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大閱兵有啥亮點?眼尖網友歡呼:鎮國“古董”也拿出來了?

慶祝70週年國慶大閱兵將展示一項重要“古董”,這個“古董”的前世今生就要從閱兵史說起了。

據正史記載,中國最早的閱兵發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前夕。那個時候的夏朝首領是禹,有一次,在與南方各部落首領會盟時,就是讓士兵手持兵器載歌載舞來歡迎的,這個在《左傳》裡面是有所記載的。經過這次會盟,或許就開創了後世“閱兵”的雛形。

國慶大閱兵有啥亮點?眼尖網友歡呼:鎮國“古董”也拿出來了?

孟津觀兵

話說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閱兵有很多,但印象深刻的還數週武王的“孟津觀兵”和唐朝李隆基的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五十里路都走不完的大閱兵,總而言之,閱兵已經逐漸成為一種隱形而又有效的一種外交手段,隨著歷史的演變,慢慢的又變成了一種閱兵文化。

閱兵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特點便是紀律嚴明,有規有矩,有句俗語叫“無規矩則不成方圓”用在這裡比喻的最為貼切了,而閱兵呢則只是把這一種思想體現得更為藝術化了而已。提出這種思想的則是戰國時期的孟子。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意思是:“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不憑規和矩,是畫不成方圓的”

國慶大閱兵有啥亮點?眼尖網友歡呼:鎮國“古董”也拿出來了?

孟子

規和矩,在古代是指用來校正圓形、方形的兩種工具,“規”指圓規,“矩”是指曲尺,它本來是針對木匠而說的,用“規”畫圓,用“矩”畫方,沒有規和矩,當然無法做成方形或圓形的東西,於是被後世傳承幾千年的寶貴思想在此誕生了。

不過,現在這俗語已不再是木工專用,而變成了人們泛指任何事情若無一定規則,便會出錯的告誡用語了。

國慶大閱兵有啥亮點?眼尖網友歡呼:鎮國“古董”也拿出來了?

矩~曲尺

在現在看來,規矩不外乎也就三種意思,如果放在人與人之間來說,規矩就是道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告誡大家不能因為做的善事太小而不願意去做,也不能因為犯的過錯太小就覺得沒關係。在這方面前人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大家熟悉的就有孔子,孟子,不說遠了,離我們很近的平常人中比較出名的就有袁了凡,他積極向善,每做一件好事就會在本子上記下來,一直把本子記滿了,才又換一本,他還把自己的經歷感悟總結成了《了凡三訓》,現在流傳的很廣。

如果把規矩放在健康養身治病的角度來說,它就是天道。《皇帝內經》曰: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養藏。春天是萬物復甦生髮的季節,不應該壓抑著;夏天是萬物生長排洩的季節,不應該封閉著;秋天是在春夏生髮生長之後進行一種總結,就是收穫的季節,為冬季的收藏打下基礎,這些都是順應自然生長,這就是天道,叫道法自然,如果想健康想養生就不能違背了這個天道,否則上天就會讓自然規律來懲罰你。

再一個,如果是站在國家層面來看,無規矩不成方圓就是指法律法規了。它懲罰了制止了社會上的違法犯罪行為,有效的保證了我們的生活安全,它奠定了社會的長治久安。

國慶大閱兵有啥亮點?眼尖網友歡呼:鎮國“古董”也拿出來了?

唐李隆基閱兵

中華民族是個熱愛和平,充滿智慧的民族,“無規矩不成方圓”是我們祖先歷經幾千年,久經考驗效果顯著留下的絕密法寶,而在這次70週年慶典大閱兵上我們將以整齊劃一的方正隊列,剛勁有力的方正步伐,來詮釋規與矩的原始含義,再以新的裝備新的軍容軍貌展示規與矩的深度認知,讓世界知道,我們這個“古董”其實並不“古”,而是一直有著繼承與創新的。

(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和轉發,碼字辛苦,動力無限,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