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曾惨败于阿拉伯吗?有何历史依据?

书中有路


据历史记载,怛罗斯之战发生时间在天宝十年(751年7月-8月),葛逻禄突然叛变,导致唐军失利。这是阿拉伯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此战对唐朝、阿拉伯双方的疆域几乎没有影响。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并且继续扩张。

从战争的结果来看,并不能定义为惨败。

唐军与阿拉伯军交战5天,不分胜败,葛逻禄突然叛变,与阿拉伯军夹击唐军,导致唐军战败。

此役的具体唐军损失数字不明。《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 记载唐军总数3万人、深入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两万多人。《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 都记载唐军总数两万人、深入胡地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一万多人。

怛罗斯之战后,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西域唐军迅速恢复。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一个王朝,大一统之后不断对外扩张,将版图扩大到了西域,并在那建立都护府作为政府。与此同时,在不远的中亚,也有一个国家,后来的阿拉伯帝国,也在不断壮大。这是一场典型的扩张遭遇战!





历史的星空9527


有的。这就是恒罗斯战役。

一,恒罗斯战役所谓意义

恒罗斯战役本身对双方战力并无实际性的影响。

但最重要的是,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此次战役导致光辉灿烂的中国科学技术的输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造纸术。

这有点夸大其词吗?也可见大唐文明的发达程度和影响力,如果与西方此时的情况对比,就会发现,此时大唐文明与西方文明就如现在美国与非洲的对比。西方自498年西罗马陷落就陷入长达千年的黑暗,大唐文明如太阳一样光辉灿烂。

这时候横跨在西方与中国之间的桥梁就是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阿拉伯是典型的商业文明,他本身缺饭创造性,但正是他充当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的桥梁。

200百年后,大概1096年开始吧,为西方人崇拜的十字军东征开始,他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把阿拉伯从东方中国获得的先进文化技术大批抢去了西方,特别是造纸术。然后他们惊奇了',许多西方人发现不一般的世界。然后文艺复兴轰轰烈烈的来临。

恒罗斯战役导致的结果就是煽动西方中世纪黑暗那只蝴蝶。对造纸术在古代文明中的作用任何高歌都不为过,他是文明传播的核武器。

伟大的华夏,当时是如此强大,光辉灿烂,如此的骄傲。手中泄露的光明亦足以影响世界的进程。

二,恒罗斯战役导致文化科技传播及其争议

怛罗斯战役的失败,损失的不仅是数万军队,更重要的是,唐政府从此失去了对中亚的控制权,也就丧失了在丝路贸易中的主动权。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 但这一时期的到来却凝结着汉族和西北边疆各民族的血汗和共同努力”,为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唐政府经过近百年与突厥、吐谷浑诸国的斗争后,逐步控制西北,进而发展了与中亚昭武九姓各国、天竺、大食、波斯的经济政治关系。在怛罗斯战役之前,与唐朝通使、通商的国家地区、部落民族多至上百,仅中亚腹地,就有石国、康国、安国、新城国、曹国、钹汗国、火寻国、米国、何国、史国、吐火罗等内附或臣服唐天子。

由于高仙芝对石国的错误策略和行动,使唐王朝失信于中亚诸国,许多亲附唐朝的国家都转而寻求大食的保护。怛罗斯战役中“, 高仙芝所部全军覆灭,中国遂失去对中亚及葱岭以西所有地方的控制”。“怛罗斯战役后,大食势力进入中亚,昭武九姓国隶属大食。以葱岭为界, 大食与中国各执丝绸之路一端, 使欧亚大陆贸易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至此,唐朝近百年来在葱岭以西的经营彻底结束,其后吐蕃控制河西走廊,加之唐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衰退,没能力经营西北边疆地区,中亚各国逐渐脱离了与唐政府的政治关系。 唐朝军队在高仙芝率领下, 长驱直入, 攻至塔拉斯河畔的塔拉斯城。但损伤精兵7 万, 数千唐军被俘, 被大食国军队押往撒马尔罕城。当大食国元帅之子佳德得知战俘中有熟练的造纸工匠时, 便在公元757 年利用了这些有经验的唐工匠在撒马尔罕城开设了第一家造纸厂。

