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朋友家的娃今年五年級了,平時很少跟父母要錢,但是最近三天兩頭跟朋友要零花錢,朋友很納悶,就問孩子是不是在學校遇到什麼事情了。

孩子說:“沒事,那是我還同學的錢?”

“為什麼跟同學借錢呢,你在學校有需要花錢的地方嗎?”

“當然有了,上次王瑞過生日請我們吃零食,我們說好輪流請的,這次輪到我,我都沒帶錢。”

朋友從來沒有想過給孩子零花錢,首先是認為孩子沒有花錢的地方,再有是擔心孩子帶錢去學校,被大同學欺負。

現在,朋友不得不考慮,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零花錢。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一、給孩子零花錢也是一種教育

1、不給零花錢不可取

研究發現,孩子的金錢意識發展分六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0-2歲):沒有金錢功能意識。視金錢為一種玩具,一張可以隨意擺弄的紙。

第二個層次(3-6歲):朦朧的金錢功能意識。不認識金錢,只知道錢可以“換”東西,沒有自覺的買賣行為。

第三個層次(7-10歲):簡單的金錢功能意識。認識並能計算錢的多少,意識到錢可以買東西。有比較自覺的買賣行為。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第四個層次(11-13歲):

複雜的金錢功能意識。認識到錢的多種物質功能。有了金錢,可以購買吃、喝、穿、住以及學習等各種功能 。有了金錢,可以購買吃、喝、穿、住以及學習等各種功能所需。買賣行為不但有一定的自覺性,而且具有初步的獨立性。

第五個層次(14-17歲):

全面的金錢功能意識。既認識到金錢的物質交換功能,又認識到金錢的精神方面的功能,認識到金錢的社會功能。比如,用金錢可以買時間,用金錢可以做慈善,用金錢可以更好的交流感情。

第六個層次(18歲以上):

創新的金錢功能意識。亦即具備了運用金錢進行金錢增值的自覺意識。金錢是母雞,雞可以生蛋,蛋可以孵雞,越變越多。(出自:少兒理財教育發展目標)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也就是說,孩子在小學初級階段已經意識到錢能夠買東西,家長如果能夠抓住孩子心裡特殊時期,交給孩子管理金錢,支配金錢的能力,孩子今後才能管理好自己對金錢的慾望,才能真正獨立生活。

相反,孩子一生會被金錢控制,成為金錢的奴隸,缺少經濟責任心。

《窮爸爸富爸爸》裡的投資教育家羅伯特·清崎說過: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 讓這些人來替你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2、從小學會如何花零花錢,影響孩子一輩子的花錢習慣

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事態度。

美國的勵志大師奧格·曼狄諾說:

“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野,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

我的一箇中學同學,從小家庭生活比較優越,她總是班上第一個使用新款文具的人,同學們都非常羨慕。而且,同學跟她借錢,她也非常慷慨。

她總會跟同學們炫耀:我爸爸給我一個零錢罐,每天都往裡面放10塊錢零花錢,我想要什麼都可以自己買,沒有了就跟他要。

從小花錢大手大腳習慣了,等到成年後,她喜歡的東西越來越貴,自己的工資不夠負擔,就繼續跟家裡要錢,三十幾歲的人,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啃老。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調查顯示:北京中學生約有40%的學生月消費金額在100-300元之間,有31%的學生年消費額在2000-5000元之間,而排在前三名的消費傾向分別是:食品、服裝和學生用品。

據雜誌“青少年理財狀況問卷調查”顯示:79%的中學生沒有對自己的零用錢開支作過總結,64%的中學生沒有預算過自己的零用錢開銷,只有12%的人對自己的零用錢進行定期的總結和預算。

很多孩子現在不缺錢,缺的是用錢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認識金錢,駕馭金錢的能力,今後就可能在經濟上入不敷出,長期依賴父母。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二、家長給孩子零花錢的誤區

1、哭窮

伊朗有部電影《天堂的孩子》,講述的是一對兄妹與一雙鞋的故事。

因為哥哥的不小心,把妹妹唯一的鞋子弄丟了,家裡是捉襟見肘,爸爸又受了傷,花去了本來要給妹妹買鞋的錢,為了不被父母懲罰,兄妹倆每天換著哥哥腳上的一雙鞋子上下學。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影片中,妹妹緊張地盯著同學們一雙雙漂亮的鞋子,不敢跳遠,因為會把自己的鞋子露出來,這是一雙破舊的男鞋,她擔心同學們會笑話她。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一邊羨慕其他同學,一邊對自己的鞋子感到自卑,卻又不敢跟父母說,經受著心裡的折磨,讓人心疼。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從小花錢大手大腳,於是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又亂花錢,你不知道咱家就那一點錢嗎,我跟你爸一個月就這些工資,你都花完了,咱就得喝西北風了。”

慢慢地孩子也接受了自己窮的“事實”,變得沒有自信,即使有合理的需求,孩子也不會再提出來,她會覺得自己不應該花錢,甚至覺得自己“不配要這個”。

教給孩子節儉是應該的,但是總跟孩子哭窮的話,反而適得其反,讓孩子深陷自卑,不敢與人交往。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2、炫富

就像我的那個同學,父母從苦日子過來的,不想孩子再受委屈,從小給足了孩子零花錢,父母從來不過問錢的去處,只要孩子需要,父母全力以赴。

這樣會給孩子一個信號:錢永遠花不完,只要需要就可以跟父母要,而且,錢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金錢觀的引導,不知道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獲得財富,慢慢地就會成為花錢的機器,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擇手段。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3、金錢成為做任何事的條件

