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證監會聲明直指中概股信披風險,赴美上市熱潮面臨降溫?

美證監會聲明直指中概股信披風險,赴美上市熱潮面臨降溫?

文/小白

編輯/初九

4月24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有知情人士稱,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與中國證監會就聯合調查瑞幸造假進行溝通,處罰力度或超市場想象。

如果說上述消息針對的是瑞幸一家美股上市公司,那麼下面SEC官網上的這條聲明將牽動所有在美上市中概念股的神經:4月22日,SEC主席等5位官員在官網發佈聲明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某些新興市場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無法獲取審計底稿等問題,存在重大投資風險,提醒投資人關注投資“中國概念股”的巨大風險。

在多家中概念股遭做空的當下,SEC向投資者發佈這樣一條“警告”,美國匯盛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並稱下一步可能有更多中概念股公司會被調查。

有分析人士指出,接下來已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遭遇類似的“做空”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畢竟對於做空機構來說,全球疫情背景下當前是一個比較好的出手時間。也有投資人猜測SEC下一步可能會出臺針對“中國概念股”的嚴厲監控政策,這意味著國內公司的赴美上市難度也將進一步加大。曾經火熱的赴美上市熱潮可能就此畫上“暫停鍵”。

SEC官網重磅聲明指向中概念股


美國當地時間4月21號, 美國證監會(SEC)官方網站發佈一份重磅聲明《新興市場投資需要大量披露財務報告和其它風險;補救措施有限》,指出新興市場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無法獲取審計底稿等問題,存在重大投資風險,提醒投資人謹慎投資。雖然文中沒有指明聲明對象是中國的上市公司,但“中國”在文中被多次列舉提及。

比如,聲明中提到,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無法檢查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稱“PCAOB缺少檢查在本委員會註冊的中國會計公司的渠道,投資者和金融專業人士應當考慮相關潛在風險。”並建議股票發行人應當清晰披露因此導致的重大風險。在進行質量審計時,審計機構應當採取恰當的質量控制措施。


美證監會聲明直指中概股信披風險,赴美上市熱潮面臨降溫?

此外,聲明指出美國監管部門在新興市場採取行動的能力可能受限。因為在許多新興市場(包括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由於司法管轄區域等因素,SEC、司法部和其他監管部門在新興市場中追究不良行為者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包括欺詐行為。例如,在中國,獲取調查或訴訟所需信息面臨著法律及其他重大障礙。股票發行人應當清晰披露相關重大風險。


聲明還提示,一旦發生風險,新興市場股票持有人可獲得的實質性救濟措施匱乏,在美國慣用的證券法規集體訴訟、欺詐索賠等手段,通常很難或不可能得到落實。在外國追溯資金也存在法律或其他障礙。金融專業人員在制定或建議投資決策時應考慮這些風險。

儘管聲明稱並非“試圖限制對新興市場投資”,在結語時,聲明強調投資者、基金、金融專業人士和指數提供者必須認真考慮與在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和第二大經濟體)的投資相關的問題,風險和不確定性。


這份聲明的簽署人共五人,分別為SEC主席Jay Clayton,PCAOB主席William D.Duhnke Ⅲ,SEC總會計師Sagar Teotia,SEC公司財務部總監William Hinman,SEC投資管理部總監Dalia Blass,均來自美國證交會的最高管理層。


隨後,4月23日SEC主席Jay Clayton在接受福克斯電視臺採訪時,再次表示美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的上市公司進行了過度投資,而這類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嚴重的不透明問題。“當你看到新興市場發行者披露信息時,它雖然看起來就像是美國本土發行者的報告,但這不是同一類投資。”他直言風險是不同的,且難以察覺。


對此,金融專家、紐約大學華裔教授陳凱豐發佈微博評論稱上述聲明為“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家如果嗅覺靈敏,可以想象這個屬於提前警告,下一步可能很多中概股會被調查,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美證監會聲明直指中概股信披風險,赴美上市熱潮面臨降溫?