自此以后,“撒马尔罕纸” 不仅满足了当地的需要, 而且还和米、棉、绢一起作为东方的特产运到近东、北非以及伊比利亚半岛等广大地区。由于这些纸张既美观又方便, 远远超过埃及纸草和羊皮纸, 备受欢迎和青睐。公元793 年左右, 在《一千零一夜》里时常出现的回教领袖哈伦又从撒马尔罕招来唐工匠, 在首都巴格达( 今伊拉克首府) 和大马士革( 今叙利亚城市) 相继建立造纸厂。“大马士革纸”产生之后, 在几个世纪内远销欧洲。 怛罗斯战役对中国文化尤其造纸术的西传具有积极意义。季羡林先生指出“: 中国造纸术的西传和这次战争有关”“, 据阿拉伯方面的记载,在被俘的中国士兵里有造纸工人”,他们“把自己的技术传给阿拉伯人”,并通过阿拉伯人,将造纸术传遍全世界。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把怛罗斯战役当作“迎来中阿关系新纪元”的一个事件,认为在这次战役中大批汉地士兵被俘往阿拉伯地区,其中有不少技术工匠,如造纸工匠、丝织匠、金匠、画匠等“, 这次战役促成了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怛罗斯战役之后,中国的造纸术传入穆斯林世界。据载,被俘中国造纸工匠协助阿拉伯人在撒马尔罕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这种观点也见于其它研究领域的学者的文章中。例如纳忠先生就认为“, 中国纸在阿拉伯人进入中亚以前很早就传入撒马尔罕,公元709 年阿拉伯人征服撒马尔罕后开始使用中国纸,但不知造纸术。自从有了这些中国造纸工人,便利用他们造纸,还从他们学会了造纸术”。继撒马尔罕建立造纸厂后又在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建立了造纸厂。宋岘先生撰文详述了被俘的中国工匠帮助阿拉伯人修建巴格达城的情况 ,足见中国工匠还将建筑方面的有关知识也传往阿拉伯。《中国和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关系》一书作者也认为“中国造纸术从751 年以后从中亚传入阿拉伯本土,以后再逐渐传入埃及、西班牙和欧洲” 。 彭树智先生认为“751 年底(天宝十年)的怛罗斯战役的意义从文明交往方面讲,超越了军事胜败的话题,在唐军工匠传播技术上赋予了深远意义”。“战争作为一种暴力交往形式,对科学技术的传播,往往表现在过程与结果的潜层次上”。“怛罗斯战役之所以要特别提起,是因为这次战役的后果在文明交往上超越了战争本身”。“有唐一代,不但有‘怛罗斯之战’也有借大食军队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收复长安和洛阳的史实,更有阿拉伯商人云集广州、泉州,以传播伊斯兰教的盛况。这是上承秦汉下启宋元,实为中阿交往的兴旺时代”。 由于这场战争, 中国文明通过两万名战俘, 迅速向西传播, 直至欧洲国家。当然,阿拉伯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文明也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中国。在向西方传播的中国文明中, 造纸术无疑是最有影响的

三,恒罗斯战役的具体过程

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期,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和阿拉伯帝国(唐朝叫大食国)为首的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发生的一场遭遇战。

怛罗斯的具体位置,到今天也没有确定。大致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相邻边境、塔拉兹地区。

怛罗斯之战发生时间在公元751年7月——8月,此战以大食国军队的惨胜而告终。

关于双方参战的兵力,由于史料记载的混乱,有多种版本:

一、大食国二十万人,唐军三万人。

二、大食国七万人,唐军两万人。

三、大食国先二十万人,后增兵到三十万人。唐朝远征军两万四千人。

伤亡情况,通常有两种数据:

一、大食国方面伤亡7万,唐军伤亡2万人

二、大食国方面伤亡3万,唐军伤亡1万余人

这是大食国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的战斗。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战斗呢?其实说起此战的起因,很让人不以为然。

从公元747年开始,高仙芝带领他的远征军,踏上了西征的征途。他首先用欺诈的手段打开了小勃律国的大门,随后逼迫国王和吐蕃公主投降。

下来紧接着又用同样手段灭了石国,征服了朅师国,并且击溃了吐蕃的援军,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

当他把这些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赞普、石国王、朅师王押往长安后,受到唐玄宗的特别礼遇,除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外,因为功勋卓著,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高仙芝虽然为帝国立下如此大功,但这里头有个问题。他的军功充满了诡诈和血腥,最关键的是出现了战略失误。

这个错误在当时没有表露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错误开始扩大发酵,最后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他的战略失误是什么呢?就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征服了石国。

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因为对唐朝忠诚,所以当唐军到来后,那俱车鼻施同意高仙芝的约和。高仙芝假意派人先与石国约和,然后趁乘其不备,出兵掩袭,俘虏石国国王及其部众。这时他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开始纵兵杀掠,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