“考試得了第一名,獎勵你100塊錢”

“去幫媽媽刷碗,獎勵你1塊錢”

“把你的玩具收拾好,獎勵你10塊錢”

家長經常為了讓孩子做某些事情,用金錢做交換。但是,有些事情屬於孩子的義務,對家的責任,如果這些事情也用金錢交換,孩子眼裡就只有錢了。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同事有一天抱怨,自己身體不舒服,想讓孩子幫他收拾下碗筷,孩子說了一句話,同事差點氣暈過去:“平時刷碗1塊錢,今天收拾桌子得10塊錢。”

本來就發燒難受,兒子這一句話真是雪上加霜。

當家長把金錢與孩子需要承擔的義務畫等號的時候,孩子會把自己應該做的每一件事都當成“掙錢”的手段。

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三、零花錢是理財的基礎

1、告訴孩子什麼是金錢

在《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讓嗯哼幫她去買咖啡,回來後,媽媽發現兒子手裡還拿著餅乾,就問嗯哼餅乾多少錢。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嗯哼理直氣壯地說:“這個不要錢,我拿的。”

霍思燕很嚴肅地說:“怎麼可能不付錢,嗯哼,你忘記付錢了。”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嗯哼有些不開心,著急地說:“這個不用付錢!”

霍思燕依然平靜,嚴肅地說:“麒麒,我們不可以白拿別人的吃的,懂嗎?不管人家是送給你的,還是你拿的,我們都要問一下這個多少錢,付給人家,好嗎?”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媽媽耐心嚴肅地引導,嗯哼支付了餅乾的費用,並且為了增加嗯哼的興趣,媽媽還通過勞動換取報酬,讓嗯哼認識金錢。

孩子在幼兒階段,可以學習有關金錢的概念,讓孩子在生活中懂體驗金錢的應用。

霍思燕對嗯哼的引導,不僅讓嗯哼懂得我們需要支付金錢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還讓嗯哼明白,錢是要靠智慧和體力換來的。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2、父母給零花錢的原則:

幾歲開始給

在文章的開篇,我們已經瞭解了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對金錢的認知不同。

所以家長給孩子零花錢可以從上小學,也就是孩子7、8歲開始。這個年齡階段,金錢對於孩子已經開始有意義,可以根據需求給予一定數量的零花錢。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給多少

李玫瑾教授對孩子的零花錢是這樣安排的:

孩子放學以後,可能會有什麼活動,假如說要坐公共汽車,這個錢要有,假如說他出了門以後很渴,想吃冰棍、喝杯水,這錢要有,要按照你給他的一個規劃,知道他大約要花多少錢,超出這個錢數你要知道,而且要告訴他,不給了。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同時如果剩下錢,就屬於你自己的,你可以去買一些比較大一點的項目,所以給孩子一個交流,告訴他這個錢怎麼花以及你的用心,你要計算他要怎麼花。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有時候你給多了,還會出問題,比如學校周邊的環境比較差,可能有些人專門搶孩子,所以你給多了,還有另外一種危險,因此給孩子的錢不要太多。

家長可以跟孩子溝通商量,參考孩子的意見,給出合理數額的零花錢,日後也可以根據變化隨時調整。

怎樣給

既然是零花錢,家長最好給孩子小數額的零錢,不僅方便孩子存儲和消費,更能減少那些花錢比較衝動的孩子,衝動消費。

零花錢有固定的日子來發放,花完了,也要等到下一個發放日子,就像職工按月領工資一樣。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跟孩子一起記賬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教育自己孩子理財時,就採用記賬的方式。

孩子們每週可以領到3美元的零花錢,分成三部分:自己花、存儲、施捨。孩子每一次領完零花錢,他們的父親都會發給他們一個小賬本,讓他們記載每一分錢的用途和花費的時間。

然後每週末父親會檢查他們的賬本,如果哪一個孩子漏掉了一筆錢的出入,就會罰他5美分。記錄準確無誤的,會獎勵5美分。

孩子通過記賬,瞭解自己每一筆錢都用在什麼地方,哪些支出需要節約,哪些支出可以調整。這個過程中,孩子自然培養了理財的觀念。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3、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在管理零花錢的過程中,一定會犯錯,犯錯就是成長的機會。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兒子曾經用父親給的零花錢買大餐給池塘裡的鴨子吃,錢不夠了,還會跟父親要錢。

後來父親知道了,嚴肅地對兒子說:

“我們並不是一直有那麼多的錢,你要感到滿足才行,如果你不明白這些道理,會對你以後的發展有直接影響……很快你會發現,金錢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掙來的。”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父母最應該跟孩子“談錢”

海明威沒有因為兒子亂花錢而取消他的零花錢,只是限制了零花錢的數額,禁止他亂花錢。通過深刻的溝通,兒子反而更能感悟到父親的良苦用心。

家長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人,允許孩子犯錯,重新制定新的規則,讓孩子知道怎樣合理消費才是重點。

四、結尾

《小狗錢錢》的作者舍費爾說:一個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費,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就決定的。

零花錢是孩子學會理財的基礎,家長不要回避孩子關於金錢的問題,要教給孩子怎樣支配,管理零花錢。學會管理零花錢,孩子才能學會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