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孩子成长的痛,映衬了千万个家庭教育的悲哀

郭敬明在《小时代》中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年少轻狂,我只知道胜者为王。

从前我也一直以为青春应该很美好,是朝气蓬勃,是热情洋溢,是年少轻狂,是意气风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很多人的青春都会在平安喜乐中度过。

但对有的人来说,青春却是被戴上铐链的枷锁,他们越努力的挣扎,越渴望挣脱,反而越容易受伤,没有胜者为王,有的只有命运流转。

《少年的你》自从上映以来,收到的好评不断,剧中的每个角色都关联的恰到好处,从多个角度诠释了这场校园霸凌,没有一个人洗脱得了责任,这场会痛的青春,也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少年的你》:孩子成长的痛,映衬了千万个家庭教育的悲哀

陈念

忍一时没有风平浪静,退一步也没有海阔天空。过度的忍让,就是对霸凌者无底线的纵容。

不可否认的是:陈念是懦弱的,无论是胡小蝶被霸凌的时候,还是轮到她自己被霸凌的时候。但是她也不是完全懦弱的,她也会反击。

电影中在体院馆被同学用排球砸的情节里,她是有将排球打回去的,但是她知道,她越是反击,霸凌者们就越是变本加厉,所以干脆忍了下来。

因为她实在是不敢拿自己的未来去试错,她错不起,因为她还要去北京,要出人头地,要离开这个恶心黑暗的地方。

《少年的你》:孩子成长的痛,映衬了千万个家庭教育的悲哀

但凡有一步踏错了,她的希望就会破碎,所以后来即使她们打她、煎她头发、撕她衣服、拍她照片,她都统统照单全收。

她什么都懂,但是就是不懂得凡事有度。过度的忍让,就是对霸凌者的默许,就是对她们无底线的纵容。

小北

自已本就是身陷泥沼的人,却固执的想要帮她赢一次,最后只能两个人一起下沉。是救赎,也是沉沦。

陈念这辈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应该就是无意间拨打了110,救了这个满身泥泞的少年,一次救赎,换一世守护。然而少年艰涩的处境也很难堪,从默默在背后守护,到甘心替陈念顶罪,只为了给她一个光明干净的未来。

少年或许懂爱,却看不清未来。剧中的女警官问过郑警官一句话:“他为什么会替她顶罪呢?”郑警官的回答是:“你不会,我不会,但是他会,因为他现在还是少年。”

《少年的你》:孩子成长的痛,映衬了千万个家庭教育的悲哀

少年的心思澄明,还没有见识过成年世界的残酷与自私,甘愿用自己的一生赌一个人的未来,他说:“只要你赢了,我就不算输。”但遗憾的是,他们两个谁也没有赢。

魏莱

生在“高枝儿”上的人,永远不会懂被沤在泥沼里的感受。

魏莱家境优渥,她的起点,也许就是陈念小北这类人摸爬滚打一辈子想到达的终点,但有的时候,外表越是光鲜,内里就越是腐朽。

从上一位霸凌者不堪重负跳楼而亡,到把陈念从楼梯上推下去,她的眼底见不到一丝怜悯,因为她生下来就是踩在高枝儿上的人。

她的母亲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知识分子的形象,知性,温柔,但最引人注意的一点却是她对他人生命的藐视以及冷漠。

《少年的你》:孩子成长的痛,映衬了千万个家庭教育的悲哀

面对自己的女儿是校园霸凌的罪魁祸首这一事实,她甚至觉得这没什么,无所谓,甚至是把这种霸凌的行为称之为“玩”。

犯了错,即使是闹出人命来,也会有家人在背后为自己开脱,撑腰,甚至还因此露出沾沾自喜的表情,或许这也是魏莱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失败所导致的。

魏莱父母

扭曲的教育,造就了孩子扭曲的心理。

魏莱家里摆满了从小到大获得的奖杯奖状,因为自己一次没考好,父亲就整整一年一句话都不跟她讲,可见那满屋子的奖项,都是重压之下逼出来的。这样只关注成绩,不注重心理的扭曲式教育,注定是失败的。

影片中在老警察在酒馆吃饭时讲到的案例,一个男孩在厕所里被同学活活打死了,而那些打人的学生说,他们在这之前,真的不知道人是能这样被活活打死的。

《少年的你》:孩子成长的痛,映衬了千万个家庭教育的悲哀

因为家庭教育缺失而导致的成长漏洞,最后为之买单的,却是无辜失去生命的少年。

陈念母亲

她一路扯着陈念的手狂奔,却忘了被扯住的手也会脱臼。

陈念的母亲是个卖假面膜的骗子,这也是陈念被迫成为下一个被霸凌者的原因之一。身为一个小孩子的家长,有时候扮演的并不仅仅是抚养着的角色,还是一个榜样,生活很难,但这不应该是失去做人底线的借口。

但是陈念这个“母亲”的角色真的很难界定。说她不合格吧,她每天都在跟陈念联系,鼓励她,让她好好学习,从校门走出去,跟她一起到北京过好日子;

说她合格吧,她显然不是,抛下一切,扔掉陈念一个人在老家忍受催债者的骚扰、谩骂,甚至连陈念被霸凌都不知道。

《少年的你》:孩子成长的痛,映衬了千万个家庭教育的悲哀

她给了陈念一个对美好未来的期待,然后用“逃离现状”的理由在不断的鞭策她,拉着她的胳膊在通往未来的这条路上狂奔,但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个过程中,为了美好的生活,再苦再疼她都在忍。

这场霸凌最后终于归于平静,陈念和小北虽然都没能逃脱法律的惩罚,但好在他们都迎来了内心的平静。

这场青春实在是太让人心痛了。除了男女主角所承受的痛苦以外,还有家庭教育失败的悲哀,我想这也是这种题材电影会走到更多观众面前的原因: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心灵的关注甚至应该远超所有,这才应该是教育的初衷和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