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他們曾告訴我,說我正在築夢。

於是我隨著大流跟著大夥。

只要有地可種,或者有槍可扛,

我總在那裡,隨時準備工作......

我曾築起鐵路,能讓火車飛馳,

飛奔起來它能與時間賽跑。

我曾築起鐵路,如今業已完工,

兄弟,可否分我一毛硬幣?

美國大蕭條時最受歡迎的歌曲《兄弟,可否分我一毛硬幣?》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大蕭條時,不知多少美國人聽到這首歌會熱淚盈眶,那些還有工作的人,無論自己的收入多麼微薄,都往往會搜搜自己的口袋,把零錢塞到乞討者的手中。

傳統的清教徒價值觀認為接受他人救濟是不道德的,乞討者應該受到道德譴責而非同情。再加上美國是多種族的移民國家,對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受苦者,人們的同情心往往會打一個折扣。

但是在1932年,美國人卻很有同情心,因為這一年的失業率是25%(美國勞工部預計2020年4月底美國失業率將達到15%。)1/4的美國家庭斷了糧。

不僅如此,有工作的人中,超過一半的人其實也不是全職工作,他們的收入只相當於全職時期的六成。

所以很多美國人第一次對乞討者感同身受,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輪到自己了。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大蕭條發生的一個根本原因是生產過剩,尤其是農產品。但當奶農倒掉牛奶時,在美國卻存在大量的飢餓現象,這一點就連美國人自己也很難接受。

很現實的一個原因:奶牛廠往往在遠離城市的鄉村,要將牛奶運到城市的貧民窟的運費誰來付?

一位醫生事後回憶,當時大城市中,每天有軌電車上都有人暈倒,他們往往是衣著體面的中產階級(在美國一般工薪階層也算中產階級),人們會把他送到免費診所去,但不會問任何問題,因為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他是餓暈的。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胡佛村


連中產階級都是這樣,那麼窮人的生活就更加不堪了。雖然有救濟,但卻遠遠不夠,不少人因為交不起房租,被趕出了房子,他們在郊區用廢料堆砌起一些小棚屋,被當時的人諷刺的稱為”胡佛村”。

當時甚至出現了逃難大軍,1933年年初全美國有100萬人在鐵路沿線扒火車流浪,他們四處撿垃圾為生,當時新聞報道中一個極端場景讓讀者們撕心裂肺:在一家餐館後面的垃圾桶旁,有50多個人正在互相扭打,為的是搶奪垃圾桶裡的那一點剩菜!

當時的絕望,在美國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當時美國人價值觀其實和今天中國人有相似之處,當遇到困難時,第一步是先嚐試自己解決,他們會首先向朋友和親戚借錢。如果不夠,第二步是向各種社會組織-----例如同鄉會或者宗教組織求援。第三步是才是地方政府,他們會節約資金,給市政府工作人員降薪,騰出經費救濟貧民。

美國社會有這樣一個救濟網絡去救助貧民,當時哪怕是企業和房屋擁有者們也都很慷慨,儘量少裁員或者容許推遲收房租,這個社會網絡在過去是行得通的。

但是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中,連這個救濟網絡也被擊穿了,從未有這麼多人失業,當教堂,社會組織,企業,慈善家們的資金全部用盡後,越來越多美國人將目光投向了華盛頓---聯邦政府。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在1928年成為美國總統,在競選辭中他曾稱:他會使美國人家家鍋裡有一隻雞,家家有一輛車。

胡佛擁有八十五個大學學位,明星工程師,在商務部長的位置上也表現出色,口才和文筆都相當出色,他絕對不是無能的人。

他對美國人民吃雞買車的許諾,也不是空口白話,但他他給自己的職位定性是“美國企業的啦啦隊長”,是協調者而非主導者,他深信政府對經濟干預越少,經濟就能越快的恢復過來。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今天的美國總統同樣認為自己是啦啦隊長


所以胡佛政府一直不願意直接花錢來救助美國失業者,哪怕形勢逼迫他出手拯救經濟,他也更喜歡自上而下的方式,-----花錢支持銀行和大企業,指望銀行和大企業在情況好轉後能創造就業去解決失業問題。

但是,我們知道銀行和大企業追求的是利潤,如果這些人覺得市場前景不好,哪怕得到政府的大筆援助資金,他們也往往會做出保守選擇,不去招募人手和開展新項目,這樣就解決不了底層的失業問題。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衣冠楚楚的中產階級失業者


所以,為了振興經濟,1932年胡佛建立了一個復興金融公司的機構,主要向私人銀行提供20億美元的援助,當時就有人酸溜溜的問:既然能向銀行家和鐵路主支付20億美元,那他為什麼不能把這20億美元付給退伍軍人呢?

