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不止是我觀影路上的啟蒙。

這篇文章是公眾號的第一個推送,我覺得十分有意義,於是拿出來進行刪補、修改。除此之外,《肖申克的救贖》是我第一部主動去觀看的電影,同時也是對我觸動最深的一部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不止是我觀影路上的啟蒙。

“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要麼忙著生,要麼忙著死。”

至今,《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6年之久,它像一罈雪藏在地窖裡的老酒,隨著時間的匆匆流逝,酒味愈發彌香。影史第一,當之無愧。

兩年過去了,我一共看過兩次。第一次看覺得安迪太牛了,我變為一隻張牙舞爪的小迷弟,處於對劇情、對人物的震撼之中。第二次看,看的不是劇情或是影片中的人物,而是自己。

截取一段影評:

【片中的年輕銀行家,憑著對銀行財務知識的精通,在獄中,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許的自由,更為獄友爭取到了物質、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為對財務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後徹底擊敗殘暴、陰險的獄長,並且使自己獲得物質上的自由。

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週不懈的申請信、N年每週兩封的申請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電聲中用石塊砸破的下水管道、邊嘔吐邊匍匐爬過的500碼長的的惡臭的下水道……這一切無不深深刻畫一個詞:毅力。

任何一個人,想要最後獲得藍天白雲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備這兩樣,過人的才華、堅韌的毅力。】

我沒有什麼才華,也談不上什麼堅韌的毅力。初中那會兒,我是美術班的,畫畫不說特別好,但是畫好的每一張老師都會表揚,那時候,我也挺喜歡畫的,或許是因為稱讚。後來考高中,要是學美術的話就要選擇一個美術類高中,需要提前準備進行美術考試,那時候我沒有理會,選擇隨波逐流,從此,畫筆就再也沒有拿起過。

到了大學,肆無忌憚的學,什麼都想碰一點,不過都是淺嘗輒止,不了了之。我屬於那種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上不了檯面。想一出是一出,沒有規劃,所以,我說我的生活像一團亂麻,而我在鋼絲球裡面行走。


以下是我當時寫的原文,做了修改:

監獄裡,犯人反抗的慾望要高於普通人,然而尖銳的反抗能力,卻被監獄的高牆慢慢的抹平,最終被馴化。這就有點像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犯人依賴監獄。

影片中最典型人物就是監獄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他在肖申克監獄裡生活了足足50年,半生的光陰都丟在了高牆裡,把監獄裡的規矩當成人生信條。有一天,他得知自已要刑滿釋放了,他沒有滿心歡喜,反而內心崩潰,舉刀殺人,以求繼續留在監獄中。

《肖申克的救贖》,不止是我觀影路上的啟蒙。

布魯克斯出獄後,由於接受不了周圍環境的衝擊,最終選擇了自殺。就好像寄生蟲和宿主的關係,寄生蟲一旦脫離宿主的身體,就會逐漸消亡。這個時代有多少人以做一個寄生蟲而自居呢?

本片的主人公安迪被各種蹂躪,人家依舊該幹嘛幹嘛,為什麼?人家有信念,他相信他可以逃出去。信念就像照亮夜空的星星,在無盡的黑暗中指引你方向。

《肖申克的救贖》,不止是我觀影路上的啟蒙。

“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信念讓安迪獲得了藍天白雲下的自由。他不僅僅用智慧拯救了自己,還拯救了瑞德。瑞德服刑期滿後,走出監獄,他像布魯克斯一樣接受不了監獄外的生活,監獄的規矩深深地刻入他的骨髓,是安迪的那封信,挽救了他。

“我激動的坐不住,不停地想,自由人才會這麼興奮吧,踏上未知旅程的自由人。我希望成功越過邊界,我希望能跟老友握握手,我希望太平洋如夢中一般藍。”瑞德帶著夢想,帶著希望,走向了巨大的橡樹,走向了碧海藍天。

當他們終於相會在太平洋小島的陽光沙灘之上的時候,我也笑了。

《肖申克的救贖》,不止是我觀影路上的啟蒙。

碼字辛苦,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的同名公眾號,君先生Jun ,不定期更新,寫一些好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