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名校生進入體制後,卻混得不太好?多麼痛的領悟!

很多體制內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困惑。

很多名校畢業生,風風光光地進體制,進單位的第一天,領導忍不住向同事介紹:

“他可是XX大學畢業的呀!”語氣裡充滿對愛將的自豪和寵溺。

然而幾年過去,大家卻發現,這位名校畢業生在崗位上混得很是平庸,領導不喜歡,同事不信服,就連普通二本畢業的同齡人都被提拔了,他卻還是在原地打轉轉。

那麼,原因出在哪裡?


為什麼很多名校生進入體制後,卻混得不太好?多麼痛的領悟!


01

對於同一起跑線上的年輕人而言,

學歷在體制內本來就不那麼重要

這一點說來很殘忍,但卻是事實:


學歷,只在你進體制前是一塊強有力的敲門磚,在你正式投入體制內工作後,它就沒那麼重要了。

體制內是一個無比講究論資排輩的封閉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一個人事業的天花板,話語權大小,主要是以下因素在左右:

官職>背景>資歷>情商>人脈>工作能力……

而這些最重要的因素裡,恰恰沒有學歷。對於學歷的要求僅僅是:不能當木桶那塊最低的板子,僅此而已。

所以,當你作為985名校畢業生,作為同齡人的佼佼者,頂著前20多年的優秀光環進入體制,會看到一副怎樣的場景?

你的領導並不會因為你是清華畢業的,就將你捧得高高的(所有的吹捧只存在於第一天對你的介紹中,那叫客氣),就算他是個野雞大學畢業的,你也得乖乖聽他安排工作。

你的同事也鮮有因為你的學歷,就對你崇拜有加;相反,比你年長10歲的老前輩,仍然會看心情給你臉色看。

甚至你瞧不上的那些破二本畢業的,寫個調研報告都狗屁不通,就因為會說話會來事,在單位裡的人際關係都要比你出色。

如此這般的場景,會令很多名校畢業生無法接受。他們發現,自己前20年辛辛苦苦讀書取得的文憑,引以為傲的學歷,在體制內竟然如此一錢不值!


為什麼很多名校生進入體制後,卻混得不太好?多麼痛的領悟!


02

一部分名校畢業生,

調整不好心態,自我認知不清,高學歷反而成為拖累。

到了這一步,如果名校生們能調整好心態,放下內心無處安放的驕傲身段,甘心以新人的面貌虛心向大家取經,倒也相安無事。

怕就怕在一部分名校生,無法認清體制內“學歷本來就不重要”的現實,無時不刻以優秀人才自詡,力爭與其他“平庸者”劃清界限。


對這種人來說,高學歷非但不是好事,反而還會添亂。

我們單位的小P,就是一個典型的反而教材。在某島國拿到雙學位碩士的她,剛進單位就表現得很刺眼。

她工作是挑活的,除了跟大領導出去調研、寫高難度報告,她瞧不上任何基礎工作,直接拒絕。

領導讓她複印文件,她轉身丟給同事印;領導讓她開會倒個水,她故意躲回辦公室不露面。

最誇張的一次,領導讓她統計第二天全單位參會人員名單,她直接將手機關機,失蹤了一晚上。

領導表示不滿,找她談心,她振振有詞,原話說的是:


“我是海歸雙學位,我家花了60萬,賣了一套房才供我讀出來的學歷,豈是做這些工作的?你們在浪費人才!”

領導火了,從此將她打入冷宮,再也不讓她參與任何重大事項。在坐了幾年冷板凳後,跟她同齡的同事都已經被提拔了,只有她還在原地踏步,愈發沒有存在感。

小P的故事告訴我們:


再高的學歷,也彌補不了情商的短板。從進單位的那天起,就註定要忘掉頭上的光環,甘心做個平庸的新人。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千萬別貿然進體制。


為什麼很多名校生進入體制後,卻混得不太好?多麼痛的領悟!


03

體制內講究“圈子文化”“校友文化”

這恰恰是名校生回到小地方後,最不擅長的領域。


很多年前,在我高考填報志願時,一位遠房親戚,同時也是機關裡的老幹部,苦口婆心地告誡了我這樣一句:


如果你畢業後要回家鄉發展,那還不如報個本地的學校,比起你從北京上海回來反而更有利。


我當時聽了這話,嗤之以鼻:開玩笑,我的高考分數比我們本地最好的學校還要高出100分,就在家鄉讀大學,豈不是可惜了嗎?


可是幾年後,當我真的拿著一線城市的文憑回到家鄉,進了機關單位,才發現這位親戚說的不無道理。


“校友”關係,在體制內代表著天然的親切感和抱團基礎,更意味著最初的人脈積攢。


如果你身在小地方,是本地大學畢業的,哪怕這學校本身並不怎麼,你在讀書階段結識的同學,就是你最初的資源財富。


在你工作後,他們分佈在各行業各單位,關鍵時候打個電話打聽打聽,靠著老同學的關係就能解決不少大事小事。


相比之下,從遠在一線城市的名校孤身回到本地的,自己的大學同學遠在全國各地,高中同學又相對疏遠了,沒有基礎人脈,顯得異常孤獨,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為什麼很多名校生進入體制後,卻混得不太好?多麼痛的領悟!


