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範文: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合力共建信用社會

信用是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用儼然已經成為個人、團體的“第二張”身份證。在互聯網社會,新經濟形態層出不窮,如何利用信用維護好整個社會的生產關係和保持穩定的社會關係成為當下需要考慮的問題。對此,必須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合力共建信用社會。

當前,民眾在生活中逐步享受到了信用所帶來的諸多便利:通過信用貸款租物、良好信用免交押金、信用值高可獲得創業支持......但也面臨信息洩露風險,存在對信用建設擔憂質疑等問題,這表明我國信用建設還有極大不足,集中體現在對公民信用信息掌握不足、人格特徵難以把握,隱私保護力度不夠等方面。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獲取信息勾勒個人人格特徵是關鍵。信用體系的建設依賴於強大完整的信息網絡,每位公民的信用信息將成為這張巨大信息網絡的基本構成單位。要想保障整張網絡的完善必須著眼於細小單位數量的充實和質量的穩定。一方面,不斷地獲取公民的個人信用數據,為信用體系建設提供基礎數據,可保證數據庫的完整,為後期社會管理提供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廣泛的獲取個人信用信息相當於為每位公民勾勒人格肖像,使得個人在公共事物中的態度和做法、信譽度顯露無疑。然而當前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原因之一就在於信息獲取遠遠不足,暫時無法完整的為全民畫出合理科學的肖像圖。對此,要強化信用體系建設,必須加快信息獲取的進程,充分利用各大系統的作用,從而保證公民人格特徵的勾勒。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注重公民個人隱私保護是保障。決定一桶水水量的多少不在於其他,而在於其最短的那塊木板,故要想讓一個桶裝更多的水,必須找到桶的短板,然後加以補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如此,信用體系的建設也不例外。在逐步構建信用社會的進程中,個人隱私洩露的問題層出不窮,一些信息安全事件讓人心生質疑和擔憂,種種問題的背後直指當下我國對公民的個人信息保護力度不足,對民眾個人隱私的保護還很欠缺。毫無疑問,要想構建科學有效的信用體系,真正建成信用社會,必須解決隱私保護的短板問題。只有多方施策,加大公民個人隱私的保護力度,才能切實為信用體系的建設提供一張“防護網”,全力保障信用社會的穩定發展。

信用是個人人格的“試金石”,良好的信用是構建誠信社會的強勁基石。在信用體系的建設之路上,必須牢牢抓住兩個方面,既要不斷獲取信息,勾勒個人的人格特徵,也要充分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唯有兩手並抓,才能讓信用綻放活力,為信用社會的整體性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