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左右的我們:我想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這段時間重刷《你好,舊時光》,我突然被辛銳說的一句話戳到:

“我可以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辛銳羨慕甚至嫉妒著我周圍的所有人,他們都過得那麼開心暢意,而她卻要經受來自原生家庭、人際關係等等各個方面的窘迫。

我實在討厭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20歲左右的我們:我想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我是什麼時候覺得“我不想成為我自己”的呢?

是在一個看上去可以改變一生的轉折點。

2018年,我參加了高考,最後成績出來,班主任對我媽說:“我以為她會是第一名。”

人生太巧合了。高中三年我經受過那麼多次模擬考試,離高考最近的三模我考了全班第一,但是高考我卻掉到了班上20名開外。最讓我驕傲的英語,在公認非常難的模擬考試裡我都有130+,但是高考英語我只有126分。

我極度厭惡我自己,在關鍵時刻塌場,給自己的人生開了個巨大的玩笑。那時班上有一個我從來不曾羨慕過的女生,她上課打盹、對成績漫不經心、考到班級前十就已經滿足到覺得是上天的饋贈。但是她高考考了全班第一。我那時只知道分數意味著更好的大學,更好的大學意味著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光明的未來。

我贏過那麼多次,一直在儘可能追求更好的自己,可是我重重地摔了一跤。

那一刻,我想成為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因為成績出來,即便是分數剛過一本線的人都比我活的更開心。

如果曾經沒有那麼高的期望,或許我也可以更快樂一點。


20歲左右的我們:我想成為任何人,除了我自己

知道分數後我腦子裡一團亂麻,當我向內心觀望,只能看到兩個字——復讀。於是我就去了。

其實在我家鄉那個縣級市裡,復讀是很不光彩的一件事,大部分人都覺得復讀是在浪費時間——明明三年的高中,你偏偏要讀四年。能力不足就靠時間補?女生的青春多寶貴,何必呢?

聽得多了,我也開始問自己“你是不是非復讀不可?已經超一本線70分了,已經比很多人強了,985211的名號沒那麼重要……”

於是我又忍不住往回看,設想一百種後悔藥的可能。

<code>如果我高考考好一點
如果我做理綜時放鬆一點
如果我寫英語時不記掛著前一天的數學
如果我不是我——
那該多好。/<code>

後來,這些自我懷疑和糾結並沒有消失,只是在我去到離家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復讀學校後,那個充滿鬥志和逆天改命的傳說的地方讓我無暇去思考那麼多“如果”。果然,時間一充裕,人就喜歡進行無意義的胡思亂想。

再後來,我成了復讀生中的大多數——沒有超常發揮,也沒有比前一年的分更低,但留下不少遺憾。都說會引發痛覺的東西才讓人印象深刻,我想復讀和高考的細節沒有個十年我是忘不了的。

<code>如果你要問現在我還想不想成為當初我想成為的那個女生?
我的答案是:絕不。
但我仍然想成為別人,因為我一直羨慕著我社交圈裡其他優秀的人。
但對自己,多了一點點認同。不過還是帶著些許懷疑向前走著。/<code>

985大學的名頭,給了我些許底氣。或許人的成長從來都不是從100分開始,受到挫折減一點。而是從0開始,做得好加一點分。所以成長路上自己的分數總是那麼低,那麼慘不忍睹,自我認同感就降低了許多。

而大家都傾向於把自己好的一面分享在朋友圈,我所瞭解的別人的生活其實本來就在信源處加了一層美化濾鏡,無形之間形成了自我與別人的落差。

其實事實是:我沒有那麼差,別人也沒有那麼好。

年輕人,有大把時間和精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美好的青春時光太過短暫,時間來不及讓我胡思亂想。所以把握當下,才是最值得去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