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写了首咏梅诗,大诗人随手给他改了改,和尚叩头感谢他

最近英国人拍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的注意。笔者一个英国朋友问我:“杜甫的诗,字数也太少了吧?就这样都能成为你们最伟大的诗人,不可思议”。

和尚写了首咏梅诗,大诗人随手给他改了改,和尚叩头感谢他

我明白,他这样说是因为看了古希腊人的《荷马史诗》,他认为咱们的古诗也都该是洋洋洒洒写上数万行。其实他不明白,咱们一首20个字的五绝,28字的七绝,56字的七律,写起来的难度很多时候是远超数万行的外国诗歌的,而其包含的意义也远非几十个字那么简单。

和尚写了首咏梅诗,大诗人随手给他改了改,和尚叩头感谢他

当年,年少的贾岛为了写诗伤透了脑筋。仅仅是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到底是用推还是用敲,他就苦思良久,最后还是大诗人韩愈和他一起定了这个“敲”字。所以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实真的不是夸张,汉字的博大精深其实就藏在了诗人们的一次次推敲中。

和尚写了首咏梅诗,大诗人随手给他改了改,和尚叩头感谢他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来之不易的千古名作,诗名叫《早梅》,作者为唐代和尚齐己。齐己爱写诗,一日他在雪后看见数枝腊梅迎寒而开,诗兴大发便写下了这首咏梅五律。完成后,或许是觉得还不够完美,他便带着诗拜访了当时的大诗人郑谷。郑谷一看这诗,便随手给他改了一个字,《唐诗纪事》记载改完后“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只改了一个字,就让他叩头感谢,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和尚写了首咏梅诗,大诗人随手给他改了改,和尚叩头感谢他

当年郑谷改的,就是“一枝开”中的“一”字,齐己的原诗是“数枝开”。这样改的妙处在哪里?诗的首联,写的是万木都经不住风雪寒冻,只有梅花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回了生机,这是将梅树和其它树木作对比,突出它的坚毅。次联,则写白雪皑皑中独自盛开的梅花。用“一枝”来描写它,与首句“万木”相对应,不但更有感染力,而且也能说明这枝早梅的难得,确实是点睛之笔。

和尚写了首咏梅诗,大诗人随手给他改了改,和尚叩头感谢他

同时,在与后4句的衔接上,“一枝”也更加有意境。这枝梅花开出来后,微风吹着花香,引来各种好奇的飞鸟,纷纷为它所吸引。鸟儿之所以会如此“大惊小怪”,正是因为花只开了这一朵。最后的落笔,则写出了诗人对梅花欣赏之情,这枝梅与世无争开在了小村无人欣赏处。诗人希望它明年若是开放时,能开在大家都能看到的春台,让所有人见识到它的美。正因为只有一枝,所以诗人才格外怜惜它。

纵观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作,与“一枝梅”这3个字有很大关系。为了让诗写得更完美,齐己专门带着诗去请教郑谷,诗改好了他叩地感谢,最后还称对方是自己的“一字之师”,这就是咱们古代的诗人们对文字的态度,这也是唐诗能成为后世无法超越的巅峰的原因。一首几十个字的小诗,能在浩瀚文海中流传下来,这是很多外国人理解不了的事,但咱们自己要明白,不是吗?欢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