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歸來記者說⑤|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武漢歸來記者說⑤|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戰“疫”名片

吉小平是大河報記者,他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第一批派往湖北武漢報道組成員之一。他在武漢採訪58天,主要進行視頻、圖片和文字的全媒體採訪。

他先後深入河南醫療隊定點醫院、武漢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河南支援湖北醫療隊駐地、武漢街頭、超市等眾多場所採訪。

還和同事一起,搭乘河南醫療隊120急救車,通過文圖和視頻的方式,全程採訪危重病人向火神山醫院轉診現場。

在武漢採訪期間,刊發視頻和文圖新聞60多篇。

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吉小平

第一次見到護士胡奔奔,我就把“福娃”這個形象和她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她性格活潑,喜歡與病號拉家常。援鄂期間,她拉著病號跳舞、拍視頻段子,逗得大家開懷大笑,病區沉悶的氣氛活躍了很多。

採訪護士邵青青,是在一個陽光、溫暖的下午,而她也像春天的陽光,給大家傳遞著溫暖。在青山方艙醫院,曾經有一位護士蹲在牆角呼叫,邵青青隔著三層手套,感覺到她的手冰涼。青青就把這雙手,拉到自己的腋窩下,半蹲著,抱著她,暖了40分鐘。

武漢歸來記者說⑤|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記者在武漢第四醫院、河南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定點醫院採訪

疫情初期,武漢長江大橋下,一名冬泳愛好者和他的狗狗,一起在長江中冬泳。恰巧路過此地的外賣小哥趙彬,掏出手機,抓拍下這一瞬間。疫情期間,外賣小哥攝影師,一邊服務疫情一線,一邊隨手記錄照片。武漢人的堅強打動了趙彬,而他的照片又感動了更多的網友。

他們三位都是河南人,武漢疫情,把像他們這樣的九零後推到了舞臺前端。

降臨到重症病區的“福娃”

幾乎所有新冠肺炎患者,一定程度上精神抑鬱,心理安慰必不可少。

29歲的周口護士胡奔奔,是河南省第11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她頭髮四周都剃了,只留著頭頂的中發。奔奔活潑的性格加之可愛的髮型,被病患戲稱為“福娃”。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病區,她因過硬的技術,曾被推薦到李蘭娟院士團隊工作。第11批醫療隊周口隊隊長閆登峰告訴我,因醫療隊控感人手緊張,奔奔又被要了回來。

胡奔奔性格活潑,喜歡與病號拉家常,很快就與她們建立了信任。日常工作之餘,她拉著一些病號跳舞。藉助這種形式,帶動病人的運動康復。她還用手機,給大家拍視講段子,群發給病患,因此逗得大家開懷大笑。重症病區因為“福娃”,氣氛漸漸不再沉悶,活躍了很多。

在同主管醫生溝通後,平時她還會給患者帶去周口土特產——周家口牛肉、胡辣湯等。

武漢歸來記者說⑤|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護士胡奔奔同患者跳舞(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重症病房,穿著隔離服,即使完成日常的醫療動作已經很辛苦,“福娃”還要在空閒時儘可能地與病人、逗她們開心,體力和精力付出更多。

3月21日凌晨我跟蹤採訪奔奔。早上8點夜班結束,胡奔奔從醫院返回駐地,在大巴車上路不久,她就癱軟地昏睡過去。那個瞬間,“福娃”的狀態讓人心疼。

“福娃”的用心付出,收穫了患者的真誠回報。三八節那天,她在駐地收到了患者用網絡快遞送來的小禮物,上邊收件人寫著“胡奔奔天使”。

一些患者在出院後,還會給她發微信,想讓“福娃”嫁到武漢,不捨得她離開。

給“戰友”帶去溫暖和力量

2月15日,武漢降下大雪。那天,在青山方艙醫院,一位護士蹲在牆角呼叫。這一情形被護士邵青青發現,隨後便發生了“戰友”間感人的一幕。

邵青青今年30歲,是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也是鄭州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

2月15日晚,河南醫療隊員回到駐地後,呼救的女護士到處打聽邵青青的房間號,非要當面感謝她。

武漢歸來記者說⑤|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邵青青臉上的口罩勒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那位呼救的女護士說,由於是第一天進艙,加之防護裝備密閉,就出現了意外情況。邵青青給她取暖,抱著她,而且堅持了那麼長時間,讓她心裡感到溫暖和力量。

