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斯众神为爱情开的一帖解药

上个月听说琼瑶奶奶告别大众了,她可是包含了好几代人的记忆。当初我还是小学生时,人生最大乐趣就是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还珠格格》剧的。那种神魂颠倒、日思夜想,晚上做梦都恨不得小燕子和紫薇能入梦来。现在都觉得费解,一个十岁的小孩能从这个咋咋呼呼的神剧中看出什么名堂。正值青葱少女时期,又适逢《情深深雨濛濛》的热播,再度被迷得晕头转向,决定正式向琼瑶小说进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奥林匹斯众神为爱情开的一帖解药

话说男主角可谓是个个温柔解意、情深不渝,他的出现足以叫日月星辰失色,全世界都要退居其位。女主角被这爱火焚烧,甘愿为其赴汤蹈火甚至不惜香消玉殒,爱得是死去活来,惊天动地。男主或女主又多半伴随着离奇的身世或有段不为人知的过去,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揭秘,从而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一部小说读完往往教人长吁短叹、不忍掩卷。

客观地讲,琼瑶小说能独占鳌头和金庸武侠并肩,甩出亦舒、席绢们一大街确实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她的小说采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格式,首尾有序,构局完整。特别是每每以情景相合的古诗词引入,抛砖引玉,与结尾相呼应。这样的构思对人物的勾画,尤其是悲剧人物,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像《红楼梦》对黛玉的描述,从开篇就以“绛珠草”的诗词道出了她一生还泪的悲剧。

奥林匹斯众神为爱情开的一帖解药

去毒

不过,本篇的立意,是要批判沉迷于少女梦幻的危害。回过头来说,从十七八岁起,当我的主体意识觉醒,三观颠覆,决心以鲁迅的冷眼,客观地认识世界。此时谁若提起琼瑶,若不表示十分地鄙夷不屑,简直不足以撇清立场。愤青的那一腔子热血啊,奉王小波、尼采、叔本华为圭臬,决心以意志力冲破一切陈旧枷锁,以揭开世界的表象为己任。在此请原谅一个疯子的呓语……

不幸的是,由于浸淫在粉红色的梦幻中太久,其毒素已深入骨髓,一时无法根除。且随着青年荷尔蒙的发育略有倒戈之势。为了培植高尚斗志的幼苗,我决心以毒攻毒,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自己浸泡在浪漫主义的培养皿中,并以最纯正的营养液——西方浪漫派的鼻祖——古希腊悲剧、拜伦、莎士比亚做养料。既可以满足一己之私,又打着高雅文学的借口,一举两得。

奥林匹斯众神为爱情开的一帖解药

重建三观

从此我发现了一个更加深邃、广阔得多的世界。柏拉图的爱情神话中,宙斯起初造人是播撒种子在地里,像瓜果蔬菜那样长出来。男女共有一个身体,如圆滚滚的球体,上哪儿都一同滚了去。他们二十四小时搂抱在一起,茶饭不思的。宙斯怕他们会枯萎而死,便命令技艺精湛的火神赫菲斯托斯,用头发丝般的薄刀片,像切鸡蛋那样将他们切开,然后在伤口的皮肤处打个结,所以直到现在他们的肚脐上都留有包扎的痕迹。他们切成两半后,有短暂的时间彼此拥抱,以满足相思焦渴之苦,其余时间好从事生产活动。但是由于赫菲斯托斯的操作不慎,不幸留了个后患,有些人被切开包扎时,发现皮不够用,只好任凭那另一半男人或女人流血而死。这就导致现在有些人终生无法寻觅到另一半而郁郁寡欢,原来他们的另一半早已经被牺牲掉,不复存在了。所以他们只好将毕生的精力用在别的地方,反而因此有了一番成就。

奥林匹斯众神为爱情开的一帖解药


奥林匹斯众神为爱情开的一帖解药

后爱情时期

柏拉图的神话虽说粗糙,却也道出了一个真理:人是不可能光靠谈恋爱活着的。叹多少正值芳华的少男少女,为了所谓的真爱,就像琼瑶小说、电视剧那样寻死觅活,叫人扼腕不止。虽说不能完全归咎于善良天真的小说家,不过和这种神话爱情,置爱情高于一切之上的文化脱不开干系。

所谓物极必反,试看今天九零后、零零后们的爱情观,他们早已将那片爱情的神秘薄纱视若敝屣。爱了,就是今天感觉对了,两人一拍即合;明天觉着不对了,立刻分道扬镳。也许在他们的词典里,“爱情”这个词可以和“约炮”相互替代。真不知这是不是矫枉过正。

奥林匹斯众神为爱情开的一帖解药

爱的奥秘

琼瑶小说代表的是她那代人对纯粹爱情的憧憬、向往。这种以爱为名的激情,就像飞蛾扑火,不仅转瞬即逝,其火焰还会灼伤自身甚至他人。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年轻一代,已经十分对琼瑶式的歇斯底里的爱情十分不屑了。

看古往今来,一代代人都追问过:什么是爱?而百思未解,也许这就是永恒的奥秘。因为爱,无数男女彼此相吸,即便容貌变换也不改初衷。现实中的爱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掺杂上友情和亲情,有时甚至无关风月。而能让爱保持经久不衰的,也许就是他们心中那份对光明美好的生活理想的共同追求,将他们紧紧相联,并始终不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