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裡疑現活蛆和蝙蝠,卻與品控無關?海天味業迴應引發輿論不滿

近日,海天味業(603288.SH)生產的醬油產品多次被曝光生出蛆蟲,甚至有短視頻稱發現蝙蝠,讓不少消費者大吃一驚;更讓輿論不滿的是,

海天味業稱,消費者開瓶後科學保存就不會出現蛆蟲,生蛆蟲與產品品控無關。與此同時,海天味業股價自9月初高點以來,至今最大跌幅有近25%。

事件起因

浙江電視臺科教影視頻道《小強熱線》9月9日報道顯示,杭州的周先生於8月24日在當地超市購買的海天味極鮮醬油,不到兩週也發現醬油表面漂浮著十幾只白色的蟲子。周先生說他每次用完醬油,蓋子都會蓋好。視頻顯示,該款醬油的生產日期為2020年3月29日,保質期為18個月。

9月16日,家住湖南的李先生向《廣州日報》報料稱,在超市買的海天醬油,開瓶使用不到一週後,發現瓶子內有活動的蛆蟲。李先生稱,平時的醬油買回來都是如此存放,但都沒發現有活蛆蟲,這次買的海天醬油,用了一週就長了蛆蟲。

9月21日,一則短視頻再次將海天味業食品安全問題置入輿論漩渦。視頻中,一位消費者在食用海天味業旗下“海天蠔油”三個月後,在其桶底部發現一隻完整蝙蝠。

海天味業回應

9月18日中午,海天味業董秘張欣針對“醬油長蛆”事件向媒體回應稱,完全不是企業品控問題,並稱醬油生蟲在夏天很常見,主要原因是開蓋後,如未蓋好蓋子,醬油的香氣會吸引蒼蠅,有種蒼蠅會直接產蟲。

9月21日下午,海天味業在互動平臺對“蝙蝠事件”回應稱:海天蠔油從原料到產品的過程中,均在密閉容器與管道中進行流轉,無裸露情況,且前後經過3次的高溫蒸煮,經過≥4次的過濾處理,其成品必須全部經過孔徑≤1mm的隔網過濾才能灌入包裝容器,包裝物使用前密封運輸和儲存,進入灌裝機前均經過倒罐和帶壓沖洗消毒,方可進入到產品灌裝環節。加熱滅菌後的成品和消毒後的包裝物均進入密閉潔淨空間進行灌裝封蓋,灌裝封蓋後利用光學檢測、視覺檢測等一系列在線檢測設備,快速實現包括產品密封性等在內的各項指標的檢驗。海天所有流通的產品,均設有同批次產品的留樣,每一批次的產品均可追溯產品生產過程及源頭,確保產品安全可追溯。

海天味業表示,作為歷史悠久的中華老字號企業,食品安全始終是企業的重中之重。海天一直將產品品質及安全作為企業的生命看待,不允許任何涉及食品安全的問題存在。但是對於惡意黑化企業,無中生有的惡搞企業的行為,公司也會充分收集證據,維護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

輿情數據統計

據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監測,近30天海天味業的聲浪出現兩次峰值,一次是9月3日前後,海天味業股價創下203元/股的歷史新高後,出現放量大跌,第二次是9月18日前後,因有消費者反映在醬油中發現蛆蟲,輿論關注度倍增。

醬油裡疑現活蛆和蝙蝠,卻與品控無關?海天味業回應引發輿論不滿

從高頻詞雲來看,“蛆蟲”、“蝙蝠”以及“質量問題”為近期的熱點關鍵詞。

醬油裡疑現活蛆和蝙蝠,卻與品控無關?海天味業回應引發輿論不滿

熱門文章來看,基本聚焦到海天醬油的質量問題上。

醬油裡疑現活蛆和蝙蝠,卻與品控無關?海天味業回應引發輿論不滿

輿論觀點摘編

總體來看,網友對於醬油出現蛆蟲是否為廠家責任一事觀點存在分歧,一方面,有觀點認為,“醬油出現蛆蟲和保存有關”、“如果是因為生產問題導致蛆蟲出現,應該早就發現了”,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為何每次醬油出現蛆蟲問題的總是海天醬油?”“一個人的醬油保存不當,這麼多人都是保存不當?”專家意見方面,普遍認為確實保存不當會導致蛆蟲出現,但難以界定是因保存不當因為還是因為生產環節引起。

