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到知人心?

蔣南亞


平時把一個人表面上的樣子和私底下的所作所為多記錄,多分析,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大體知道了。

積累經驗的時候,一是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剖析好自己的行為動機,比如慾望呀,責任啊,心情啊,這是一個總結經驗途徑。二是要從身邊親友的行為和動機入手進行了解,這又是一個總結經驗途徑。

以上個人經驗吧,但是也只算是瞭解個皮毛。

畢竟人心險惡,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不是那麼容易知道的,一般不要妄自揣測。實際上還是要看行為,所謂論跡不論心。

知人心還不如想辦法引導人心。人大體是趨利避害的,用其感興趣和討厭的東西左右他的心思,使其行為符合你的預期,這應該比較好吧。


披襟當風


格物自知,誠意正心,顯微知著。有的時候,我們瞭解自己比了解別人還難。所以儒家講修己、修身為先,才有資格去管理社會、管理國家。管理社會國家的肯定是君子,君子必須是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配得上。所以“士農工商”這個社會職業的順序不是隨便定下來的。士即克己復禮的君子,有四端之心,惻隱仁之端,羞惡義之端,辭讓禮之端,是非智之端,由這樣的人來管理社會,就不會亂。其次是農,這是立國之本,古代土地最重要,符合中國的國情,再次為工,“倉廩實則知禮節,”生存問題解決了,生產出更多的用品,滿足人們的生活,從生活用品到商品就需要專門的人來從事商就產生了。所以“知人心”的前提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做到通達事物的本質後,再用儒家文化衡量君子、小人的這一把標尺,就可以把每個人的品性由內而外看的清楚


三易說古蜀


可嘗試換位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