这次行动,高仙芝共掠夺了碧珠十余斛,黄金五六骆驼,其他的马匹杂货等不计其数,他将这些财物全部拿回家中,据为己有。灭了石国以后,在回军的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打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真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石国与突骑施的被攻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唐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被害者除了石国的老弱之外,还有许多在石国进行贸易的昭武九姓的胡商。

石国的王子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逃到胡人部落。然后将高仙芝欺压和贪暴的情况告诉了胡人。诸胡部落听后大怒,暗中联系大食国的军队,要一起联合进攻安西四镇。

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公元751年四月,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

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部队在七月份到达了大食国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

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奥李-阿塔(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

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唐朝军队是极其善战的,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一开始占有很大的优势;唐朝的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大食国的骑兵。

但是由于大食国联军的数量极多,唐军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唐朝军队战斗到傍晚之后,高仙芝带来的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唐朝的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而大食国的联军乘唐朝军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唐朝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

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拥塞道路,撤退非常缓慢。

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急了眼,不管自己人还是敌军,奋起大棒只管一顿猛砸,为他杀开一条血路,主将高仙芝这才得以逃脱。

两万多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生。

在这里要多说一句,关于人员伤亡,国内就好几个版本。而大食国的统计在此忽略。

《资治通鉴》计算唐军损失了两万多人。

《旧唐书》计算,唐军损失了一万多人。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记载“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此战唐朝军队至少损失在一万人以上。

怛罗斯中葛逻禄部族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折点。

关于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主流观点认为这是和大食国交易的结果——葛逻禄人帮助大食国打败唐朝军队,而大食国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

个人认为除了以上原因,葛逻禄这么容易被策反,还有一个对高仙芝的信任危机问题。

此前他对小勃律国和石国就是用欺诈手段取胜的,并且进行了疯狂的抢掠,这种出尔反尔行为必定为他人所不齿。

安西都护府此战精锐损失殆尽,可称是损失惨重。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新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公元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

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唐朝和大食国两者之间还有可能再一较长短。

但是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唐朝已经无力染指西域了,由此退出对中亚霸权的争夺。

此战虽然唐军败了,但大食国也只能算是惨胜。

就其军事意义上来说,对两国的整体实力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此战之所以影响深远,因为此战造成了以下的后果:

一、怛罗斯之战过后,唐朝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许多自汉代以来就已载入中国史籍并为中国干涉控制的古国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唐朝的势力范围缩小了百余万平方公里。

二、它是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强势扩张时的一次最直接的碰撞,这场战役大致上厘定了两大文化区的地理界限。

此后以葱岭为界,西面为伊斯兰文化控制范围;葱岭以东则是汉文化的控制区域。

东西方的第一次碰撞最终以这种心照不宣的形式结束了。

三、此战却无意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唐朝向西方输出了许多宝贵的技术。

唐帝国此役战败,有近万唐兵成为战俘,这其中有许多的工匠。这些工匠把唐朝的先进文化技术一起带到了中亚欧洲,使自己的科技文化对阿拉伯地区形成了巨大的震慑。

怛罗斯之战促进了中国造纸术的西传。据史料记载,正是怛罗斯中被俘的唐军将士中的一些造纸工匠,将造纸术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

当然,对于这一点,史学界有争议,还有人认为早在怛罗斯战役之前,造纸术就已经通过西域各国传往了阿拉伯地区。

但是我的个人观点,在怛罗斯战役结束后不久,中亚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帝国造纸中心。

很快巴格达也出现了造纸作坊与纸张经销商,之后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

这只能说明是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唐朝士兵,在当地生产纸张,并将手艺传给了当地的阿拉伯人及中亚人。

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并进一步流入欧洲。

平滑柔和、适于书写的中国纸张很快取代了此前广泛使用的埃及纸草、羊皮、树皮等书写载体,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这可能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结果吧。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长页论史


双方曾经交战过一次,唐军战败,但不算惨败,这就是天宝十载(751年)的怛罗斯之战。

这段历史史书上记载比较详细,《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三部正史都有。当时还有一个唐军军官叫杜环,被俘后随阿拉伯军队到了中亚、西亚、北非,漂泊12年后回到长安,写了一部《经行记》记载了这个过程,此书大部分失传,仅留下近2000字可供参考。

