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不是不讓燒荒嗎?今天霧霾怎麼來的?

中閣


秸稈該不該燒,該什麼時候燒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首先說我不反對秸稈綜合利用,但是,對於沒有綜合利用條件的地區,綜合利用就是一句空話。秸稈焚燒有很多好處,一是返還土壤裡的磷鉀等礦物質,二是增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三是消滅病蟲害,例如玉米螟就是在玉米秸稈裡越冬。四是清田保證第二年播種質量。再說說應該什麼時候燒。黑龍江幅員遼闊,耕地海拔高度、土壤類型、降水時間等直接影響秸稈含水量,不是想燒就能燒的。在秸稈充分乾燥時的晴天氣壓高時焚燒,燃燒完全,起明火,汙染小,反之就會因為秸稈潮溼燃燒不完全,煙很大,效果不好,仍然給耕種完成麻煩。近幾天黑龍江省給了窗口,對今年春耕生產做了一件大好事,對應對疫情搞好糧食生產和應對國外限制糧食出口,發揮黑龍江作為全國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要是放寬窗口期就更好了。金山銀山,糧食是靠山。


踏鐵有痕


環境問題不要就集中到秸稈焚燒這裡,化工廠汙水排放,人為溼地破壞,以及我們隨手扔的不可分解的垃圾等。現在說回正題,農民焚燒秸稈,只說這個問題,我理解以下幾點;

1,農民是以土地生存,無論是經作還是大田,這都是他們的立命之本,雖然現在這已經不是賴以生存的唯一方式,但對於我們十四億人口來說,農民數量的減少,土地耕作發展的緩慢,會直接影響國民生存的(這裡暫且不討論農村合作社,土地流轉等方向),所以農民以土地為依存,也是我國當今現狀需要面對的。

2,土地耕作會產生大量附屬物,作物生長除供給我們經濟產量外,也會有生物產量。現今在東北大田作物主要為玉米,水稻,大豆等,而玉米除穗棒外,其他部分利用價值不高,玉米2019年秋30%水分收購價格在0.64元/斤左右;在2000--2015年間玉米穗粙還可用於提煉化工原料(主要是糠醛)現在由於環保管控嚴格,穗粙基本可利用的少了,現在基本用於農村燒柴;而其他部分為玉米秸稈。

3,現今焚燒的是大部分玉米秸稈和散落地間的葉片,首先我們先探討下玉米秸稈處理的幾種方式,一個是經菌劑或物化方式轉化成飼料,但轉化過程和方式較複雜,菌類活躍溫度在25-28℃,在冰天雪地的東北,去運作需要合適的空間和時間,蛋白率等是否達標?等等,這也是難以推廣的因素;另一個就是攪碎深埋,而這就需要機械的耕作深度,機器投入等,在現今沒有補貼或政策引導下,也實施的不好;還有很多處理方式,就不一一列舉,最後就是焚燒秸稈,簡便易行,農民的經濟付出又幾乎沒有。

4,秸稈焚燒,是無奈之舉,而現在也是迫在眉睫,今天剛剛開始,想一想,如果我們因為秸稈不能處理,地可以種,但種子落在秸稈上,種肥分家,根本無法生長,還有很多諸如病蟲害等問題,當因為土地無法耕作或影響產量,說嚴重些,如果我們的“北大倉”又變回了“北大荒”,我們還會暢談環境汙染或霧霾問題嗎?

總之,我認同焚燒秸稈會對環境汙染造成影響,而在現今無法合理解決好秸杆離地的問題,焚燒也不可避免,只是處理好焚燒時間,管控好過程,避免出現火災等事故,快速加速,讓農民按期種地,農時不等人,這應該是我們廣大農業工作者和管理部門急需的,也需要廣大人民去理解和忍耐一下,共同努力,隨著科技的發展,秸稈焚燒會得到解決,藍天也依舊在。


遨宇


這幾天黑龍江的天氣就不好,通常是上午還不錯的天氣,藍藍的天,下午就灰濛濛的,空氣中還帶著一絲絲焦糊的味道。但就是這樣,我也覺得應該讓農民把地裡的秸稈燒掉,變成草木灰,一是做肥料,二也是把地裡害蟲蟲卵燒死,一舉多得的事情,再說燒荒古來有之,大家忍一忍,幾天的功夫就完事了。做好放火防護,讓農民好好種地,打出糧食充盈國庫。現在不是說國外糧食出口大國禁止出口糧食了嗎?那就好好保護好我們的農民吧,保護農民,保護農作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