這位九零後的前線“戰士”,也有自己的兒女情長。

2月9日晚,鄭州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曾給邵青青打來電話,讓她徵求家人意見,確定能否參加援鄂醫療隊。當時,青青的老公還未完全清醒。

邵青青回憶,當她向老公說出自己想法後,老公看她了足有15分鐘,都沒有說話。之後,老公把妻子摟到懷裡說“你到那兒之後,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完全支持你,你要好好的回來”。

2月20日,我採訪邵青青。在說到家人、孩子時,這位性格活潑外向的九零後,多次淌下眼淚。

邵青青的家庭比較特殊,4歲的孩子日常由夫妻兩人獨立照顧。孩子從小沒有離開過母親很長時間。

在去武漢之前,邵青青曾對孩子說,“媽媽要帶你去長隆動物園,但是那裡的小動物都生病了、感冒了,媽媽要去給小動物吃藥、打針,之後咱們就去。”

邵青青希望疫情過後,她能給孩子兌現這個善意的謊言。

武漢歸來記者說⑤|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記者隨河南醫療隊新冠肺炎患者轉運急救車採訪

外賣小哥感動全國網友

2月10日,武漢陰雨,我來到江夏區藏龍島附近,採訪外賣小哥趙彬。在送外賣之餘,趙彬喜歡用手機拍攝照片。

去年10月,趙彬的二孩在南陽老家出生,他沒在家上呆幾天,就返回了武漢。為了早點還清結婚時的貸款,今年農曆春節期間,趙彬依然在馬不停蹄地送著外賣。

春節期間,因為疫情外賣單子不多,趙彬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去拍照。在武漢長江大橋下,武昌中華門碼頭,他曾經拍到一名冬泳愛好者和他的狗狗,一起在長江中冬泳。這個瞬間打動了外賣小哥,他感受到了武漢人的勇敢和堅持。

武漢歸來記者說⑤|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春節期間,趙彬和外賣同事,一起為武漢醫院送餐(趙彬拍攝)

2月1日下午開始,趙彬開始跟著平臺的醫院送餐團隊,為協和醫院和第四醫院送單。傍晚六點左右他到了一家醫院,發現門口有些直接送達的愛心物資。出於本能,他伸過手去幫一個護士搬東西,但這個舉動被立即制止了,護士怕外賣小哥進到醫院內有危險。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趙彬所在轄區,開門的只有便利店和藥店。於是,藥品和生活物資成為趙彬配送的最多的東西。

“我喜歡武漢的城市人文,對這個城市的感情很深。”採訪趙彬時他傷感地對我說,“當我騎著電動車走過一條條熟悉的街道,回想著從前拍過的圖片,我只希望這一切快點過去。”

4月8日零時,離開武漢通道管控解除,趙彬決心繼續留在武漢工作。近期他每天的訂單量,漸漸上升到了30-40單,而疫情吃勁時期是20-30單。外賣小哥明白,隨著社會人員有序流動,還有將來大學逐漸開學,武漢的人氣也會逐漸恢復。

胡奔奔、邵青青和趙彬,這三位九零後河南人,當國家需要時,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自己早已承擔起社會責任。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與疫情奮戰,用實際行動宣示了自身的使命與擔當。

武漢疫情期間,掛麵、方便麵、水餃、火腿腸等急需物資,源源不斷從河南源運抵荊楚各地。9640萬河南人為“戰疫”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1281名援鄂醫療隊員,衝鋒在疫情一線,另國人刮目相看。

武漢歸來記者說⑤|90後用愛心與堅守,宣示河南人的擔當

記者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附近卡點採訪民警

在記者58天的武漢疫情采訪中,武漢當地群眾、醫務工作者,都對我們伸出來大拇指,說出“河南人真好”。作為河南人,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

相關推薦

·武漢歸來記者說① | 逆行武漢,無怨無悔

·武漢歸來記者說② | 我在武漢的58天

·武漢歸來記者說③ | 到戰“疫”一線現場 觸摸新聞現場的真情實感

·武漢歸來記者說④ | 用攝影見證戰“疫”瞬間

來源:大河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