怛罗斯之战的历史背景

先说唐王朝这边,当时已经是盛唐后期。

在此之前,李隆基依仗强盛的国力,先是活生生耗死了后突厥这个北方大敌,又从辽东地区收缩以加厚河北兵力压迫契丹、奚等异族势力,对吐蕃防守反击也取得较大战果,周边防线十分稳固。

这时的唐王朝,与初唐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边境驻军数量所占国家整体军事力量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了。这个过程从武则天在边境各地设立军镇长期驻军开始,到李隆基设立天宝十节度使,标志着唐王朝以常驻军队为核心的边防体系建设基本结束。

边境驻军有了足够的兵力,再有节度使这样能够统辖数个州郡、数万乃至十几万大军的高级将领,自然就可以比较自由的处理边境事务。这也是李隆基设立十大节度使的初衷,可以提高边境将领的快速反应能力,并具备打一场局部战争的足够的力量。

这也是盛唐后期对外军事战略的调整,原来叫“持重安边”,打防守反击仗,这时改为“对外开边”,可以主动出击。

阿拉伯帝国当时刚刚兴起,那时叫大食。

大食本来是波斯萨珊王朝控制下的一个部族,后来起兵造反,连战连胜,在唐王朝贞观年间已经占了上风。波斯萨珊王朝派遣使者到长安向李世民求援,但毕竟远隔万里,李世民只是缓步推进到了西域,缓解了波斯萨珊王朝东方来自西突厥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波斯萨珊王朝仍然无力抵抗大食攻势,被大食消灭。

之后的唐高宗李治支持波斯萨珊王朝复国势力复国,并在中亚设立了十六州都督府,开始与大食处在敌对状态。大食本来把中亚视为囊中之物,没想到唐王朝过来插了一脚,就联合吐蕃在西域捣鬼,李治、武则天时期安西四镇反复易手。

中原到中亚,西域安西四镇是必经之路,这样唐王朝就无力支持中亚十六州都督府抵抗大食攻势,大食全面占领中亚,由大食呼罗珊总督管理这片区域。

李隆基在位之后,逐渐稳定住了西域局势,并扶持突骑施对抗大食。变成了大食和突骑施打,唐朝和吐蕃打,突骑施也和唐朝打。最悲催的是中间的一些小国,被几个强大势力反复蹂躏。

等到盛唐后期,突骑施退出棋盘,中亚到西域只剩下唐、大食、吐蕃三股强大势力和一群摇摆不定的小国了。

高仙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率领安西都护府数万唐军和各部族仆从军远征中亚,并在大食境内的怛罗斯城下与阿拉伯军队交战战败。

怛罗斯之战过程

天宝十载,高仙芝发现大食在背后挑动中亚各国反唐,并且之前高仙芝屡次打击各国也让各国对唐王朝产生了不满。于是,高仙芝主动出击,前往怛罗斯城寻找战机。


怛罗斯城和碎叶城原来都是突骑施的地盘,在唐王朝与突骑施战争期间,唐军曾经攻破过怛罗斯城。所以,对于高仙芝来说,这条路线并不陌生。

怛罗斯城与大食军队的驻地撒马尔罕不远,双方地理条件差不多。

高仙芝带领军队数量说法不一,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唐军2万,仆从军葛逻禄、跋汗那部落总计1万。也有说法是总数7万,但那样的话后勤保障的难度就太大了。

大食军队数量也有多种说法,7万、20万、30万不等,其中也不全是阿拉伯人,也包括了他们的仆从军。

战斗持续5天,双方战况胶着。唐军仆从军葛逻禄部突然反叛,从背后攻击唐军,唐军大败。当夜,高仙芝收集残兵数千人退兵回到西域。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

高仙芝虽然打了败仗,但想必损失不是特别大,因为李隆基之后并未处罚高仙芝,高仙芝仍然任安西节度使。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从西域抽调精兵,西域空虚,吐蕃乘机而入,大食和唐王朝也就被彻底隔开;

大食取胜后,部分被俘唐军被送往大食后方,刚才所说的杜环就是其中一个,还参与了巴格达新城的建设。另外军中一些工匠也被俘虏,造纸术就是因此扩散到了西方。大食当时也不安定,白衣变黑衣,也是无力向东扩张。

(巴格达古城复原图)

总之,怛罗斯之战是东亚唐王朝和西亚阿拉伯帝国扩张过程中唯一一次较大规模战争,关注度一直很高。但实事求是讲,这只能算是一次边境冲突,一次对对方实力的试探,并未对双方关系及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更不代表双方实力的强弱。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