中概念股為何頻繁被做空機構盯上


結合SEC與中國證監會就聯合調查瑞幸造假進行溝通的消息來看,上述聲明或與瑞幸咖啡被渾水做空實錘事件有關。實際上,近年來美股做空機構對中概念股一直是虎視眈眈。

所謂“中國概念股”,即選擇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但主要業務仍保留在中國的公司。近些年來,新浪網、攜程、阿里巴巴等公司登陸美股,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收穫鉅額融資。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大門也就此打開。

數據顯示,2010年前後,中概股掀起第一輪赴美上市潮,2010年當年就有43家公司在美國上市。2015年至2019年這5年間,共有113家公司爭相赴美上市。

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為概念性較強的互聯網公司、初創型科技公司。“這些公司並非不願意在A股上市,而是無法達到國內的上市條件”,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的上市融資條件比較苛刻,審批週期也較長,而這些概念股公司公司在商業模式上往往有一個共同點,即公司在發展初期為擴張市場或前期投入大,基本處於“燒錢”狀態,難以達到國內上市的盈利要求。相比之下,虧損公司在美股上市的現象較普遍,美股的上市要求也較低。在美上市能夠使企業儘快融到資金。

新金融深度注意到,隨著近年來中國互聯網金融產業興起,2015年以來在美上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達到了15家。

其中金融科技公司聖盈信於2017年8月登陸納斯達克全球市場,IPO價格為每股10美元,並一路升至66.1美元。2017年12月,渾水發佈報告指出,聖盈信幾乎沒有一項業務是真實的,是一個毫無價值的騙子公司。“被做空後聖盈信股價一路向下,目前,聖盈信總部已人去樓空,股價已跌至0.49美元。

2019年1月,另一家號稱“納斯達克中國互金第一股”的互金公司和信貸也遭到做空,被BONITAS指控虛報收入和利潤,同時存在向投資者謊報了其業務規模、內部人士轉移現金、線上平臺負面發展等情形,受此影響和信貸股價從2.5美元跌至目前的不足0.4美元/股。

實際上,截至目前15家互金中概念股中,已共有信而富、簡普科技、小贏科技等6家公司目前的股價已經跌破1美元,處於退市的邊緣。

其中點牛金融更是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剩餘的9家互金公司也已經跌破發行價。

“為了吸引投資者關注,一些公司在上市過程中,會將自身包裝一番,包括對業績進行粉飾、甚至造假等不誠信行為”,據業內人士介紹,另外,境內外管理制度、文件要求方面的差異,也導致中概股在境外可能出現相關信息披露不夠全面、準確的問題,引發質疑。這也是中概念股頻繁被做空機構盯上的原因。

據Wind統計,現有的230家美股中概股公司中,有93家公司市值在1億美元以下,佔比超過40%。

赴美上市公司或將面臨更嚴厲監管


有業內人士預測,面對世界政經形勢的不斷變化,對已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來說,遭遇類似的“做空”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

“2010底也曾出現過一次類似的中概股被做空浪潮,從遭做空後的上市公司走向來看,大體有三種,包括股價出現短暫波動比如新東方;私有化退市回A比如奇虎360;或直接停牌退市,比如現在的瑞幸咖啡已經處於停牌調查當中。”在其看來,全球疫情背景下當前是一個比較好的出手時間,因此做空機構動作近期頻頻。

可以看到,進入2020年,做空浪潮襲愈發來勢洶洶,越來越多的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槍。

今年2月,聯想集團、跟誰學、嘉楠科技連續三家中概股企業被“做空”。3月,58同城被指虛構利潤。

4月2日,此前被做空機構渾水盯上的瑞幸咖啡主動承認公司員工偽造交易總額達22億元人民幣。當日公司股價一度暴跌近85%。4月7日起,瑞幸咖啡停牌,停牌時股價僅為4.39美元。

4月7日,愛奇藝被做空機構狼群(Wolfpack Research)質疑業績注水,股價一度跌超14%。好未來也在自爆業績造假後市值蒸發600多億元,同業公司跟誰學也因此惹火上身。

連續多家知名中概股被揭或自揭“老底”損害著市場信心,讓中概股集體面臨一場巨大的信任危機。

實際上,2018年底,SEC和PCAOB就曾發佈過一份聲明《關於審計質量和監管獲取審計和其他國際信息的重要作用聲明——關於在中國有大量業務的美國上市公司當前信息獲取的挑戰討論》。聲明表示,美國監管部門在信息獲取方面的問題依舊存在,監管措施仍然面臨法律和實踐的挑戰。PCAOB 同時在網站詳細列出遭遇審計障礙的上市公司名單及其審計機構,其中包含大量中概股公司。

美證監會聲明直指中概股信披風險,赴美上市熱潮面臨降溫?

此次SEC再就信息披露問題向投資者發佈“警告”,有投資人猜測SEC下一步是否出臺針對“中國概念股”的嚴厲監控政策。比如採取VIE 模式(即可變利益實體,指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在中國本土的經營實體審計底稿等原始資料也需要遞交給美國監管部門。

這將倒逼中概股進行更加嚴格的審計“擠水分”,實際上,在當前大環境下,企業對於前往美股上市也更加謹慎。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僅有4家公司在美上市。中概股赴美上市或將進入一段熄火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