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

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建設涼山地區最美彝鄉

時下,正值小涼山馬鈴薯收穫的季節,爛泥箐鄉犛牛坪村委會的老百姓們,這兩天也是忙得不亦樂乎。馬鈴薯一直是該村世代延續的傳統種植業,只是相較於以往,這小小的馬鈴薯已經不再是當地老百姓解決溫飽的“救命糧”,如今,它已經成為了犛牛坪村脫貧致富的最強動力。

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

爛泥箐鄉犛牛坪村委會前進村小組,67歲的吉克嘎嘎老人正和家人在自家馬鈴薯地裡勞作,地裡數十隻包裝袋裡裝滿了大大小小的馬鈴薯,吉克阿媽說:“這些馬鈴薯只是自家今年收成中的一小部分,今年她家一共種了16畝,總收成預計會達到89000斤左右,收入也會有兩三萬,明年在公司的支持下,還要種更多,這些都是土火帶起我們種的”。

吉克阿媽口中的土火,是前進村小組的小組長,名叫毛土火,是一位黑黑瘦瘦的中年人,他告訴記者,三年前,他們家就住在村子裡種牧草、養羊,馬鈴薯只是當做副業隨便種植一些,一畝地最多出產一兩千斤,由於技術不到位,幾項產業沒有一項成為他們家脫貧致富的助力產業,且因為上有老下有小,想外出務工也不行,只能在家務農,生活曾極其困難。

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

爛泥箐鄉犛牛坪村委會平均海拔3324米,由於海拔高、常年氣溫偏低,當地村民僅靠種植馬鈴薯、蕎麥,養殖大小牲畜解決溫飽。近年來,為了讓貧困群眾儘快脫貧摘帽,縣委政府多措並舉,在犛牛坪村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並引進佳禾種子有限公司,在犛牛坪建立千畝種薯擴繁基地。在公司的帶動下,2016年,毛土火開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通過幾年的摸索和公司技術的扶持,毛土火種植的馬鈴薯一畝可達到五千多斤,他一共種植了近五十畝,純收入達到了十萬左右。

毛土火的成功讓前進村的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紛紛要求其教授技術,帶領他們一道種植馬鈴薯共同致富。為更好的帶動大家發展馬鈴薯產業,毛土火和其他幾個村的小組長商議後,決定以村小組為單位,每村明確一名專職分管人員(帶頭人),負責組織培訓、把控質量和技術、發放種子等等,帶動群眾發展馬鈴薯。通過一系列的有序組織發動,在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佳禾公司的良好政策扶持下,犛牛坪全村14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種植了馬鈴薯共計1300多畝,人均年收入預計5000元左右,有30戶收入達到了50000元以上。

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
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
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

60歲的楊新發大叔是勝利村的村民,也是建檔立卡戶,他告訴記者,今年他家種了20畝馬鈴薯,預計收入可以達到5萬元以上,而今年他們家最大的喜事便是托馬鈴薯的福,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這幾年日子相當好過了,以前有點困難,這幾年洋芋也賣得好,種出來的洋芋也好,也賣得出去,生活也更加豐富了”,楊大叔滿臉笑容的對記者說。

犛牛坪海拔高、氣溫低,非常適合高品質馬鈴薯種薯種植,近年來,縣委政府結合犛牛坪豐富的土地資源,大力發展馬鈴薯種薯種植,使這項週期短、見效快的產業,成為了犛牛坪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如今的犛牛坪村,馬鈴薯已經從過去的“救命薯”“溫飽薯”變成了廣闊土地上農民心中的“脫貧薯”“致富薯”。

記者:楊永瓊 曹勇

承辦:寧蒗縣委宣傳部

編輯:石瑩華 審核:鄧成華

終審:李學忠 監審:李聯鴻

2467571908 54450226

從“救命糧”變“致富薯”——犛牛坪馬鈴薯種植為當地百姓鋪平致富路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請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