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發現,有些女的特別喜歡人身攻擊,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

學海書山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一個心理學概念叫做“心理防禦機制”。在本我慾望和超我標準之間有時會出現矛盾和衝突,而且這種衝突通常會引起一種瀰漫性的恐懼感,稱為焦慮。自我防範危險或焦慮的手段就稱為心理防禦機制,如否認、幻想、壓抑、投射等。

適當地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可以避免直面衝突的痛苦,同時還可以讓心理能量找到一個釋放的出口,這對維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只是有些時候我們的防禦方式往往使用不當或者防禦過度。

比如,當一個女人總是釋放出過於強大的攻擊力時,往往說明她內心正在處於嚴重的心理壓力下,而她的防禦方式又是傾向於投射型(把自己難以接受的衝動或情感歸於他人)和抱怨(責怪別人以表達心中的不滿)型的。

通俗的理解,防禦方式就是人們在應對危險或者壓力時的一種本能的出於自我保護的需求而呈現出來的應對模式。只是有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保護過度,用力過猛!

如果你自己是一個攻擊性強的人,經常向身邊的人釋放攻擊引發衝突,那麼,你需要更多的去感知自己的內心,去看見和接納自己的真正恐懼和擔憂,以及這些情緒背後以及真實的需求,學會安撫自己的內在小孩,也要試著跟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緒背後的真實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抱怨發洩情緒,因為這樣,不但無法真正保護自己,還會傷害到身邊真正關心和愛著你的人。

如果你身邊有一位攻擊性強的人,經常被她指責和抱怨,那麼,你需要明白是,她的很多的指責和抱怨並不是指向真實的你,而是她自己內在恐懼不安的投射。也正因為你們是最親密的人,她才這樣看似“肆無忌憚”的,實則是在用笨拙的方法表達和企圖來獲得你對她的關注。這種情況下,不是反過來與之對抗和爭吵,或許一個真誠的擁抱,一個有愛的眼神,就能化解一場瀰漫的硝煙。






一些人具有反社會型人格,表現出違反社會規則、道德規範,具有較強的攻擊性,在男性多表現為軀體攻擊、霸凌行為,在女性多表現為言語上的人身攻擊,如面對面的辱罵、貶損,或者背後拉小圈子、造謠中傷、汙名化、詆譭形象。

喜歡人身攻擊的人,心理不健康,應予矯正。


喜陽羊


如果一個人特別喜歡人身攻擊,長期並且經常出現

對他人有意挑釁、打擊等侵犯性表現,則可能具有攻擊性(aggressivity)人格特質。

具有攻擊性人格特質的人,雖然在出現攻擊行為之前,可能只是具有與攻擊行為對應的內心趨向和內在衝動,但很少僅停留在心理傾向的層面上,通常都會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可以是直接人身攻擊,把攻擊目標指向使其產生煩惱或造成挫折的人;也可以是轉向人身攻擊(間接攻擊),把攻擊目標指向使其產生煩惱或造成挫折的替代人甚至替代物,從而危及旁人或損壞其他事物。

攻擊性通常會在以下一些情景性刺激下表現出來:

受到刺激或挫折時,為了緩和自身內心緊張狀態或者發洩憤怒、沮喪等負性情緒,潛在的攻擊心理能量會異常暴漲和流露,從而使攻擊性通過面部表情、姿態與手勢,甚至謾罵、爭吵、挖苦、諷刺等直接的人身攻擊表現出來,或者通過指桑罵槐、旁敲側擊以及當著人面搗毀物體等間接人身攻擊表現出來;

煩惱或因內分泌失調等引起的情緒不安時,也會大發無名火,無緣無故地攻擊無辜的人或物體;

無聊空虛時,為了尋求刺激,也會到處尋釁滋事、惹事生非,有意侵犯周圍的人或隨意破壞物品。

當然,這種攻擊性人格特質,不僅僅只有在女性中存在,在男性中同樣也存在,也可能比例更高。

這種攻擊性的人格特質,只有自己能意識到,從而引起重視,併產生改變的動機,在生活中不斷地通過自我控制並調節心態,才能慢慢得以緩解和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