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雪球效應對外有效發聲?

雪球效應:兩個雪球,一大一小,大雪球體積大,相同的速度可以滾動更大的面積,小雪球體積小,所以相同的速度滾的面積小,假設一塊地上的積雪一定,那麼大雪球可以變得非常大,而且吸走絕大多數積雪,小雪球增加的雪就非常小了,最後,兩個雪球體積相差更大。


雪球效應在傳播學上有著廣泛應用,在網絡上各種話題開始是隨機形成的,一旦話題事關社會公共事物或者熱點話題,各種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見就會相互感應,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抵抗,形成交流碰撞的互動過程。

在這一過程之中,具有號召力,依附力的意見會被多數網民認同,形成雪球效應。在雪球滾動過程中,依附他的人越來越多,最後一呼百應,形成主流意見。


案例分析

2019年7月,科創板首批上市的25家的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為49倍,與過去傳統IPO的23倍市盈率的隱藏紅線相差甚遠,引發輿論場對於“三高”發行的質疑,即高發行價、高市盈率以及超高的募集資金。不僅僅網民在微博、雪球等社區平臺進行討論,還有大量的自媒體以及財經媒體對“三高”發行是否合理進行報道。

作為2019年資本市場的”一號工程“,推出科創板是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水平關注度的重要舉措,如何消除輿論誤解至關重要。

在關鍵時刻,新華社發表一篇名為《放開市盈率“天花板”限制才是科創板成功的關鍵所在》的文章,指出科創板構建了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機制,最終的報價及募集資金總額均由市場決定。實行註冊制的科創板以信披為核心,而非以盈利為導向。充分披露募集資金的應用情況,才應該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緊接著,市場主流核心財經媒體陸續發表有關認可科創板市場化定價的報道,如《證券時報》發表的《科創板估值不必拘泥於市盈率》,提到投資者需要針對不同公司的特點選擇更恰當的估值方式,打破估值“唯市盈率”偏見,擁抱多元估值理念。

在這一過程中,新華社及其它核心媒體的觀點便充當著大雪球的角色,在此之後,輿論基本接受了關於科創板市場化定價的觀點,媒體幾無關於科創板存在”三高發行“狀況的報道。

充當“大雪球”的不一定總是權威官方媒體的觀點,近年抖音、今日頭條以及微博等新媒體迅速發展,使得一些信息通過網絡媒體迅速傳播並放大成網絡輿論,進而通過傳統媒體的互動形成更大的社會輿論。社會輿論反過來進一步推動網絡輿情的發展,如此反覆相互推動,形成新媒體時代的“輿情雪球”效應。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一方面在應對突發危機時,應準確找出輿論場上的“大雪球”和“小雪球”,有的放矢消除誤解;另一方面公司在對外發聲時,可主動根據不同事件和傳播渠道製造大的“雪球”,或是公司發聲影響力大小與否的關鍵。(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