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汤显祖曾有一句话说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短短几个字就透露出一种忧伤之感。提起徽州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徽州古城,看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古城,不知道徽州古古城又会是怎样的景色。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徽州古城,别名歙(shè)县古城,如果要是笔者不标注拼音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读这个字,更有甚者可能会读错,尤其是对于外省的游客来说。这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位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古城始建于秦朝,至今还在保留着很多古建筑,徽州古城是中国3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这样一座历史与文化结合的古城景色很不错。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进入城门就看见了许国石坊,又叫八脚石坊,这是万历帝的大学士许国建造的,至今矗立在这里完好无损。它是一座由青色巨石仿木构造的建筑,有着“东方凯旋门”的美誉。这座石坊成为了徽州古城的代表,因为一般的石坊是四脚,而它却是八脚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匾额是由江南才子董其昌题字,苍劲有力的大字为石坊增添了气势。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东谯楼又名阳和楼,紧邻着许国石坊,是一座重檐式的双层楼阁,木梁架在高台上,下面是门阙,街道穿过楼阁直通老街居民区的大门。登上东谯楼上俯视下面的景色,偶尔还会看见大爷大妈在练太极,还有一口古钟,古钟上雕刻的花纹很细致,古时候敲响这口钟,钟声传遍四周,那时候的居民听见钟声会觉得安心吧,古钟和楼阁有种沧桑感,耐人寻味。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曹氏二院也离许国石坊不远,在古徽城府内,是清代曹文埴、曹振镛父子家族后裔的住宅,这座古建筑的雕刻都很细致,大到过道墙上的砖雕,小到木门上花纹,都体现着细致,古宅每一处都体现着徽班的痕迹,过去的场景是否是戏子在唱听咿呀唱戏,人们在地下津津有味的看戏不时传来一阵喝彩声,时过境迁,这里没有了当日的热闹只有几朵花在悄悄开放,这里的辉煌如今也只留下历史文物供人们阅历。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斗山街是一条很有特点的小街,因为依靠斗山而出名,里面多是清代徽商官宦的院子。街道有点窄,而且临街都是马头高墙,墙头的马头错落有致,阳光很难照到地面上,墙面斑驳,长满了墨绿色的青苔,这些青苔顺着墙爬到了很高的地方。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很多的旧民居分散在街道两侧,偶尔还有几家商铺,这里很安静,居民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被游客们打扰,路边躺着的金毛也不怕生人,静静趴在路边小憩,听见脚步声抬起眼皮看一眼人又继续闭眼睡觉,走在小巷中还看见了一些牌坊,跟古老的房屋一起让人感觉到了历史流过的痕迹,一个人静静走着会突发奇想会不会遇见一个雨巷里的“结着仇怨的丁香姑娘”。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为古徽州府治所所在地,主要包括仪门,公堂等等。虽然是后来的仿古建筑物,但是建造的格局很宽敞大气,看上去有着徽派建筑的秀丽,但又有着府衙严肃穆静的感觉,里面物品很多都真实还原了古代公堂,还陈列了一些古物品,大多数是讲述徽州历史的。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最悠闲的还是随意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古城很干净,人没有多少,民风也很淳朴,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普通的没有被外界熟知的地方,这里的有一些房屋或许看起来很旧,但却很真实,街道边晒笋干,老人门坐茶馆里喝茶打牌,慢慢的生活气息,突然下了一场小雨,“天青色等烟雨”街上没有一个人静悄悄的,最适合发呆,雨过后,光滑的石板路倒影着两侧的建筑,好像会闻见一股泥土的清新气息。

安徽这个古城是“徽学”的发祥地,它的别名很多外地人开口就读错

悠闲缓慢的生活节奏在徽州古城体现出来,古老的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包围着这里,令人魂牵梦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