胡佛的“佛系療法”最終讓美國山窮水盡,在1933年,美國失業率達到頂峰,哪怕企業家和銀行家也恐懼不已,不少州和城市開始放棄美元發行自己的內部貨幣,各地的銀行出現擠兌現象,1933年3月3日,美國不少州的銀行關門----美元是美國存在的基礎,當美國人連美元都要放棄了,還會存在美國嗎?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退伍老兵在大蕭條中被胡佛無情拒絕

歷史總是驚人的重複著,2020年的現實是,在共和黨總統川普的“佛系抗疫”背景下,紐約的民主黨州長科莫以截然相反的作風成為全美的政治明星,

1933年的局勢也是這樣,共和黨總統胡佛“佛系振興”讓全美人民失望,而紐約的民主黨州長羅斯福卻強勢崛起,他在1933年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80多年前也有位紐約州長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羅斯福與胡佛


美國兩黨制的奧秘就在於此:如果共和黨失敗了,那麼民主黨完全可以拿出截然相反的方案來挽救美國,完全不用背上前任的包袱-------接任者可以從前任的失敗裡找到成功。

羅斯福上臺之初,就以援助美國普通人為目標開始工作,上臺2月後,第一筆援助撥款就是5億美元,當時美國GDP不過是564億美元,所以這筆資金相當於今天的近2000億美元!這是美國曆史上首次國家大筆發放失業救濟金!

不少美國家庭靠著這筆錢熬過了1933年的冬季,不然的話,我們今天會在歷史書上看到觸目驚心的數字。

當然,要說羅斯福只會大筆發錢救濟這一招,那就不對了,他做得更多的是“以工代賑”。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然後到了6月,又是33億美元投入到“公共工程管理局”作為啟動資金,相當於今天的1.2萬億美元,這筆錢用來僱傭失業者,在全美國修公路,搞森林保護,市政廳,碼頭,藝術中心,流浪狗收容所等等。

所以他僱傭的也不僅僅是建築工人,還有教師,藝術家,作家等各行各業。很多人批評他這些是華而不實的投資,不會帶來效益,1939年調查,有23%的美國人認為他這樣做是錯的。但同時有28%的美國人認為他做得對。

為何各國動不動大筆發救濟金?因為90年前就有成功經驗了

不少基礎設施雖然沒有經濟效益,但卻帶來了社會效益


羅斯福花錢如流水,這類專門花錢解決就業的機構還有很多,平民保育團(植樹),土木工程署,公共工程管理局.....其實把錢直接發給失業者效率會高得多,但羅斯福政府堅信一點:必須提供有尊嚴的工作,比直接發錢更好。

出錢大搞這種基礎設施建設的效果到底如何,一直到今天經濟學家都在爭議,不過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基礎設施建設看似無用,但長遠效益卻不錯,如當時美國修建了不少流浪狗收容站,結果降低了人類的狂犬病患病率,這個經驗值得我們今天思考。

羅斯福和胡佛這兩位總統想讓美國擺脫經濟蕭條。一個採取了以銀行和企業為中心,自上而下進行救助的方案,結果說明這樣的方案見效太慢,不能緩解經濟惡化的速度。

另一位則以失業者為中心,自下而上進行救助,但爭議很大,但歷史已經證明這樣的辦法是有效的,所以我們看到之後的美國總統在遇到經濟蕭條時,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在救助企業的同時,都不會拒絕向失業者發放大筆救濟金。

從下向上拉動經濟,其效果可能比從上而下更快!

也許這就是為何今天,各國政府在面臨越來越糟的經濟形勢,都不拒絕大筆撒錢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