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一直都說,大語文,語文為王,語文是拉開學霸與學霸之間距離的科目。

但大語文究竟是怎麼體現的呢?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問了初中生的家長,才知道,具體表現在這裡。

咱們的孩子雖然現在還小,但提前瞭解,早做準備確實非常有必要。

為啥?因為上初中後,科目一下子增加了,政史地、理化生,每天完成作業後,留給閱讀的時間很少了,很多東西該積累的,還是要趁早,一點一滴地聚少成多起來。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下面咱先看看初中生媽媽寫的大語文如何體現:

01

前幾天孩子拿著一張題來問我,媽媽,你猜這是什麼課?

我一眼瞄過去,大段的古漢語,便準備說語文,結果一看下面的題目才知道,原來是道歷史題。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之前,就聽說在各學科裡要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內容,翻了一下孩子的練習題,果真類似題目的比重增加不少。

歷史跟古漢語結合的題目最多,不光是模擬題,有的還是期末考試的真題和中考真題。

比如下面這道歷史題,從《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摘取一段文字,讓學生判斷這段文字描寫的主人公是誰,他的歷史功績有什麼。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要完成這道題,第一步是讀懂這段古漢語的意思,知道它在傳遞什麼信息,然後再結合歷史所學的知識,去判斷到底是哪位皇帝。

地理學科中,像《夜雨寄北》這首詩,讓學生根據詩句判斷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形成夜雨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這就對孩子們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光要知道氣候的特點,產生的原因,最關鍵的是得明白古詩的含意。

根據古詩詞判斷地理位置的,只知道各個省區的地理風貌還不行,要搞清楚“天蒼蒼,野茫茫”在講什麼樣的地理現象: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像物理、生物、數學也都不例外。

物理: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生物: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這麼多題型,我們也都看到了,古詩和古文走進了各個科目的試卷。當然,出現在其他學科中的古文或者古詩詞,相對會簡單一些。

02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在其他學科中,也出現了大量的長段文字題型,這個也是教育改革的趨勢。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這種題型本質上,也都屬於“閱讀理解”的範疇。通過閱讀大段文字,抓住關鍵詞,找到問題的突破點。如果孩子的閱讀速度和能力跟不上,那可能讀題就會出現偏差,做題肯定會受到影響。

讀不懂題這種情況,孩子剛上小學的時候最容易出現。

數學做不對,不是因為數學學不好,而是讀不懂題,理解不了出題的意圖,不知道這道題是讓做什麼。

舉個例子,一張圖,上面畫2支鉛筆和5支鉛筆,中間一個加號,那孩子可能一下就知道2+3=5。

但如果換一種方式,寫上“小明買了2支鉛筆,又買了3支鋼筆,小明一共有幾支筆?”那閱讀能力不好的孩子,可能就想不明白了,鉛筆和鋼筆有啥關係,那一共是指鉛筆,還是指鋼筆,他會找不到這個問題的點。

所以說,語文作為各個學科的基礎,必須要重視起來。通過語文的學習,還可以把不太熟悉的知識,通過理解幫助推導,推理出完整的知識。

03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裡,也明確規定了:在中學語文課程中適當增加傳統經典範文、詩詞的比重,中小學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不懂語文,可能各個學科都會受到影響。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一名高中生因為理解能力差,別人很快就懂的知識,他卻要好長時間。可以看出來他的學習慾望很強,但是因為理解能力的問題,總覺得自己差一些,也為此苦惱,更是擔心一年後的高考。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對孩子來說,理解能力差,其實還是語文沒學紮實的原因。

理解能力差,對孩子的危害很大:

別人都懂了,就他沒聽懂,時間長了會沮喪、自我懷疑;
會消耗孩子對學習的內驅力,打擊孩子學習的自信;
反應慢,不利於交流;
……

也就是說,語文學不好,不光會影響孩子學其它科目,還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

北大教授陳平原關於中學語文課以及大學的文學教育,曾說過:語文學習與人生經驗密不可分,一輩子的道路,也決定於語文。

04

朋友的女兒,只有九歲,但你跟她說話的時候,絲毫覺察不出來她是個小孩。因為你跟她對話,她很快就能GET到你說話的點,並條理清晰地作答。像這樣反應敏捷、理解力超強的孩子,也都是在平時的閱讀中訓練出來的。

都知道6-12歲是孩子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內,孩子正好也在大量地認字,對語文的興趣相對也更高一些。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6歲以前,孩子閱讀,會把重點放在提高孩子閱讀興趣上。那麼6歲以後,就應該讓孩子從淺閱讀往深入閱讀慢慢過渡。不能再侷限於能把一篇文章順利地讀通就可以,而是讓孩子通過閱讀去體會文章裡的感情,汲取其中的社會經驗、學科知識、好詞好句、表達方式等等。

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的過程,需要長期大量、深入的閱讀,並進行理解能力的培養。那麼大家關心的理解能力從哪兒來呢?

堅持閱讀

這個真是老生常談了,閱讀肯定是提升理解力的第一步,只有堅持閱讀,打開知識面,才能學會更好地體會和理解文字蘊含的情感色彩。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讓孩子學會提問題

讀一本書的精髓就在於產生了問題,孩子正是通過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解決,獲取生活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孩子自己找答案

孩子對哪裡不明白不清楚,先不要直接給他說答案,讓他自己去翻一翻工具書,查一查百度詞條。這樣孩子就需要在眾多答案中找自己要的答案,需要他去做判斷,做甄別,而這個過程就是最好的學習。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劃重點、記筆記

讀書最好的方式,是一邊讀一邊做筆記,喜歡的句子可以劃出來,不認識的字也可以標出來,讀的讓人捧腹大笑的地方也可以標註著。

只要是自己覺著有價值的地方,都可以劃出來,作為吸收和運用的重點。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不懂的時候,就多讀幾遍,因為一個概念不是單一存在的,它跟很多概念相聯繫組成了知識體系。有些書也一樣,第一次讀和第十次讀,收穫的東西也是漸次增深的。

讀一些“無用之書”

讀書沒有必要抱著很強的目的性,只要是正規的出版物,孩子願意讀喜歡讀,都有它的營養價值。那些看似無用的知識,其實總有一天會成為孩子理解現在所學知識的背景知識,從而幫助他深刻理解,廣泛聯繫。

05

現在強調素質教育,往大了說,是指要發展孩子的實踐能力,往小了說,是更靈活地考驗孩子的跨學科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在這種情形下,各學科中,考察“理解能力”的比重會增加,對孩子的語文能力要求也會更高。

如果只把目光侷限在以後我要選理科,學數理化,語文勉強學一學就行了。這樣的想法肯定是不行的,現在的教育要求,已經變成“得語文者得天下”了,學好語文,才是學好各科的基礎。

幸虧!問了初中生家長才知道,大語文原來具體是這樣的

心理學家苛勒說過,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境與自身,關係的頓悟。也就是說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就是在增強孩子學習的能力。

而大量的閱讀,積累背景知識,就是提高理解力的最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