不知道人是能這樣被活活打死的。

《少年的你》:孩子成長的痛,映襯了千萬個家庭教育的悲哀

因為家庭教育缺失而導致的成長漏洞,最後為之買單的,卻是無辜失去生命的少年。

陳念母親

她一路扯著陳唸的手狂奔,卻忘了被扯住的手也會脫臼。

陳唸的母親是個賣假面膜的騙子,這也是陳念被迫成為下一個被霸凌者的原因之一。身為一個小孩子的家長,有時候扮演的並不僅僅是撫養著的角色,還是一個榜樣,生活很難,但這不應該是失去做人底線的藉口。

但是陳念這個“母親”的角色真的很難界定。說她不合格吧,她每天都在跟陳念聯繫,鼓勵她,讓她好好學習,從校門走出去,跟她一起到北京過好日子;

說她合格吧,她顯然不是,拋下一切,扔掉陳念一個人在老家忍受催債者的騷擾、謾罵,甚至連陳念被霸凌都不知道。

《少年的你》:孩子成長的痛,映襯了千萬個家庭教育的悲哀

她給了陳念一個對美好未來的期待,然後用“逃離現狀”的理由在不斷的鞭策她,拉著她的胳膊在通往未來的這條路上狂奔,但就是沒有注意到這個過程中,為了美好的生活,再苦再疼她都在忍。

這場霸凌最後終於歸於平靜,陳念和小北雖然都沒能逃脫法律的懲罰,但好在他們都迎來了內心的平靜。

這場青春實在是太讓人心痛了。除了男女主角所承受的痛苦以外,還有家庭教育失敗的悲哀,我想這也是這種題材電影會走到更多觀眾面前的原因:在關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心靈的關注甚至應該遠超所有,這才應該是教育的初衷和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