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雲:“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您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文化內涵?

三國演義直播和學習


宋朝名臣范仲淹傳世的名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意思是憂愁在天下人之前,快樂在天下人之後,出自范仲淹的名篇《岳陽樓記》。此時,范仲淹因為主持變法失敗,外放在鄧州任知州。這兩句是他在《岳陽樓記》中最後一段抒發的胸臆,前幾句是探討古代品德高尚者的心境,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意思是無論在朝廷還是地方,他們都會憂愁,那什麼時候快樂呢?接下來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最後是“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意思是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與誰同行呢。這些都表現了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無論自身處境如何都矢志不渝,這樣的情懷光耀天地,堪為表率。

在近期播出的電視劇《清平樂》中,范仲淹有重頭戲,十分引人注目,與歷史上的范仲淹是高度重合的。從青年時代起,范仲淹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他積極地上書針砭時弊,被晏殊推薦入朝做官。他在朝中敢於直言,先後三次被貶,第一次是因為建議劉太后還政宋仁宗,第二次是因為反對宋仁宗廢掉郭皇后,第三次是因為指責宰相呂夷簡任人唯親。然而每次被貶,范仲淹的聲望反而更高,因為他從來對公不對私,成為士大夫的榜樣。

梅堯臣寫了《靈烏賦》給范仲淹,勸他不要像烏鴉那樣找罵。范仲淹則寫了同題的《靈烏賦》,堅定地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在第二次被貶到睦州任知州時,范仲淹寫了一篇《嚴先生祠堂記》,紀念東漢光武帝劉秀時代的隱士嚴光,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結尾,以讚揚嚴光表露了自己的心志。

有名臣的朝代,必然會有明君。宋仁宗是不會忘記范仲淹的,在西夏李元昊立國,侵犯宋朝時,宋仁宗派范仲淹去經略邊境。范仲淹不負眾望,他精心練兵,安撫邊民,構築的防線固若金湯,還提攜了後來的名將狄青。西北有民謠道:“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在范仲淹等人的堅守下,西夏被困住了,只能與宋朝議和。

邊境和平後,宋仁宗又召回范仲淹,任命他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主持變法。范仲淹提出了改革十策,主張在吏治、農桑、武備、法治、傜役等方面進行改革,被宋仁宗採納後陸續進行,稱作“慶曆新政”。可惜新政觸及了既得利益者,反對者以“朋黨”之名彈劾范仲淹等人。范仲淹無奈,請求去守邊,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主持變法者也相繼外放出京,新政逐漸被廢。

范仲淹再度經略邊疆後,因為身體原因,轉任到河南鄧州,《岳陽樓記》就是在那裡寫的。晚年的范仲淹調任杭州,他是南方人,子弟們以為他要葉落歸根了,張羅著給他買田地養老。范仲淹不但拒絕,反而自己出資在家鄉蘇州購買田地,設立義莊贍養族人。三年後,范仲淹調任潁州後去世,享年六十四歲。百姓們為他哭泣,宋仁宗親筆書寫了褒賢之碑,諡號“文正”,那是文臣的最高諡號。

縱觀范仲淹的一生,他忠心為國,出將入相,秉公無私,愛民育人,品德無暇,讓人歎為觀止。感謝電視劇《清平樂》為我們展現了一代名臣范仲淹,請記住他的非凡風範和傳世名句。


瀾石記


天下安人興,

百姓富裕丁,

為國一輩子,

晚年富樂成。


煥芹5


怎麼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的文化內涵?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岳陽樓記》中這句話包括全文我可以說非常熟悉,原文及其釋義都比較瞭解,因此不想參考任何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

筆者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先明白“文化閃涵"的涵義。

文化內涵包涵哪些方面呢?大致可以表述為:廣泛的知識並能將其活學活用、及其內在的精神、修養等。

文化的內涵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學和科學技術、語言和文學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內涵泛指國家、民族、企業、家庭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內容,這個就不詳談了

下面就談一談怎麼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文化涵,這句話從字義上來講很好理解,其基本釋義: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但是這句看似平凡的話包涵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我想從歷史的角度及當今社會這二個大的方面來解讀這句話。

一:從歷史的角度解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來源於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所作的散文《岳陽樓記》

要理解原文中這句話的意思及文化內涵,必須瞭解這句話的前因後果。因此我節選《岳陽樓記》中有關的一小段來加以解讀。

附原文: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附釋解: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的高位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從上述原文中,可以看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在當時的歷史時期,古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含有忠君為民,憂君憂民之意,其引伸義:為官者(作者當時的身份)應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二:從當今社會來解讀

今天,我們對這句話有了全新 的認識。其意義更是進一步昇華,這就是:為了全人類的解放,為了共產主義的實現,我們的政黨,每一個華夏兒女,,都要有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這更是每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高尚品德。無數革命先烈先憂天下,不圖享受,為此撒熱血, 拋頭顱,,撒熱血 前仆後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先憂後樂。

現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正處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黨和政府以及所有國民,都應該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以上是個人解讀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文化內涵,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閱讀後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