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印刷市值將增長至8627億美元,數字印刷將佔到21.1%

近日,國際市場調查研究所史密瑟斯·皮爾發佈了一項調研報告,對2024年全球印刷包裝市場趨勢進行分析與預測。根據報告,2024年全球印刷市值約為8627億美元,印刷產業發展逐漸由產量增長轉為質量提升,數字印刷尤其是噴墨印刷應用更為廣泛,消費升級促使印刷包裝業不斷優勝劣汰,行業環保可持續發展趨勢明顯,安全防偽將成為關注焦點。

根據史密瑟斯·皮爾研究所發佈的《2024年數字印刷與膠印的未來》報告,由於印刷產業採用的產品組合和印刷工藝的升級,印刷產品的平均價值在10年間不斷增加。2019年全球印刷產品面積相當於49.66萬億張A4紙,市值約8083億美元,2024年將增長至862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3%。該報告顯示,在2014年—2024年的10年間,全球印刷市場銷量將呈現逐漸萎縮的態勢,但市場價值卻在增長。

2024年全球印刷市值將增長至8627億美元,數字印刷將佔到21.1%

數字印刷5年後市值佔比將上升到21.1%

未來5年內,數字印刷尤其是噴墨印刷在整個印刷市場中越來越重要,2014年,其市值比重約為13.5%,到2019年已上升至17.4%,預計至2024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1.1%。

2014年—2019年5年間,全球數字印刷產品市值和數量增長了一倍多,據該研究所統計,2019年採用數字印刷方式的包裝產品(包括數字印刷標籤)總市場價值約189億美元,成為印刷市場中最具活力、增長速度最快的細分市場。

根據報告,2024年採用數字印刷方式的包裝產品市值將達316億美元,約佔印刷包裝產品總市值的6.38%,印刷面積相當於3836億張A4紙。2019年—2024年,該市場規模將保持13.1%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從總體趨勢來看,未來5年,各個國家將繼續推動對包裝的內容與標識的立法進程,目前已有部分國家對包裝上的信息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在安全與品牌保護上,數字印刷的個性化標籤可以附加更多的信息,便於通過數據庫查找驗證標識符,將被製藥業、醫院等廣泛用於藥品管理。數字印刷技術的發展將促使個性化包裝產品日趨豐富,產品更替速度越來越快,包裝創意設計的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強,具有設計能力的印刷企業將更易獲得品牌商的青睞。

環境友好型材料受青睞

隨著政府、品牌商、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環保型生產技術和產品的需求逐漸增強,低成本、低能耗的新型包裝材料不斷湧現,部分原來具有優勢的印刷包裝產品正在逐漸被淘汰。

以傳統的玻璃、金屬等包裝材料為例,至2024年,其將被軟包裝與硬質塑料包裝逐步取代。在過去的10年裡,全球軟包裝的市場規模翻了一番,2019年市值將達2280億美元,預計至2024年,將以3.3%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690億美元。硬質塑料包裝市值則將由2019年的1811億美元增長至2224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4.2%。

相比塑料包裝材料,無紡布包裝因其環保特性將更受青睞。2019年,全球約有數百種無紡布包裝產品投入使用,根據報告,2019年全球無紡布消費量約468億美元,至2024年,消費量將達648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6.7%。

得益於環保門檻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禁塑”條例推動了無紡布的迅速發展,在歐盟對一次性塑料的專項禁令批准後,歐洲衛生產品、溼巾等開始大量採用無紡布包裝,其低成本、低能耗的特性也受到了品牌商的歡迎。

報告指出,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新型包裝材料市場需求也在快速增長,預計2024年,生物塑料市值將由2019年的44億美元增長至88億美元,雖然其在塑料包裝市場的份額相對較小,但高達15%的年均增長率顯示了該領域的巨大潛力。

在全球推動塑料回收再利用的大趨勢下,開發生物聚合物的環保產品更為緊迫,歐洲等國家對使用澱粉、纖維素等生物聚合物的可降解塑料生產給予更多的激勵措施。雖然生物可降解塑料在耐熱性、阻隔性與拉伸強度上暫時還無法與PET、PBT等以聚酯油為基礎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但未來5年,以微生物合成的聚合物——聚羥基烷酸酯(PHAs)為代表的產品商業化生產將會逐漸完善,聚乳酸(PLA)、生物PET和生物聚烯烴等由生物生產的單體合成的初級包裝將在生產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可以預見的是,節約資源、可持續發展將不再僅僅是一種趨勢,而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循環經濟正在成為主流,各個國家對印刷包裝企業資源消耗的監督將更為嚴格。

防偽包裝呈七大變化

到2024年,全球品牌保護、防偽和安全包裝市值將增長至40億美元,未來5年該細分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4.4%。在各個國家中,美國與歐洲各國在食品、飲料、製藥和工業部件等關鍵領域採用強制式標籤,由執法部門監察數據安全問題;中國、印度、巴西與土耳其等國家也已推出旨在加強醫藥行業供應鏈安全的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防偽要求最為緊迫的是電商領域,目前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已超過整體零售行業的增長速度,預計至2022年,近20%的零售貿易將通過網絡或手機進行。但是值得警惕的是,仿冒者正在改變他們的“獵場”,仿冒品逐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在美國,仿冒品在從易貝(eBay)等電商銷售平臺到臉書(Facebook)等社交媒體網站依然層出不窮。

報告顯示,未來5年安全防偽包裝市場將有如下變化:

· 利益相關者之間合作更加頻繁,政府部門、品牌商將共同承擔保護品牌、知識產權的責任,行動共享正在增加,打擊假冒產品更為有效;

· 由品牌保護轉為知識產權保護,從以產品為重點的防偽特徵和安全包裝進行的品牌保護,轉向以追蹤、分析和執行網絡侵權案件的知識產權保護;

· 追蹤技術快速發展,產品狀態可以被隨時查驗,並追溯識別和驗證其路徑;

· 集成平臺技術進展迅速,品牌商可全面應對實體零售、供應鏈、在線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問題;

· 全息圖機驗證,通過光學數字身份驗證與跟蹤編碼系統的應用,保證零售安全有效;

· 導電、半導電活介質墨水等新材料製作的印刷電路板,其將替代RFID與條形碼;

· 智能手機成為必要媒介,新的安全防偽技術不斷推動執法單位、品牌商與消費者更多地採用智能手機等數字移動終端,辨別產品真偽。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及應用建議。本公眾號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平臺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商業目的,如有涉及侵權等,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會盡快處理。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