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不止是我观影路上的启蒙。

这篇文章是公众号的第一个推送,我觉得十分有意义,于是拿出来进行删补、修改。除此之外,《肖申克的救赎》是我第一部主动去观看的电影,同时也是对我触动最深的一部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不止是我观影路上的启蒙。

“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

至今,《肖申克的救赎》上映26年之久,它像一坛雪藏在地窖里的老酒,随着时间的匆匆流逝,酒味愈发弥香。影史第一,当之无愧。

两年过去了,我一共看过两次。第一次看觉得安迪太牛了,我变为一只张牙舞爪的小迷弟,处于对剧情、对人物的震撼之中。第二次看,看的不是剧情或是影片中的人物,而是自己。

截取一段影评:

【片中的年轻银行家,凭着对银行财务知识的精通,在狱中,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许的自由,更为狱友争取到了物质、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为对财务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后彻底击败残暴、阴险的狱长,并且使自己获得物质上的自由。

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周不懈的申请信、N年每周两封的申请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电声中用石块砸破的下水管道、边呕吐边匍匐爬过的500码长的的恶臭的下水道……这一切无不深深刻画一个词:毅力。

任何一个人,想要最后获得蓝天白云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备这两样,过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

我没有什么才华,也谈不上什么坚韧的毅力。初中那会儿,我是美术班的,画画不说特别好,但是画好的每一张老师都会表扬,那时候,我也挺喜欢画的,或许是因为称赞。后来考高中,要是学美术的话就要选择一个美术类高中,需要提前准备进行美术考试,那时候我没有理会,选择随波逐流,从此,画笔就再也没有拿起过。

到了大学,肆无忌惮的学,什么都想碰一点,不过都是浅尝辄止,不了了之。我属于那种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上不了台面。想一出是一出,没有规划,所以,我说我的生活像一团乱麻,而我在钢丝球里面行走。


以下是我当时写的原文,做了修改:

监狱里,犯人反抗的欲望要高于普通人,然而尖锐的反抗能力,却被监狱的高墙慢慢的抹平,最终被驯化。这就有点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犯人依赖监狱。

影片中最典型人物就是监狱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他在肖申克监狱里生活了足足50年,半生的光阴都丢在了高墙里,把监狱里的规矩当成人生信条。有一天,他得知自已要刑满释放了,他没有满心欢喜,反而内心崩溃,举刀杀人,以求继续留在监狱中。

《肖申克的救赎》,不止是我观影路上的启蒙。

布鲁克斯出狱后,由于接受不了周围环境的冲击,最终选择了自杀。就好像寄生虫和宿主的关系,寄生虫一旦脱离宿主的身体,就会逐渐消亡。这个时代有多少人以做一个寄生虫而自居呢?

本片的主人公安迪被各种蹂躏,人家依旧该干嘛干嘛,为什么?人家有信念,他相信他可以逃出去。信念就像照亮夜空的星星,在无尽的黑暗中指引你方向。

《肖申克的救赎》,不止是我观影路上的启蒙。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信念让安迪获得了蓝天白云下的自由。他不仅仅用智慧拯救了自己,还拯救了瑞德。瑞德服刑期满后,走出监狱,他像布鲁克斯一样接受不了监狱外的生活,监狱的规矩深深地刻入他的骨髓,是安迪的那封信,挽救了他。

“我激动的坐不住,不停地想,自由人才会这么兴奋吧,踏上未知旅程的自由人。我希望成功越过边界,我希望能跟老友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如梦中一般蓝。”瑞德带着梦想,带着希望,走向了巨大的橡树,走向了碧海蓝天。

当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我也笑了。

《肖申克的救赎》,不止是我观影路上的启蒙。

码字辛苦,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君先生Jun ,不定期更新,写一些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