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魏漢吳”,為什麼一直用“魏蜀吳”這個叫法?

一德格天1


歷史長河,源遠流長,這個問題讓我來!

東漢末年群雄紛爭,諸侯並起,在天下三分的局面之後,有三個國家分別是魏,吳,漢,那麼大家為什麼一直叫魏蜀吳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而漢獻帝呢依然是處於這個曹魏的控制之下,雖然說名義上是東漢的皇帝,實際上只是一個名頭罷了,在曹丕繼位魏王之後呢,更是大肆的發展自己的勢力,漢獻帝更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畢竟不說兵力,就連朝堂之上都是曹魏的人。

可以說劉協不僅沒有辦法發展自己的勢力,更是沒有辦法逃脫,於是呢在大臣的要挾之下,便多次向曹丕提出要禪位給他,曹丕一開始呢也是象徵性的拒絕了一下,後來還是繼承了皇位,因為自己的封號一直是魏王,所以自己的國號也就變成了魏。


另外一方面我們的蜀漢領導人劉草鞋一直喊的就是“攘除奸兇,復興漢室”,但是實際上正統的漢朝領導人已經退位了,漢可以說已經是滅亡了。而劉備當然不甘心就這樣被曹魏篡漢,所以自己也就稱帝了,國號是漢。

最後一個鼎立者孫權,一看另外兩個人都稱帝了,自己在江東卻僅僅就是個王,這樣與另外兩國爭鋒,在名頭上無疑是低了一頭,這樣在聲勢上也是低一頭,再加上曹丕去世,魏國繼位的是曹丕的兒子曹睿,曹睿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弱的繼承者了,所以說孫權一看這不行啊,於是也跟著稱帝了,國號為吳,這也就是三國鼎立局面中三國的來歷了。

這也就是人們常常提起的魏蜀吳三國,但是魏蜀吳中,魏吳明明是按照國號來稱的,為什麼到了蜀漢就成了蜀呢?這樣叫難道不是叫錯了嗎?其實啊這並不能說是叫錯了畢竟在當時的時候,東漢和西漢也都叫做漢朝,而東西只是我們後人為了分辨他們給他們加的頭銜罷了,而蜀漢呢,也是因為劉備稱帝的時候是佔據漢中,據有蜀地,所以我們才會叫他蜀漢,為的也就是區分和之前漢朝的區別。

以上也就是魏蜀吳三國的來歷和為什麼叫做魏蜀吳,而不叫做魏漢吳的原因了,大家明白了嗎?不知道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覺得叫魏蜀吳好聽還是叫魏漢吳更好聽呢,我認為還是叫魏蜀吳好一些,也叫得更順口,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仰望歷史長河,尋覓一份純淨。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春秋奮羽


史家“易漢做蜀”其真實目的是為劉備稱帝行為進行遮掩與開脫,為“尊劉貶曹”創造條件。第一、劉備稱帝建“漢”是公元221年,而那時曹丕已篡漢一年有餘。儘管曹氏得位不正,但從當時以及後世演化情況,來看,曹魏怎麼說也是承續東漢大統的後位王朝。第二、大凡取得一個政權除了實力以外,還有就是道統或法統的正當性或合理性。劉備多年來在外面打著“中山靖王”之後招牌的主要目的是強化自己的地位和“政治向心力”,增強自己實力,如果當時其真有力量滅曹的話,哪一定是代漢帝而自坐,不一定比曹操更好,只是沒有機會驗證罷了。劉備稱帝建“漢”時,既沒有皇帝的旨意,也非皇帝的近支和原擁帝大臣的追隨,而是自己與身邊人拉起的杆子,當不得正統,做不了正朔,因此,稱“蜀”不僅迴避了正當性合理性的問題,而且為“貶曹尊劉”政治操作增加了更大彈性運作空間。





徐大乎


公元220年,曹丕於洛陽篡漢稱帝,建國號“魏”,史稱“曹魏”。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三國時期”。

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因劉備自認其政權是大漢王朝的延續,稱國號“漢”,因四川之地古稱“蜀”,劉備政權,史稱“蜀漢”。

公元229年,孫權於建業稱帝,建國號“吳”,史稱“孫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後來,史學界和民間,多把這段“三國時期”稱為“魏、蜀、吳”是為了把“蜀漢”區別之前的西漢和東漢。如果,稱“魏、漢、吳”容易引起誤解。“魏”和“吳”還是原來的稱謂,是因為“三國”之前沒有統一的王朝國號是“魏”或"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