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还没意识到:这些习惯正在使孩子越来越依赖你

家长们都知道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但有些家长的这些习惯,正在让孩子走向事情的反面——依赖。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举,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吧。

<code>习惯一:每次都说让孩子自己选择,但每次孩子选择后家长又不听/<code>

情境再现:

可能你还没意识到:这些习惯正在使孩子越来越依赖你

出门前,

妈妈:“宝贝,今天是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啊?”

孩子:“红裤子。”

妈妈看看孩子穿的上衣——黄色,皱皱眉头,这不成番茄炒鸡蛋了吗?

我说这位妈妈呀,你在让孩子选择之前就没过过脑子吗?

明知道孩子选择后会有被你拒绝的可能,就不要让孩子选嘛。

选择就是在给孩子做决定的权利,如果任何事情都让孩子来做决定,他就有了独立意识。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你为孩子做决定,他就认为自己没有做决定的权利,自然每件事情都得问你,依赖也就产生了。这里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做选择的真诚性。有的家长表面上在给孩子选择权,真当孩子选择后又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会事得其反

<code>习惯二:看着孩子弄不来,看不上去,自己上手/<code>

情境再现:

孩子手里拿着一个瓶子,怎么也打不开。

妈妈看着着急了,一把从孩子手上抢过瓶子,用勺子翘开一边,瓶子一开就打开来,一边做一边嘴里唠叨:“看你那个笨啊,打不开不会想想办法啊!”

我说这位妈妈,你把瓶子从孩子手上抢过去也就罢了。如果你不唠叨,可能还能算个良好示范,下次孩子也许会在做事前想着动动脑筋,你这么一唠叨,孩子彻底对自己失望了。以后干脆什么也不做,都让妈妈上手吧。

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生活经验、缺少技巧,这往往会让家长看得着急,不耐烦了就自己上手,于是一个锻炼孩子独立的机会就这样一个接一个被放弃了。所以,家长要做的是:告诉他生活的经验和技巧,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而不是取而代之

<code>习惯三:关心则乱/<code>

情境再现:

可能你还没意识到:这些习惯正在使孩子越来越依赖你

孩子从幼儿园或学校回家,妈妈问这问那,不管孩子高不高兴,乐不乐意回答。如果孩子不开口,家长更是穷追不舍。

孩子从学校回来,家长往往喜欢问很多很多,这个行为本身就在说明我对你不放心。你想了解他在幼儿园的情况没错,可以在与孩子自然交谈的过程中慢慢地知道。如果孩子真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你不问他他反倒会告诉你,谁愿意在心里藏着事儿呢?当然,是在他对你足够信任你的基础上。

小喇叭:本号创始人刘鸿雁开个人公众号啦!3月30日-4月30日,原价240元的家长课程现在公号免费发布,5月1日删除。机会难得,千万别错过!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刘鸿雁儿童心理

<code>习惯四:把自己变成百科全书/<code>

情境再现:

可能你还没意识到:这些习惯正在使孩子越来越依赖你

孩子:“妈妈,太阳为什么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妈妈A:“这个妈妈还真不知道,你去问爸爸吧。”

妈妈B:“我以前没关注过这个问题,等我找到答案后告诉你。”

妈妈不是百科全书,没必要什么都知道的。不妨试试这么回答: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在给答案之前,先启发孩子思考,这是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方法。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有人替他想了,他就不用动脑筋了,如果这个变成一种习惯,就是“听从他人的习惯”,这个比做事情的依赖更可怕,没有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code>习惯五:外出时替孩子包揽一切,剥夺孩子社会化成长的机会/<code>

情境再现:

本来是决定去水族馆的,因为路上母子俩谈起游乐场的一款新游戏,因游乐场就在附近,就决定去游乐场了。因为离得太近地图上查不到,只能问路人。

妈妈注意了,这可是个锻炼孩子社会化交往的好机会,不要大包大揽哦,鼓励孩子去问路人吧。

求助他人与求助家长不同之处在于,他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帮助。这个过程包括:有礼貌地打招呼、说明事情的原因、需要什么帮助等等人际交往方面的基本技能,只有在获得别人好感的前提下,这个过程才能实现。所以,求助他人是独立交往的一种方法,而获得外部资源是交往成功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