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雄獅在2歲後被驅逐出獅群,僅僅是一場生存的歷練?沒那麼簡單

瞭解獅子的朋友肯定都知道獅群的一個習性,那就是2歲後的小雄獅會被驅逐出獅群,“流浪雄獅”由此而生。那麼,小雄獅的“流浪”僅僅是一場生存的歷練嗎?真相遠沒有如此簡單。

獅群對後代會有“差別待遇”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重男輕女”無疑是最黑暗的時刻,在這種思想的灌輸下,壓抑了許多女性的能力,降低了女性的地位。尤其在我國的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流行了上千年,直到近代,人們才從這種“劇毒”的思想中解放了出來。

但是,作為自然界中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獅子卻與古代人的做法截然相反。在獅群中,最讓人羨慕的就是雄獅了,它“妻妾成群”,而且不用自己捕獵,再加上它霸氣的鬢毛,儼然一副“王者”的風範。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顯然不是。

小雄獅在2歲後被驅逐出獅群,僅僅是一場生存的歷練?沒那麼簡單

獅群的主導者並不是雄獅

在許多人的眼中,雄獅被稱為“獅王”,在獅群中有著絕對的支配權和領導權。但這只是表面的現象,實際上,獅群的生活狀態更像是我們人類社會曾經經歷的“母系社會”。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母系社會是按母系計算血統和繼承財產的一種氏族制度。放在獅群中,我們來看一下是否適用。

在獅群中,負責狩獵以及生育的是母獅,而且“獅王”的位置是會更替的(新的雄獅挑戰),但是,不變的是整個獅群中的血統確實是偏母系的。舉個例子,一代獅王與母獅們交配後,產下後代,此時,獅王完成了新舊交替,新的獅王會與年輕的雌獅(也就是一代獅王與母獅們的後代)再次交配產生後代。而且這種方式會循環往復的持續下去。所以,在獅群中,確實是以母獅的血統計算的。

其次是財產的繼承。獅群的財產除了獅子本身外,就是領地了。表面上看,即使新老更替,領地也在雄獅手中,但是,真正佔有且使用率高的還是母獅。再加上獅群每一代的後代都與母獅有著血緣關係。

綜上,獅群的主導者確實不是雄獅,而是母獅。

小雄獅在2歲後被驅逐出獅群,僅僅是一場生存的歷練?沒那麼簡單

獅群中的“差別待遇”

獅群中確實存在嚴重的“差別待遇”,這個差別體現在獅子的後代上。獅群對剛出生的獅子無論雌雄都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但是,從小獅子結束6個月左右的哺乳期後,雌雄小獅子的差別待遇開始出現。

第一點就是,母獅外出狩獵時,帶著的小獅子都是小雌獅。有人會說,這不是挺好的嗎?小雄獅不需要外出捕獵就有肉吃。確實,短期看,這種生活對於小雄獅來說很安逸。但是,看完小獅子的差別待遇第二點後,你就不會這麼想了。

第二點就是,在小獅子兩歲時,小獅子們都已經到了亞成年的狀態。此時,亞成年的雌獅正式加入獅群的捕獵大軍,成為獅群中真正的一份子。而亞成年的雄獅則會被驅逐出獅群。

此時的雄獅不用說捕獵能力,就連真正的捕獵場面都沒見過幾次。所以,這次驅逐並不是一場流浪這麼簡單,而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

小雄獅在2歲後被驅逐出獅群,僅僅是一場生存的歷練?沒那麼簡單

小雄獅被驅逐的原因

偌大的獅群,偌大的領地,難道就容不下幾隻獅子了嗎?當然能,但是不是雄獅。在獅群中,雄獅的數量大都在1-2頭左右,這是一種生活習性。再加上獅群中的雄獅很少捕獵,所以過多的雄獅會增加獅群的負擔。

而且雄獅在獅群中大都肩負著保護領地的職責,所以,一場歷練是在所難免,而大自然顯然是最好的歷練場,只有在殘酷的競爭中活下來的雄獅才配擁有“獅王”的地位,才配有繁衍後代的權利。

但是,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小雄獅被驅逐還有一個隱藏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決定了整個獅群的命運。那就是趕走小雄獅後,杜絕了近親繁殖。近親繁殖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的動物中都有著諸多弊端,比如存活率低、容易出現先天的不足、影響後代的壽命以及後代的身體較弱等等這些負面的影響。

而獅子的驅逐小雄獅的習性完美的解決了近親繁殖的問題。這可是一個關乎獅群生死存亡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小雄獅在2歲後被驅逐出獅群,僅僅是一場生存的歷練?沒那麼簡單

其實,獅子之所以能夠站在非洲大草原上食物鏈的最頂端,與其群居的習性固然分不開關係,但是,一代代強大的基因才是它們能夠“統治”非洲大草原的基石。因此,2歲的小雄獅就被驅逐,從此過上流浪的生活,雖然很殘酷,但是這是獅子們能夠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關鍵所在。

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