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都逃不出這4點,你知道嗎?

為人父母的,想必都會有那麼一刻面對孩子的時候特別的煩,特別的生氣,有時也會感到受傷,甚至無助。經常有學員會通過微信給我發來一大段話,雖然看不到她的表情,聽不到她的語氣,但是隔著屏幕我依然能感受到那一邊緊張的氣氛。

造成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都逃不出這4點,你知道嗎?

情緒的微妙之處已經大大超越了人類語言能夠形容的範圍。在這麼多情緒中也會有基本情緒。就像在色彩裡面有藍、紅、黃三原色一樣。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發現人類有四種基本情緒,分別是喜悅、憤怒、悲傷、恐懼。

情緒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著一個信使的角色。它總是試圖在向我們傳遞一種信息,一遍又一遍直到你發現。隨著不斷的學習,越來越體會到語言文字的侷限性,我們很難從對方的嘴裡聽到他真正的需要。比如:一個男孩子想要約一個女孩吃飯,女孩說:“你別來煩我。”你能單純的從字面來理解女孩的真正意圖嗎?我們需要藉助女孩的語氣,表情,而語氣表情都是她情緒的表現。從這些你能分辨出她是真煩這個男孩還是在表達一種矜持。所以情緒能夠幫助我們自己和對方的需要。

造成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都逃不出這4點,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就來看如何透過情緒找到孩子的真正需要。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認為,人的所有行為都是被目的驅使的,而人類的終極目標有兩個: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同時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發現在人們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過程中,有4種錯誤的方式,分別是:尋求過度關注、權力之爭、報復、自暴自棄。

當孩子用這樣錯誤的方式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時,家長就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做出本能的反應,結果就會引發越來越激烈的衝突。

在正面管教裡有一種特別簡單易理解的工具,“錯誤目的表”。錯誤目的表背後的邏輯是,我們可以根據對方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情緒,識別出孩子的4種錯誤目的。

(1)當情緒是“煩”的時候,孩子的錯誤目的是“尋求過度關注”。

例如:你在打電話,孩子一會兒讓你倒水,一會兒讓你拿東西,其實有些事情他自己完全能做。孩子是在尋求過度關注。一般情況下你會提醒孩子,或者哄騙孩子。但發現一會兒功夫孩子又來打擾你來了。這時孩子在傳遞的信息是“看見我,讓我和你一起做點什麼”,孩子的需要是被認同、被欣賞、被關注。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有更多建設性的方法:

比如:打電話前告訴孩子,我要打5分鐘電話,你幫我看著當指針指到9的時候,媽媽電話就打好了。或者讓他跟電話裡的阿姨先說三句話,然後讓我們跟阿姨談事情。

造成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都逃不出這4點,你知道嗎?

煩躁

(2)當情緒是“怒”的時候,孩子的錯誤目的是“權利之爭”。

例如:孩子不想去上課外班,你強迫他必須去,他要麼哭鬧要麼去了也不好好聽。孩子和你之間發生了權力之爭。這時你會跟孩子較勁,看誰鬥得過誰。孩子傳遞的密碼信息是“讓我也能做主,讓我也能有選擇”,他的需要是權力和控制。

這時你可以停止叫板,從衝突中撤離。提供更多的選擇,比如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老師、讓孩子參與決策;或者制定慣例表,讓孩子清楚自己的時間安排。

造成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都逃不出這4點,你知道嗎?

憤怒

(3)當情緒是“受傷”的時候,孩子的錯誤目的是“報復”。

例如:孩子說一些狠話給你,比如“我討厭你,或者你是一個壞媽媽。”孩子的錯誤目的是報復。而這時我們大腦裡一般會有這樣的想法“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於是以牙還牙,但結果孩子變本加厲。孩子想要傳遞的密碼信息是“我被不公平對待了,請認同我的感受”,他的需要是公平公正。

更好一些的做法是認識到剛才對孩子不公平的地方,比如:跟他說剛才拿你和你同學比較,你一定很受傷,對不起。或者剛才你說我是一個壞媽媽,我真的挺難過的,因為我很愛你。

造成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都逃不出這4點,你知道嗎?

驚訝

(4)當情緒是“無助”的時候,孩子的錯誤目的是“自暴自棄”。

例如:一點點作業孩子都會說不會寫,或者坐在書桌前磨蹭半天也寫不出幾行字。孩子的錯誤目的是“自暴自棄”。這樣的無助由來已久,你盡力在幫他,甚至替他做很多,但都無效。這時你越是用力,他越是退縮,甚至放棄。孩子的密碼信息是“這太難了,讓我一小步一小步來”,他的需要是培養技能和能力。

我們可以做的是,給孩子一個小的目標,同時把這個小目標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包括詳細的步驟,甚至示範。找到孩子的一個強項,跟他探討如何做到的,並給出肯定。

造成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都逃不出這4點,你知道嗎?

無助

孩子無時無刻不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如果家長可以識別孩子的錯誤目的就可以給到孩子恰當的幫助。讓孩子的行為回到正軌上來。期待可以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