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日本的企業可能會撤離中國,世界新冠大爆發會是泡沫的催化劑嗎?

守護D執著


美國與日本一唱一和說要幫助企業撤離中國,其實想想也知道,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就拿美國來說,美國產業空心化已經非常嚴重,即使美國承擔100%的“搬家費”又如何?那些企業回到美國又怎麼生存?不說美國各項生產要素貴的問題,技術人才、熟練工人、原材料採購等美國又如何解決?更何況美國現在是新冠肺炎的“震中”,現在搬回美國不是找死嗎。



日本的情況雖然好於美國,但想要撤出中國恐怕也很難。日本也是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嚴重,各項生產要素也貴,而且日本還是個外向型經濟體,它的經濟發展比較依賴中國市場,撤出來不是自斷經脈嗎?



以中國今天完整的產業鏈,強大的製造業實力,一旦美國、日本撤出中國,那麼其空出來的市場份額很快就會被其它企業瓜分。當然不可否認,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會有一定的損失,但美國、日本的損失更大。

美國、日本政府想讓企業搬就搬的嗎?以中國龐大的市場和巨大的增長潛力,哪個企業願意放棄這塊“肥肉”?除非它們在中國混不下去。資本是逐利,這點美國、日本政府左右不了。美國很早就喊製造業迴歸了,奧巴馬時期的再工業化,特朗普上臺的減稅政策等,都號召製造業回落,但基本上都是吆喝,沒什麼實際成果。因此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基本是不可能的。


錦繡中源


想的很美好,實際不可能。開工廠的目的是要賺錢的。在回答問題前,先把美國總統和蘋果首席執行官的一段對話大意如下,特朗普問蘋果首席執行官能不能把工廠遷回美國。蘋果首席執行官說:不能。特朗普問:為什麼?首席執行官答:回為中國有完整的供應鏈,所有配件在中國都能非常容易買到,在美國不行。

因此老朽以為美日要把在中國的工廠回遷是絕對不可能的,其理由如下:一中國有完整的供應鏈。能非常方便地買到所需要的所有配件。二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方便快捷的交通。三有技術熟練且勤勞懇乾的工人。四有十四億人民的大市場。誰會放棄富起來的十四億人民的大市傷?

所以美日想把在中國的工廠囬遷,比登天還難。


松濤161695109


此前已經寫了一個與此相關的問題的解答,不到20小時閱讀量超過50萬,成了爆款,可見大家對這類問題的關注度極高,那麼在此問題下,再談美日企業如果撤走,給我們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先直接說一部分人最關心的,現在在日資或美資企業中工作的人,是不是在這些企業撤資後,會面臨失業的問題。

實事求是講,外企的管理規範性普遍是較好的,加上資本逐利的特點,企業內養的閒人很少,在外企工作的人員,無論是在生產線上還是做管理工作,培養出的習慣和技能都是不錯的。如果外企撤資,當然不可能帶這些員工走,不用擔心的是這些人可是人才市場的搶手貨,並且薪水待遇不會比在外企低多少,人工成本的差距減得很小了,換一個環境,對這些外企員工更多的是機遇而不是焦慮,關鍵還是看自己有沒有真本事。就算富士康這種大規模的關廠減員,也有類似比亞迪這種,幾乎是整條線接手員工,就差把招人的桌子擺進富士康廠裡啦!

美、日本質上還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不是總統首相喊一聲,企業就乖乖聽話,嚴格執行的。撤資中國,更多還是出於企業利益考量,或因技術落後、利潤下降,或者企業戰略調整,有進有退,有取有舍。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大部分是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品,圖的是中國人口紅利,較低的人工成本。隨著中國的發展和進步,這一部分優勢會減弱,我們的人民也要也該過富庶的生活啊,為什麼老得拿低收入?所以這部分企業撤走很正常。而這些產品我們早就國產化了,並且價格更低,質量不差,他們本就沒什麼空間了。

後來的外企,更多的是看重我們日益增長的消費市場,就近生產可降低成本,還可提高品牌的親合度。這些企業他們在中國建的廠,給他們帶來了高速增長,怎麼能說總統說撤就撤?比如德國的三大車企,能輕言撤離中國市場嗎?富士康跑美國、印度辦廠,結果蘋果把一部分產品給了比亞迪。就是貿易戰高潮時期,特斯拉還逆向在上海建廠呢!這一些都是資本逐利的本性使然。

疫情讓全球化的問題更加顯現,可解決問題的方法,特朗普卻沒有給對,不該是世界各國都回到自封閉全產業鏈的歸國自產,把各國重新孤立,而是促進全世界更加融合團結,共同解決問題,迎接挑戰。

如果這時逆經濟全球化而動,可能最有條件的不是美國,不是日本,而是中國。因為我們有最全的製造業門類,最多的高素質產業工人,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最吃苦耐勞的文化傳承。我們是壓力越大,發展越快,民眾越團結,這也是此次抗疫過程我們展現給世界的樣子。真出現外企大規模撤走,一時可能給我們點困繞,長期看到會讓我們更加發憤圖強!

我們堅信,沒我們克服不了的困難,沒人能阻礙中國人過上更好的日子,加油吧,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