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皆有“詩意”相伴

詩是什麼,詩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最原色的詩歌。中國文化的起源,源於詩。最早的《詩經》就已經傳達了它的思想,人們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大地上的萬物,都帶著詩意。只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心靈去感知,去發現,去擁抱。一朵花開的浪漫,一陣風吹過的溫柔,一樹綠蔭下的清涼,一本書上的內容,一個人的獨自行走,一段歲月裡的磨礪與收穫,一輪日月的無語和永恆,無不是詩意而值得去品鑑的。

四季皆有“詩意”相伴


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其實他是在告訴我們,世間萬物都與詩有關,倘若不能詩意地與它們相處,那麼生活就沒有樂趣而言。我隨著《詩經》這條文字的長河,追尋著古老的人們,怎麼詩意地去對待大自然的植物和動物,命運中的起起落落,愛情的嚮往,微小與宏大,怎麼去對待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點滴。

萬千生活都是詩。富貴有著富貴處的琉璃奢華,貧窮有著貧窮處的淳樸樂趣,古人多從大自然的草木動物中,去發現並把它們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用來抒發自己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一根蘆葦,就成了詩句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一枝桃花,就讓人看見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隻大雁飛過,就寫下了“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一隻小鹿路過,就聽見了“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一隻關雎就有了最經典“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種對大自然中的萬物都詩意對待的美學態度,自始至終貫穿著整部《詩經》。有多久我們沒有對著日子裡的草木鳥蟲,生出一顆詩意的心了。不是日月磨鈍了我們的心靈,而是我們的心靈沒有放在日月中最根本的美上。

春天來時,一陣微風都帶著花香,一朵白雲都有著故事,一叢青草寫著詩意,一樹花開更是喜上枝頭,鳥鳴,溪水,山川河流奔騰的聲音,小蟲子小動物忙來忙去的身影,只要給自己一點詩意的心情,就可以從春天裡看到許多的美麗與詩情。

油菜花開在大地上,揮筆一幅美景。小草們潑墨相擁,爭先恐後地畫著草坪。一個鳥窩在枝丫間新建,農舍的炊煙冉冉升起,天邊的彩霞流淌出的一抹羞澀,月色下的種子在破土而出。這一切,都是大自然贈與人們的畫意。

倘若在夏天,午後,拿一把涼椅放在樹蔭下,身邊的收音機裡放著小曲。小軒窗映出一幀讀書的剪影,有幾聲蟬鳴蛙聲。再去看那荷葉上的蜻蜓,花叢間的蝴蝶,勤勞的小蜜蜂辛勤地採蜜。到了夜晚,搖著手中的小扇,撲捉流螢。月亮和星星,對著人們眨著眼睛。

一架薔薇下,站著一個滿含詩情的人。長裙翩躚處,流露出如小藕節一樣的肌膚。再遇上一個可心的人,坐在江邊看燈火。一整個夏日,便是在了詩情畫意中度過。最後,再說一句“浮生偷得半日閒”,豈不是生活的愜意。

四季皆有“詩意”相伴


只要是心懷詩意,就會看見詩意。秋天裡的湖光秋月,兩相靜好。金色稻浪泛起的稻香,樹木的葉片落下時的聲響,還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在十五的夜幕上。收穫著的人們哼著歌謠,孩子們在田間地頭跑來跑去,老人們露出笑臉看著門前掛著的玉米,戀愛的人牽著手說話。

每一段秋情都是景,每一種景中都有詩,每一段生活都是值得回味的。即便是最艱苦的環境下,也有些不能忽視的詩意在發生。就算是竭盡全力也未能有所獲得,但這一路的行程已經被記憶挽留。人生,是一趟詩意而浪漫的旅途。

冬季的寒冷中,約來三五知己,就著一壺小酒,圍著紅泥小爐。偶爾看看窗外的幾枝梅花,正在探頭。隨手剪下幾枝插在瓶中,守著歲月,品一品陳年的往事。

被白雪覆蓋著的蒼茫大地上,幾棵枯樹蒼勁的枝條,向著天空吶喊。遠處的被雪皚皚下,覆蓋著明年的種子。江南的婉約,在冬季的評彈中千轉百回。北方的窯洞裡,炕上圍坐著大人和孩子。烤紅薯的香味,飄在城市和鄉下。做著棉鞋的母親,繼續納著鞋底。

日子,就是一首無需潤色的詩。每一個縫隙裡滲透出的愛與情感,美與生命,都是一首有生命裡的詩。只是,我們對待它的態度,決定了我們能不能寫下這首屬於自己的詩歌。

帶著詩意地去面對日常生活,有太多的美好藏在其中。一顆詩意的心靈,就會明白“投我以木瓜,報之於瓊琚”;就清楚了“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明白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四季的詩意中,我們去愛純粹的善良,愛醒著的滾燙。有詩意相伴的四季,春夏秋冬,歲月長河,從不寂寞。

四季皆有“詩意”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