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未必知天下事

說了半天,就是解釋“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可見孔子還是贊成隱士思想。他說如果真有救人救世的本事,而當前的機會不屬於我的,你也沒辦法去救,那麼先要保護自己,充實自己。所以,“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但在下面“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是進一步告訴我們,如果社會漸漸上了軌道,有才能的應該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倘仍無法貢獻,還處在貧賤中,那就是身為知識分子讀書人的恥辱。如果在一個動亂、不上軌道的社會中,安享富貴,或是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不正當的途徑取來的,這也是不對的,可恥的。

跟著這幾句,便又說出真當隱士的客觀態度。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這句話問題又來了。

一個知識分子,如果不是身居官職,最好不要隨便談論批評政事。真當隱士的更需要有如此的胸襟

。這幾句話,我們要常注意。現在順便告訴大家一些有趣的經驗。我不是學者文人,但常與學者文人接觸。學者文人最喜歡談政治,而且他們對現實的政治,幾乎沒有滿意過的,尤其學自然科學的學者,更喜歡談政治。我的結論是越外行的越喜歡談內行話。不知大家的經驗如何?

據我所知,文人更喜歡談戰爭,開口就是應該打。他們可不知道打仗的難處,自己又沒有打過仗,也不知道怎麼打。等於有人在街上看到別人打架,自己在旁邊吆喝著大聲喊打,可是叫他自己來,只要一揚拳頭,他就先跑了。這就是歷代文人的談戰爭。知識分子喜歡談軍事、談政治,大多數絕對外行。所以我常引用孔子這句話對他們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們答道:“這有什麼難?”我說:“你我知不知道基辛格此時此刻看的什麼公文?說的什麼話?你我所知道的情報、資料,都是從報上看來的,並不是第一手資料,可靠性大有問題。就算是可靠的,在報紙上發表出來的,還是有限,不知道還有多少不能發表的,而且和此刻的現況,又相隔很遙遠了。像這樣如何可以去談政治?而且

政治絕對要靠經驗,不是光憑理論的。你說某某不行,你自己來試試看,毫無經驗的話,不到三個月就完了。所以孔子說的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那個位置上,不能真知道它的內容。以很具體的事實來說,榮民總醫院某手術室,此時在為某一病人的某一病開刀,你我能知道嗎?即使自己親人進手術室接受治療,而我們被關在門外,他在裡面危險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只隔薄薄的一扇門就不知道。所以‘謀其政’不是想象中的簡單,要在那個位置上才能執其政、謀其政。”

很不幸的,孔子的這句話常常被人用來做滑頭話,做推託詞。甚至,有些人看見別人用這句話做擋箭牌,都誤認為是跟孔子學滑頭。所以打倒孔家店的人,也把這句話列為“罪狀”之一,把罪過弄到孔子身上了。事實上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學以致用,真正的學問,要和做人做事配合。他也是告誡學生們,對一件事,有一點還不瞭解,還無法判斷時,不要隨便下斷語,不要隨便批評,因為真正瞭解內情,太不容易了。


秀才未必知天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