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神經擬態計算;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1,鮑哲南團隊開發出調節神經的形變電子器械

來源:小柯生命

腦科學日報|Nature:神經擬態計算;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MorphE對神經生長的行為研究和生物相容性。

美國斯坦福大學鮑哲南與Paul M. George等研究人員合作取得一項重要成果,他們開發出能夠在生長組織中實現神經調節的形變電子器械。研究人員設計和製造多層形變電子器械,其由粘塑性電極和應變傳感器組成,可消除電子器件與生長組織之間界面處的應力。在植入手術中,電子器械能夠通過形變來自我修復,從而實現了可重構且無縫的神經接口。

在大鼠最快的生長期間,大鼠的神經直徑能夠增長2.4倍,但形變電子器械對大鼠神經造成的損害很小,並能夠實現長期電刺激以及監測2個月而不會破壞功能行為。相關論文於2020年4月2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閱讀鏈接:

「鏈接」


2,芯片造腦:華人博士一作Nature兩連發,神經擬態計算竟像人腦一樣「低能耗」

來源:新智元

腦科學日報|Nature:神經擬態計算;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想要打造類腦計算機,最主要的是要模擬突觸。近日,類腦計算又出新突破,馬薩諸塞州立大學研究小組利用蛋白質納米線作為生物導線,製造神經形態憶阻器,能在人類大腦同樣的電壓下運作,模擬大腦方式接受信息。功臣竟然是小小的地桿菌,能導電還能還原金屬。

閱讀鏈接:

芯片造腦:華人博士一作Nature兩連發,神經擬態計算竟像人腦一樣「低能耗」


3,賈天野團隊發現青少年多動及注意力缺陷等外向障礙的調控機制

來源:小柯生命

腦科學日報|Nature:神經擬態計算;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圖示:A)獎賞預期下的多動行為核心腦區;B)行為抑制任務下的衝動行為核心腦區;C)行為抑制任務下的注意力缺陷核心腦區;D)行為抑制任務下的品行問題的核心腦區。

近日,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青年研究員賈天野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岡特·舒曼(GunterSchumann)共同領銜的國際團隊,首次系統性地從多個特異性的認知環路分析了青少年精神和行為障礙的認知調控機制,並找到了外向障礙相關特徵行為在不同認知領域特異性的功能腦區。

研究者進一步從神經影像層面對這些高度關聯的特徵行為進行分型,發現注意力缺陷障礙和品行障礙由行為抑制任務下的右側下額葉區域共同調控,揭示了兩者共病的腦網絡機制。

4月20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強化相關行為的神經行為學特徵及分型研究》(“Neurobehavioural characterisation and stratification of reinforcement-relatedbehaviour”)為題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

閱讀鏈接:

賈天野團隊發現青少年多動及注意力缺陷等外向障礙的調控機制


4,首發未治療抑鬱症患者自殺風險與情感氣質的關係

來源: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

腦科學日報|Nature:神經擬態計算;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本文探討了抑鬱症患者自殺風險在情感氣質特徵方面的危險因素。結果表明,女性、發病年齡早、抑鬱症狀嚴重和循環氣質突出可能為首發抑鬱症患者自殺風險的危險因素。

閱讀鏈接:

論著|首發未治療抑鬱症患者自殺風險與情感氣質的關係


5,母愛撤回和引發內疚感對學齡前兒童欺負攻擊行為的縱向影響

來源:環球心理資訊

欺負通常被稱為攻擊的一種亞型或一系列行為,其目的是通過不斷地襲擊、羞辱或排斥,在身體或心理上傷害另一個相對的弱者。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使用心理控制互動方式的父母可能會表現出操縱性、厭惡性的行為,他們的孩子隨後也傾向於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同齡人。相比之下,引發內疚感可能是一種不那麼令人反感的心理控制形式。

鑑於在涉及幼兒的研究中缺乏對欺負特徵的系統研究,且忽視了心理控制的不同維度對欺負行為的影響,該研究採用短期縱向設計,從心理控制的兩種形式——威脅(如母愛撤回)和誘導(如引發內疚感)入手,探索母親心理控制與欺負攻擊行為之間的雙向關係。

結果表明,母親不同的心理控制維度會對孩子的欺負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母親通過強調孩子行為不當對他人的影響,增加孩子的內疚感,以幫助幼兒內化道德價值觀,從而減少幼兒的欺負攻擊行為;而母愛退縮則會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母親通過對親子關係的不健康操縱,使孩子產生敵對情緒,並威脅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基本紐帶,從而造成幼兒的社會適應不良。

閱讀鏈接:

母愛撤回和引發內疚感對學齡前兒童欺負攻擊行為的縱向影響


6,JAMA子刊:20來歲就要控制體重!分析超8萬中國人數據發現,成年到中年體重每多增加10斤,老了之後死亡風險增加10%

來源:奇點網

腦科學日報|Nature:神經擬態計算;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BMI不足23的人中,20歲到中年的體重增加也與多種慢性病相關

不久前,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的Guochong Jia和Wei Zheng聯合上海癌症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分析上海48377名女性和35989名男性的數據發現,從成年早期到中年,體重每多增加5kg且BMI超過23,與男性和女性晚年全因死亡風險升高9%和14%,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26%和23%相關。這一研究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

閱讀鏈接:

JAMA子刊:分析超8萬中國人數據發現,成年到中年體重每多增加10斤,老了之後死亡風險增加10%


7,JPSP: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來源:唧唧堂

本文是針對論文《慷慨的收益: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Generosity Pays: Selfish People Have Fewer Children and Earn Less Money)》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20年3月發表於《JPSP(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在進化理論和經濟學理論中,我們更關心自私的人能否擁有更多的後代和資源。因而,本研究旨在回答三個問題:(1)相比親社會的人,自私的人會有更高的收入嗎?(2)相比親社會的人,自私的人會有更多的後代嗎?(3)相比科學研究,普通大眾(lay beliefs)如何看待自私與生育、收入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通過橫斷數據表明親社會的人有更多的後代和收入,但親社會和收入的關係是非線性的,即中等程度的親社會性有最高的收入。為了探究因果關係,通過追蹤數據表明那些在某個時間點報告了較高的親社會水平的人,在隨後的時間裡孩子的數量和收入都有較大的增長。尤其在多年後,親社會者的子女數量最多,收入也最高。

閱讀鏈接:

JPSP: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 唧唧堂論文解析


8,治療失眠,創新食慾素受體拮抗劑關鍵性3期臨床結果積極

來源:藥明康德

腦科學日報|Nature:神經擬態計算;自私的人孩子少,賺錢少!

食慾素刺激多重促進覺醒的信號通路

Idorsia公司4月21日宣佈,該公司的雙重食慾素受體拮抗劑daridorexant,在包含930例成年和老年失眠患者(39.1%≥65歲)的首項關鍵性3期臨床研究中獲得積極頂線結果。這一研究證實了daridorexant療法對客觀和主觀睡眠參數和日間表現的療效,而且在早晨沒有殘留效應,在治療中止時沒有反彈或戒斷症狀的證據。

Daridorexant是一種創新雙重食慾素受體(orexin receptor)拮抗劑。食慾素能夠刺激多種導致覺醒的信號通路。Daridorexant可以通過阻斷食慾素的信號傳導,抑制失眠患者中活度活躍的覺醒通路,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狀。

閱讀鏈接:

「鏈接」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技術;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

2,腦科學日報|基因組對壽命的影響;聞氣味也可以讓你變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