04

越是基層,越是政治生態環境差的地方,

學歷高反而越是個笑話。

說“學歷高者混不好”,其實只是倖存者偏差的言論而已。混得不錯的也大有人在,只不過多在上級單位。


就我身邊而言,很多不同系統的朋友都聊起過,單位近年來招考要求提高,直接就在招聘條件裡寫明985名校或海歸特定學校的畢業生,達不到要求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在這些單位裡混,高學歷從炫耀的資本,變成了最基本的敲門磚,只是必備的硬件條件之一而已。


而這些單位的平均素質,想必也會越來越高,畢竟從概率上來說,學歷越高,文化素養也就越禁得起推敲。


如果硬要說有什麼煩惱的話,只能是——名校生眾,競爭過於激烈。

學霸雲集在機關裡,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代表我們的社會在進步。機關單位裡的平均學歷越高、公務員素質越強,政府執政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


為什麼很多名校生進入體制後,卻混得不太好?多麼痛的領悟!


可不幸的是,這些氛圍好、素養高的上級單位畢竟是少數。在眾多偏遠基層,情況就遠遠沒那麼好了。


很多名校生,是抱著改造世界的美好願景下基層的。在他們看來,自己一身武藝,滿腦子學識,一定可以給地方上帶去一股新風,讓基層的執政水平進步神速。


抱著這種理想主義想法的人,通常很快就會被現實打得潰不成軍。

基層人際關係網絡盤根錯節,小地方更講究人情,辦事更加隨性,在政策研究、工作執行上遠遠不像上級部門那麼正規有序,在尊重知識上,則更像是一個傳說。


”鶴立雞群“這個成語,恰好可以形象地表達名校生在基層的處境。想想雞們面對突如其來的鶴,會是什麼想法吧,既有天然的敵意和排他情緒,更會自然而然地牴觸它的融入。

學霸們的身上的書生氣越重,越無法融入基層。

我曾聽到過一個令人悲傷的真實故事:

縣直某局即將迎來縣委辦的巡查,局裡一位985畢業的選調生為了巡查工作,熬更守夜認真寫方案、寫迎檢材料,沒想到第二天遞上去,對方只是瞟了一眼,就輕飄飄放在一邊。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天最重要的工作,竟然是陪酒,而他也因為不勝酒力,被局長在酒桌上使勁瞪眼,還被巡查組組長端著酒杯諷刺:

“喲,還XX大學的,看來選修課沒教過喝酒啊哈哈哈……”

俗話說,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越是政治生態環境差的地方,工作風氣越糟糕,人的素質也越低。

並且,極有可能因為學歷等硬件過於鶴立雞群,反而容易引起雞們的嫉妒,成為被嘲諷熱議的對象。

我上面說的那位選調生,僅僅只是一位本科生而已,已經因為他的學歷煩不勝煩。

他告訴我,他們單位除了他,最高學歷只是大專而已。對他而言,高學歷並不是榮耀,反而更像是恥辱。

比如其他人犯了錯誤,領導只是一笑了之。而他犯了錯,馬上就會有人跳出來揶揄:“喲,還名校生,連這都不會?”

比如他扭傷了腰想請假去看病,領導也不忘多句嘴:“XX大學畢業的就是要嬌氣點,我像你這麼大時,扭傷了腰還下地幹活呢。”

好像因為他是名校生,不慎跑到了基層就是原罪。他就該做得100%完美,不能有任何瑕疵,否則,任何人都可以抓著他的學歷諷刺一番、羞辱一番。


所以這些年來,他一直沒有放棄過努力,抓緊準備遴選考試,發誓要跳出基層,到環境更好的單位去發光發熱。


為什麼很多名校生進入體制後,卻混得不太好?多麼痛的領悟!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文章的要點:

一、在體制內,文憑顯赫與否,對個人前途起到的決定作用少之又少,甚至還不如你好好說話做事來得重要。

二、名校生更要把心態放平,不能恃學歷而驕,容易引起公憤。把自己看作一個起點平平的普通人吧,如果自以為了不起,只會將自己邊緣化,不利於發展。

三、名校生想要進體制發展,一定要選擇平均素質較高、相對正規有序的單位。優秀的人只有跟優秀的人在一起,才會越來越棒。

四、一身書生氣的名校生,千萬不要貿然跑到偏遠基層去發展。你無法以一己之力改變大環境,你不適合那裡,那裡也不適合你。對你而言,既是可惜,更是衝擊。


作者簡介:勤奮的葉子君,體制內十年的公務員,職場原創作者,帶新人避坑快速成長。

如果你想要聽職場裡的有趣故事,識破職場的彎彎繞繞,一定要關注我哦!


關注大禮包:私信我回復“新人”,送體制內公文模板一份,拿來就能用,省時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