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孩子父母與農民孩子父母,幸福指數誰高?你怎麼看?

沙漠風暴一滴水


千差萬別,不可一概而論。此博士生非彼博士生父母之間有差異,做父母的農民與農民之間大不相同。

如果博士生父母望子女成龍成鳳的超越自己,從小學就將孩子送到國外接受"優質"教育,有些不忘初心,牢記自己的使命和父母的叮囑,學有所成,即使定居國外,也懂得黃皮膚黑頭髮,身體內流淌著國人的血液,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以不同的方式報效祖國。

有些除了外表沒有多大變化,還可以一眼認出就是寄居國外的子女之外,內心靈魂深處已經發生了徹頭徹尾的變異。語言不通,生活習慣截然不同,對於父母而言,那樣的子女只是圖有其表而已。孝敬、回報和感恩之意,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農民的孩子,做父母的大多因為財力和視野所限,對於子女的前途沒有多大的奢望,更多的希望學會做人,順其自然的成長者居多。

究竟做博士生的父母,還是做農民的父母,能夠由於沾了子女的光,感到幸福和臉上有光,同樣,不在一個起跑線,不好進行比較,而妄下結論。

但是,可以肯定,幸福指數與學歷地位,窮富沒有必然聯繫!

(網絡圖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我認為是農民孩子幸福指數更高。對於農民來說能培養出博士生孩子來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了不起的。他們要負出的心血和汗水比別人要多很多。要比每年農田的大豐收還要高興和幸福!相比之下博士生父母培養出博士生孩子來,就是件較容易的事了。其一,他們自己有豐富的知識,隨時對孩子進行指導學習。其二,他們的經濟實力也較強,這樣培養孩子就較輕鬆了。他們雖然也很幸福,但遠比不過農民那樣幸福。


用戶9098239237626


生活習慣和生存環境各不相同,成長的經歷各不同,但給予的愛和幸福感是相同旳,相比之下農村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懂事孝順一些,博士的孩子由於從小生活條件或生存環境的優越,對經後進入社會的工作‘的期望值的要求更高,會在心理上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生存能力比農村父母教育出的差點,而農村長大的孩子吃過的苦多,生活艱苦,這造就了吃苦耐勞的性格,不管就走到裡幹什工作都很努力的幹,也就是說比較接近地氣接近社會,生存能力更強,總地說父母只生了身,在往後的路還要靠自己走,或許博士的兒子最後成了農民,而農民的兒子競成了博士,父母只給生命,後天拼博全靠自己的造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