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大漲?未必

這是老管公眾號的第217篇原創文章

房市大漲?未必

如果不從整體經濟角度思考問題,談房價就毫無意義。


房市大漲?未必

“經營貸”違規進入樓市,政府重視


國內疫情基本已經算過去了,但是考慮到停工幾個月企業主損失巨大,國家對他們特別釋放低利率的“經營貸”。對於小微企業主來說這簡直就是“久旱之甘霖”。


然而,就像當年的“政府廉租房”一樣,只要有政策一定會有人發現“漏洞”並加以利用。“經營貸”利率只有4%多一點點,比房貸利率低。


一位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按照銀行現在的利率算,貸款300萬元,房貸月供約16000元。如果用‘經營貸’的話,算上利率和每年的資金過橋費,月供約11000元,每個月能少付5000塊。”


房市大漲?未必


由於“經營貸”僅面向正常運營一段時間的企業的股東放貸,還催生出了買賣公司的交易。有貸款中介稱,如果購房者名下沒有公司,可用三千到五千元“買”一家公司。


看著操作複雜吧,不用想也知道懂得相應操作流程的“中介”應運而生。


銀保監局已督促銀行迅速開展全面排查,並指導各商業銀行有效抑制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


對發現的問題嚴肅整改並問責,對被違規挪用於房地產領域的貸款要堅決予以糾正,限期收回並壓降對借款主體的授信額度等。


民間再次掀起對於炒房團一片口誅筆伐。


這裡老管再次聲明:反對任何形式的違法行為。對於上述這件事,“騙貸”肯定是不對的,應該受到相應的懲罰。


但是“炒房”對不對呢?


房市大漲?未必

炒房團是“做多機構”


還記得前些時日在瑞幸咖啡背後“捅刀子”的渾水公司嗎,他們統稱“做空機構”。而炒房團姑且可以稱之為

“做多機構”。


房市大漲?未必


如果說做空機構的工作是:尋找基本面有問題的公司,賣空他們的股票。


那麼“做多機構”

就是找基本面非常好的公司買進,並長期持有其股票,做長期的價值投資。(巴菲特就是幹這個的)


老管無數次在文章中提過:房價是一個城市的“股票”。


有過炒股經歷的朋友是不是都懂:如果一個公司的基本面非常好,就算他的股價沒有被低估,就算追漲也要出手買進,對吧。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股票追漲的不應該被罵,炒房的為什麼應該被罵?這兩種行為無論從意圖還是操作手法都是一回事:買進--持有--賣出盈利。


我想罵炒房這件事無非是因為:你們把房子價格炒高了我就買不起了。股票炒得再高,我又不買股票,和我沒關係。


其實他們搞錯一件事:他們不但不會買股票,同時也沒希望買房子。


因為真正的“剛需”還是可以買到房子的,雖然房貸壓力很大,但是隨著房價上漲心裡也是很舒服的。畢竟房價上漲的城市依然是“經濟前景”好的城市,在這裡還是有希望的。


房市大漲?未必

那些房價下跌的城市,為什麼?


去年部分城市房價崩盤消息刷了屏。為什麼有的地方控制房價上漲都沒戲,有的地方還崩盤?


人口流失算是房價下跌的一個重要的“顯性原因”。先看張長長的圖:


房市大漲?未必


人口淨流出的城市中,產業變遷和資源枯竭是部分城市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


之前“名震一時”的玉門關市、鶴崗市都屬於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人口因為資源豐富而聚集,又因資源枯竭而離開。


某些靠單一資源支持的地區目前雖然還好,隨著地底資源開採成本增加和替代技術出現,有朝一日也會荒蕪。(我說的是沙特)


這種人口減少肯定是會造成房價下跌的,因為那個地方沒希望了不值錢了才是真正原因。


那麼有個現象就好解釋了,現在一線城市在“趕人”。這種人為的減少人口屬於“產業變遷”型。上海過去也是“勞動密集型經濟”,後來產業轉型,

大批不適應新產業形勢的人口自動流出。


說白了,走了的都是買不起房子的,留下的是能買更貴房子的。這種人口減少可以認為是“房價看漲的風向標”。

房市大漲?未必

有“流出”,就勢必有“流入”


不管什麼原因的人口流出,這些人總要有個落腳的地方。那麼機會多的地方自然是首選,看看什麼地方在疫情中土地拍賣價都在上漲,那個地方就是大家“用腳選出來的好地方”。


房市大漲?未必


隨著人口不斷向東南沿海聚集,當地房價的確在上漲。但是必須說清楚的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

“土地收入”是政府的“應急資產”。


你看疫情中百業蕭條,現在百廢待興,這都需要錢啊。給企業減稅的同時又要向民間釋放更多的貸款,有的地方發購物券,錢從哪裡來?


別羨慕外國直接送現金給老百姓,平時他們的所得稅也是驚人的。咱們既然以往沒交過那麼多的所得稅,政府的補貼只能靠“土地”。


這樣做有個巨大的好處:不用大量放水。你看美國這幾個月的表現,除了一次次撒錢以外,無限QE更是嚇死人。這些錢日後必須收回去,否則通貨膨脹造成的麻煩恐怕比疫情還嚴重。


咱們買地的智慧就在於:一塊地賣不出兩次價。用不可再生資源融資,絕對不會導致通脹。


房市大漲?未必

說兩句“壞話”


大筆資金沉積在樓市,對於財政收入、政府補貼來說有好處,對於經濟發展不是好事。


房市大漲?未必


本文第一節所說的本該促進生產的資金卻被拿去抄底樓市,企業怎麼辦?賺點錢都還房貸了,年輕人怎麼辦?


他們不再敢創業、跳槽,在找工作時為了每月多拿500塊而不得不從事一個自己不喜歡同時又沒前途的工作。


看見沒,這簡直是無解的悖論:


經濟需要發展,需要更多的流動性;

肆意放水又會增加通貨膨脹風險,因而土地財政最安全;

如果想讓土地更值錢,必須讓這裡的人更有活力的創造財富;

高房價使人們不再有活力。


怎麼破?從旁邊開一槍。不讓中國人買房,像洋人一樣“租一輩子”不現實,而且咱們還有“丈母孃經濟”在。


買房子啊,有一套住的剩下的都是投資。那就好辦了,為什麼投資房子?不知道別的優質投資渠道唄。


2008年美國房價崩盤以前,一下子貸款買N套房子的是什麼人?社會底層人士。他們的統一操作方式都是:收入不算穩,買房下手狠。貸款不抵押,跌了不止損。


中產階層以上的人怎麼操作?投資房地產及貸款機構股票。股票流動性比買房好,畢竟房子不方便變現。


特別說一句,人家不是韭菜型散戶,他們都是把錢交給投資機構操作。受過教育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


你想,有個人是學建築的,親戚生病需要動手術了,這兄弟上前一步:我來切!我是建築學博士。


好笑嗎?美國散戶肯定不會覺得自己的投資眼光,要比受過專業訓練的華爾街從業者更好。


最後一句話總結:找一個基本面好的城市買套房找幾個基本面好的公司買他股票找兩個基本面好的中介操作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