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不合理飲食、身體鍛鍊不足、超重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環境汙染和吸菸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中不合理飲食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合理飲食有助於預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全穀物

全穀物是指未經精細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穀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麩皮組成及天然營養成分的穀物。與精加工的穀物相比,全穀物含有更多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部分植物化學物,每日飲食中增加全穀物攝入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蔬菜

增加蔬菜攝入量有助於減低心血管疾病發病及死亡風險。且研究顯示,未經烹調的蔬菜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風險的降低具有強相關關係,而烹飪後蔬菜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風險的降低具有中等相關關係。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水果

增加水果攝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魚肉

增加魚肉攝入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研究發現,當魚肉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每日攝入超過1g時,部分生物標誌物(如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血小板聚集)有所改善。每週攝入魚肉≥4次可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徵風險,每週增加100g可降低5%的發病風險。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畜肉

煙燻、醃漬等加工畜肉可增加心血管發病風險。研究分析發現,加工後畜肉的攝入會增加42%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未發現畜肉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禽肉

禽肉與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無關。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雞蛋

在一般人群中,每天攝入一個雞蛋與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無關。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奶類

牛奶及其製品可降低高血壓等發病風險。研究顯示牛奶及其製品、低脂牛奶及其製品以及液態奶可降低高血壓發病風險;而高脂牛奶、發酵牛奶及其製品、奶酪與高血壓發病風險無關。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豆類

豆類攝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豆類攝入與心血管疾病呈負相關關係,還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改善高血脂、高血壓和降低體重。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堅果

適量攝入堅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適量增加水中鎂含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水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水硬度與心血管疾病關係的研究上。水中鎂含量與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呈負相關關係。飲水量與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的研究尚少。與飲水較少組(每天飲水≤2杯)相比,飲水較多組(每天飲水≥5杯)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增加飲茶(每天>12g)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及危險因素。飲用紅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者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壓;飲用綠茶則可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壓。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咖啡

每日飲用中等量咖啡(2-4杯)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不增加高血壓人群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歐美研究發現每天3-5杯咖啡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大量飲用(每天≥6杯)則與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無關。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含糖飲料

關於含糖飲料與心血管疾病的相關研究較少,尚不能得出結論。但過多攝入含糖飲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超重肥胖、血脂異常、血壓等的發生風險。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高鈉攝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還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危險因素--高血壓的獨立風險因子;低鈉則為心血管疾病保護因子。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食用油脂

飲食中攝入動物油脂和橄欖油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無關,棕櫚油攝入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血脂異常的發生風險。研究顯示飲食中動物油脂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無關。健康人群食用橄欖油對心血管疾病無保護作用,棕油會增加血漿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濃度。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添加糖

攝入過多添加糖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肥胖、高血脂和高血壓等的發生風險。

飲食與心血管疾病

酒精

與少量飲酒相比,大量飲酒可增加房顫等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