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

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设凉山地区最美彝乡

时下,正值小凉山马铃薯收获的季节,烂泥箐乡牦牛坪村委会的老百姓们,这两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马铃薯一直是该村世代延续的传统种植业,只是相较于以往,这小小的马铃薯已经不再是当地老百姓解决温饱的“救命粮”,如今,它已经成为了牦牛坪村脱贫致富的最强动力。

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

烂泥箐乡牦牛坪村委会前进村小组,67岁的吉克嘎嘎老人正和家人在自家马铃薯地里劳作,地里数十只包装袋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马铃薯,吉克阿妈说:“这些马铃薯只是自家今年收成中的一小部分,今年她家一共种了16亩,总收成预计会达到89000斤左右,收入也会有两三万,明年在公司的支持下,还要种更多,这些都是土火带起我们种的”。

吉克阿妈口中的土火,是前进村小组的小组长,名叫毛土火,是一位黑黑瘦瘦的中年人,他告诉记者,三年前,他们家就住在村子里种牧草、养羊,马铃薯只是当做副业随便种植一些,一亩地最多出产一两千斤,由于技术不到位,几项产业没有一项成为他们家脱贫致富的助力产业,且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想外出务工也不行,只能在家务农,生活曾极其困难。

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

烂泥箐乡牦牛坪村委会平均海拔3324米,由于海拔高、常年气温偏低,当地村民仅靠种植马铃薯、荞麦,养殖大小牲畜解决温饱。近年来,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摘帽,县委政府多措并举,在牦牛坪村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并引进佳禾种子有限公司,在牦牛坪建立千亩种薯扩繁基地。在公司的带动下,2016年,毛土火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公司技术的扶持,毛土火种植的马铃薯一亩可达到五千多斤,他一共种植了近五十亩,纯收入达到了十万左右。

毛土火的成功让前进村的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纷纷要求其教授技术,带领他们一道种植马铃薯共同致富。为更好的带动大家发展马铃薯产业,毛土火和其他几个村的小组长商议后,决定以村小组为单位,每村明确一名专职分管人员(带头人),负责组织培训、把控质量和技术、发放种子等等,带动群众发展马铃薯。通过一系列的有序组织发动,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佳禾公司的良好政策扶持下,牦牛坪全村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种植了马铃薯共计1300多亩,人均年收入预计5000元左右,有30户收入达到了50000元以上。

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
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
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

60岁的杨新发大叔是胜利村的村民,也是建档立卡户,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了20亩马铃薯,预计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以上,而今年他们家最大的喜事便是托马铃薯的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这几年日子相当好过了,以前有点困难,这几年洋芋也卖得好,种出来的洋芋也好,也卖得出去,生活也更加丰富了”,杨大叔满脸笑容的对记者说。

牦牛坪海拔高、气温低,非常适合高品质马铃薯种薯种植,近年来,县委政府结合牦牛坪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种植,使这项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成为了牦牛坪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如今的牦牛坪村,马铃薯已经从过去的“救命薯”“温饱薯”变成了广阔土地上农民心中的“脱贫薯”“致富薯”。

记者:杨永琼 曹勇

承办:宁蒗县委宣传部

编辑:石莹华 审核:邓成华

终审:李学忠 监审:李联鸿

2467571908 54450226

从“救命粮”变“致富薯”——牦牛坪马铃薯种植为当地百姓铺平致富路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请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