但是,海天味業對於此次事件的回應,則引發輿論較大的爭議,充斥著大面積的負面聲音,認為海天味業直接將問題歸咎於消費者,影響品牌形象。

《新快報》:在醬製品加工過程中,企業的生產環境對蛆蟲孳生確實有影響。但消費端相關研究較少,缺乏有力數據支持。不過,2015年萍鄉、2016年九江、2017年南昌和2018年金華皆有海天醬油內生蛆蟲的爆料,被消費者懷疑產品品控不過關實屬正常現象,而企業多年堅持且言之鑿鑿系消費者保存不當,為時尚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的博士兼副研究員張宇:

雖然大型企業在生產技術和安全控制方面相對嚴格,但是在沒有足夠的證據的情況下,製造商直接將問題歸咎於消費者儲存不良,這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

“出現一次蛆蟲事件可能是偶然現象,但多次出現蛆蟲事件,這不禁讓人質疑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這也將嚴重損害該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


相似案例

面對學生集體“中毒案”,蒙牛稱系“乳糖不耐症和症”

2011年4月22日,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魚河中心小學的251名學生,在喝完學校提供的蒙牛學生專用奶後,出現嘔吐、發燒、肚子疼等現象。

事發之後,蒙牛集團負責調查的人士稱,“這次出問題的孩子是第一次喝純牛奶,在此之前,該學校學生所喝的都是牛奶加果汁奶,而且這次該學校的學生都是在7點左右空腹喝,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很大”。對於這次“集體性”事件,蒙牛方面表示,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乳糖不耐受,一個是癔症,“當大家都說肚子痛時,別的小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這一解釋遭到了外界的普遍質疑,當時各大媒體及醫療專家紛紛發聲,認為因為乳糖不耐受而導致大規模不適的概率極低,此外癔症也需要醫院的專業鑑別;與此同時,輿論普遍質疑蒙牛將責任歸咎於消費者的做法缺乏足夠誠意,公司受到輿論極大的壓力,遭遇信任危機。時至今日,依然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當時媒體對此事鋪天蓋地的質疑性報道。

醬油裡疑現活蛆和蝙蝠,卻與品控無關?海天味業回應引發輿論不滿


風險研判:警惕次生輿情

在突發事件爆發後,企業通過公關部門潤滑輿論環境較為常見,但如果和輿論溝通的方式是大面積投訴,甚至是無差別的投訴,公關力度過猛,往往會起到反效果,引發次生輿情。

9月23日晚,知名自媒體招財大牛貓反映稱海天味業的人投訴其侵權,理由是存在不實報道,但從其行文來看,作者並未有失實之處,並且其言語一定程度上有利海天味業。此外,文章下方有關海天味業公關不力的吐槽評論,截至9月24日下午,最高有近4000人點贊。

醬油裡疑現活蛆和蝙蝠,卻與品控無關?海天味業回應引發輿論不滿

醬油裡疑現活蛆和蝙蝠,卻與品控無關?海天味業回應引發輿論不滿

醬油裡疑現活蛆和蝙蝠,卻與品控無關?海天味業回應引發輿論不滿


輿情思考:如何化危為機

此次並非是海天味業首次被曝出存在質量問題,但從過往多次官方回覆聲明來看,海天醬油被曝出的醬油生蛆或生蟲,官方回覆均表示完全系消費者保存不當,與產品質量無關。

醬油生蛆,或許確實與消費者保存不當有關,但作為走進尋常百姓家的消費龍頭企業,也是A股明星上市公司,海天味業對面對突發事件的草率回應,與其所處的地位以及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顯然是不相符的。

站在危機應對的角度考慮,海天味業可以考慮制定關於該問題的詳細調查計劃並及時對外公佈,讓公眾瞭解到企業負責任的態度,客觀坦誠給公眾一個結果,消除誤解。

進一步站在化危為機的角度考慮,由於海天味業工廠的智能化水平較高,如果順勢邀請消費者參觀工廠,一方面可以打消輿論對海天生產流程安全性的疑慮,另一方面可以讓市場瞭解到海天的智能化,對於存在“產品質量爭議”和“估值爭議”的海天味業而言,或許是比當前粗暴將責任撇清更理想的選擇。

不僅僅是海天味業,消費類公司由於其產品直接面對群眾,不僅容易產生輿情事件,品牌美譽度對其經營帶來的衝擊更為顯著,如何做好輿論工作,是每一家大型消費類公司的必修課。(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